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校学生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中,参观了京城百工坊。京城百工坊以百工博物馆为表现形式,以大师工作室为核心,重点保护的是濒临灭绝的工艺美术技艺、制作过程和品种,是以动态展示技艺的“活”博物馆。同学们观看了工艺大师们精湛的技艺,并和他们进行了交流。一些工艺大师遗憾地谈到传承难的问题。这些手工艺品不是百姓必需品,市场狭小;一些工艺学习困难,往往需要十几年的功夫,后继乏人……对此,国家必须给予保护。
              请你从《生活与哲学》或《文化生活》角度,淡谈国家保护传统工艺的意义。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新形势给中国内政外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对外主动争取,积极作为;对内推进改革,提高治国理政水平。
                  材料一: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整体布局全面展开,从提出亚洲安全观、亚太梦到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发展基金、发展中澳中韩自贸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秉持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理念,强调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为亚洲和区域经济顶住下行压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机遇”,为解决全球热点问题发挥了中国作用,担当了大国责任。
                  材料二: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古代的“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德治思想、“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法治思想、“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忧为本”的民生思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生态文明思想,等等,为提高我国的治国理政水平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资源。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如何更好地承担大国责任?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为提高我国治国理政水平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资源”的认识。
              (3)运用“意识的作用”知识,阐释传统思想对我国治国理政理念的影响。
            • 3. 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1月召开的山东省十二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再次将“齐鲁文化”提升到一定高度,称之为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强大精神力量”。齐鲁文化十分重视经济发展,并包含有丰富的天下为公、以人为本、德法互济等政治主张。齐鲁文化中崇尚气节、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和兼爱非攻、求同存异、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齐鲁儿女为国家民族而奋斗。要大力弘扬齐鲁文化,对齐鲁丈化资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挖掘和阐发。
              材料二    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某市,是齐鲁文化重要的发祥地。该市积极落实省人大会议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齐鲁文化。他们利用自身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区位优势,突出本地文化特色,研究制定本市整体发展规划:重点打造“文化经济特区”,着力建设孔子及儒家思想研究传播体系: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建成两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
              (1)说明材料一主要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
            • 4. 材料一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根基,“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等传统思想的合理内核涵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理念,其含义是言出于心,内尽其心,存心居中,正直不偏。在封建社会,一定程度上被塑造为“臣事君”的关系准则,概念范围被缩小。“忠”的现代意义是指在民主法治社会中的个体或群体对其共同体及其责任的认同和担当,如忠诚祖国、忠于职责、忠守承诺、忠心待人等。
                  材料二  某政治老师在组织《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课堂教学时,呈现了“某市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部署大会,要求全城市民熟记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例。要求同学们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需背诵”的辩题,开展课堂辩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青年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2)请结合材料二,选择其中一方,写出你的辩论要点。
            • 5. 下表是我国古代和当代国家治理方式的对比,其变化说明(  )
              古代当代

              法治
              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推行法治,其思想实质是使法律成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德治
              儒家认为德治是治国理政的最佳方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核心是以维护尊卑等级秩序为目的“仁”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以德治国的原则,根本目的是通过加强道德建设,把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作为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环节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
              ③发展是文化继承的必要前提
              ④传统文化具体内涵能因时而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材料二  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不仅改变了国家的面貌、人们的生活,甚至也改变了人们说话的方式。第一个变化是有些词汇消失了,例如“粮票”、“布票”,它们在几十年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样一些新词汇出现,例如“周末”、“酒吧”、“咖啡馆”。第二个变化是港台词汇进入大陆日常用语。因此“办公楼”变成“写字楼”,吃饭结账变成了“埋单”。此外英文字母进入中文,现在中国媒体已经很习惯使用“CDP”“CPI”等字眼来形容经济现象。第三个变化是“数字革命”对语言沟通的影响,在当前信息和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
              材料三  有观点认为,由于经过上个世纪新文化运动的批判,到“文革”时期的全民破“四旧”,再到批林批孔中对孔孟儒学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日渐式微。这是造成我国当前类似“摔倒不敢扶”等道德问题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基本矛盾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怎样改变了人们说话的方式。
              (3)针对当前存在的道德问题,有人主张,提升道德素养就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你是否赞同?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 7. 古往今来,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家喻户晓,被传为佳话。下图为常规救人方法与司马光砸缸救人方法的比较。
              从图中看,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方法体现了(  )
              A.创造性思维源于人的灵感
              B.对传统救人方式的既克服又保留
              C.创新必然是一种逆向思维
              D.改变事物的固有联系以建立新的联系
            • 8. 中国自古就有“父母在,不远游”“养儿防老”的观念。如今,许多人仍然把养老寄托在儿女身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化养老事业的发展。这表明(  )
              ①传统思想对人们的价值观仍具有深刻影响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③传统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④人们的养老观念应因时而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9. 食品安全,呼唤道德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当前食品安全最大的挑战在于道德缺失。加快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就成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治本之策。这要求我们把依法治国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
              材料二  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必须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和中心环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帮助公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围绕增强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材料三  从《论语•颜渊》的“克己复礼为仁”,到儒家经典《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学精神几乎渗透到国家与国民的脊髓。从孔子时代的子贡、明清之际的晋商、徽商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经济的崛起,以儒家的“经世致用”哲学在经济领域的成功运用,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儒商文化。儒商文化提倡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在约束儒商自身诚信经营、重义轻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儒商的信誉,降低了社会交易的成本和风险,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说明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对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有人认为:复苏儒商精神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该观点。
            • 10. 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他们能够把周围的事务伦理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B.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D.要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