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名是重要的文化记忆和历史的见证。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大量的地名不断消失。许多地名的改动,不尊重历史传统,对传统文化构成了破坏,也影响到了该地区居民的文化认同,近年来,一些地名的更改,如襄樊称襄阳、沙市改称荆州等,恢复了历史命名。
                  2015年3月22日,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按照《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政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部署,遵循地名命名和演化规律,清理政治不规范地名,做好地名文化保护工作,营造规范有序的地名环境,厚植地名文化;做好地名文化传播工作,讲好“地名”故事,留住有温度的“集体记忆”。
                  对于是否保留老地名,社会上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支持的人认为:地名承载了乡愁、文化、历史,一个地名消失了,人的精神家园将随之消失。
                  反对的人认为:地名适合符号,时代发展,地名随之变化也很正常。
              (1)对于保留老地名你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规范地名要遵循地名命名和演化规律。请运用哲学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在规范地名中应该如何遵循规律?
              (3)请你以地名文化传播中如何讲好“地名故事”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 2. 作为融汇中国悠久文化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品种,京剧以其内涵博大精深