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为了让宪法精神真正走进公民的心中,在首个宪法日来临之际,漳州各地围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寒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活动。如普法情景剧、宪法知识讲座、灯谜竟猜、文艺演出等。
              (1)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识说明漳州各地上述做法的现实意义。
            •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全民阅读两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今年两会首提“书香社会”的概念,再到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中畅谈读书体会,并“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这不仅是彰显时代文明,提升民族素质的内在要求,更是使我们每个人成为中国梦参与者和书写者的“梦之队”一员的现实需要。
                 材料一  自古以来,中国就不乏“凿壁借光”“囊萤映雪”之类的读书故事和“开卷有益”的社会共识。但曾几何时,国人这种爱读书的文化传统似乎已风光不再。一组调查数据或可佐证当下的读书危机:中国每年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2.37本,韩国11本,俄罗斯超过20本,日本32本,以色列最多达62本。谈及“阅读危机”的成因和推动全民阅读时社会上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人怪罪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没有大把时间去读更多的书;有人说是信息科技惹的祸,它诱发了一目十行、浅尝辄止的浏览式、跳跃性和碎片化的“浅阅读”陋习;有人认为全民阅读氛围难以形成,阅读危机积重难返,阅读的软硬件差,人们爱读书的习惯不可能再培养起来。
                  材料二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他年轻时就非常喜欢读书。当知青的时候,可以走30里地,去向另一个知青借一本《浮士德》,看完之后,再走30里地送回去。俄罗斯作家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普希金的《叶普盖尼▪奥涅金》,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都是他喜欢的作品。他还强调,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对“不同声音”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说明习近平如此喜欢读书的原因。
              (3)请你就推动“全民阅读”设计两项活动并说明理由。
            • 3. 2015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伴随着《喀秋莎》军乐曲威武庄严地走过红场接受检阅。此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在阅兵训练中曾高唱《喀秋莎》走过红场引发关注。
              《喀秋莎》描绘的是俄罗斯春回大地时的美丽景色和一个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家在外的情郎的思念。它曾伴着浓浓的战争硝烟,顺着战壕一路飞扬,传遍前线,也传遍后方,传遍东欧,甚至传遍世界。这首歌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人们意想不到的战斗号令的作用。苏联卫国战争的实践证明喀秋莎是值得思念的,她配得上前方将士的魂绕梦牵;思念喀秋莎的小伙子们也被证明配得上这场胜利,配得上与喀秋莎永恒不朽的爱情。
              这首歌传到中国后,影响了中国几代人。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2)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发挥意识的作用。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家风是家庭(族)成员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也是社会道德风气形成的重要基石。传承良好家风,克服不良风气,是每一位家庭(族)成员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1)简要说说家长(长辈)对你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或一件事,据此概括出你家(族)的家风,并说明对你成长的积极影响。
              (2)运用所学的某一个哲学原理,简要分析你家(族)家风的主要不足之处。
              (3)结合《思想政治》所学知识,创作体现时代精神又有家庭(族)特色的新家风。(最多不要超过20字)
            • 5. 互联网时代,变换的时代。
                  2015年3月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正快速的改变我们的生活。
              互联网+金融
                  材料一

                   材料一 业内人士指出,因为要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习惯和需求,依托互联网金融发展起来的电子银行业务必然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其本质始终在于提供更优质的银行服务。
              (1)概括图11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互联网快速发展对银行和客户带来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
                  材料二
              2014年12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调查中心就春节法定节假日安排以网上调查方式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关于春节3天法定节假日是否包含除夕引起网友热议,超7成网友表示支持恢复除夕放假。12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201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根据安排,除夕再次“回归”春节假期(除夕到初六)。
              (2)以网络参与者的身份,围绕公民依法参与民主决策,提出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互联网
              互联网+文化市场
                  材料三  事实上,在“互联网+”概念登堂入室之前,“互联网+”在文化产业领域早已如火如荼: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视频……但由于缺乏监管,加上文化市场本身的缺陷,文化市场有喜有忧。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类广电节目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得随意变换文字、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此规定一出,网上立刻出现不同声音:
              支持的声音:网络流行语具有随意性和偶然性,在久已形成的熟语或成语的基础上进行改动,容易在传播过程中造成混淆,对社会通用的母语词汇的纯洁性造成伤害,极不利于青少年儿童学习、使用母语和理解本土文化。
              反对的声音:语言文字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网络语言属于流行语,本就具有紧跟时代步伐、反映社会生活、更新变化快的特点。通过实践的几点,这些网络语言自然会出现优胜劣汰的结果,这样做不利于语言的创新。
              (3)请你任选一种“声音”,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你选择这种声音的理由。
              (4)有位同学认为:“针对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规定,出现以上两种相反的声音是正常的,站在不同主体的角度都有其合理性,因此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不是唯一的。”
              请你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对该同学观点进行评析。
            •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国际上的海洋竞争日趋激烈。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围绕“兴海强国  共筑梦想”,某校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聚焦海洋资源
              物质资源海洋蕴藏着地球上80%的生物资源,其中的渔业资源等是人类食品的重要来源,海洋水产品往往富含优质蛋白质;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各类矿产资源。
              空间资源人们可以建海底隧道、跨海桥梁和海上机场,甚至可建海洋空间站。以阳光、沙滩以及海岛丰富的历史文化为基础,可以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
              海运通道国际贸易中的货物多数是通过远洋运输来实现的。我国80%的外贸进出口货物是通过海洋运输来完成的。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化,国际经济不断融合。
              海洋能源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海洋能源具有可再生性,是清洁能源,是21世纪人类值得重视的替代能源。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经济意义。
              ★发展海洋科技
              科技的支撑和引领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我国“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深海装备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一跨越是“蛟龙”号团队团结协作,攻克一项项关键技术难题的结果。“蛟龙”号已经成为中国经略海洋的先行官,引领着我国建造更先进的装备去探索海洋。
              (2)结合材料,请谈谈创新的辩证法依据。
              ★增强海洋意识
              中国是海洋大国,但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管理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专家呼吁:要从青少年开始普及海洋知识,教科书里不能只讲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领土,还要讲我们主张的300万平方公里的海疆;要在社会上展开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人们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对此,同学们纷纷在微博上发表看法。
              (3)假如你也有微博,请尝试在自己的微博上,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专家观点的合理性。
            • 7. 面对日益复杂多元现寒文化生活,我们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文化主旋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速平指出:“二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生活情景和社会 氛 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1)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谈谈你对材料一所述内容的理解。
                  材料二  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国家利益作为社会各 方面利益的最大公约数,理应得到各方面的服从和维护。一个年轻人在网上倡导国家利益 至上,却遭遇了冷嘲热讽,这让他很困惑和郁闷,也应引起我们的理性思考。
              (2)结合材料二,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树立止确的国家观念对我们的要求及其依据。
            • 8. 山东女孩刁娜和爱人开车经过山东龙口市通海路富龙搅拌站附近,发现前方一名年轻女子满身是血倒在路中。刁娜担心受伤者会再有危险,就和爱人立即下车营救。但在营救的过程中,刁娜被一辆飞驶而过的小轿车挂倒,右小腿粉碎性骨折。有人问刁娜你为了了救人而自己受了重伤值不值得时,刁娜毫不犹豫地说“一条腿换一条命,值!我希望世界充满爱,不想让小悦悦的悲剧重演。”这个“山东最美女孩”的事迹被一媒体报导后,仅10多个小时就有上百家媒体纷纷转载,在感动读者的同时也在“唤醒真善美的人性”。
              请回答:
              (1)结合材料说明山东“最美”女孩刁娜所作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正确的。
              (2)请用“文化塑造人生”的相关知识,说明媒体纷纷转载山东“最美”女孩刁娜事迹的意义。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05~2010年我国居民消费率情况

              注:居民消费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的居民消费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它反映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据统计,同期世界中等以上发达国家的居民
              消费率大多在60%以上。
              (1)材料一中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解决图表反映的问题。
              材料二  目前,我国文化消费总量偏低,文化消费市场仍存在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2011年我国人均GDP是5540美元,居民消费正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转变,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发挥文化在扩大消费需求中的作用。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消费发生了重大变化。扩大消费,就要适应居民消费的变化,紧紧把握消费需求变化规律,推动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分析上述材料蕴含了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 10. 江苏省某市积极构建“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即在现有市、镇(区)、村(社区)    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把村(社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割成更细化的网格。来自文化志愿者、文艺骨干的网格文化员,一方面积极配合实施“送戏”、“送影”、“送书”、“送展”、“送报”等“五送”工程,另一方面还向群众传递文化信息,引导群众参加文化活动,组织群众自办文化,建设群众文艺团队。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既落实了政府的“送文化”,又推动了群众为主体、政府与群众共建共享的“建文化”。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既要“送文化”,又要“建文化”的道理。
              (2)从系统优化的角度,说明如何进一步完善“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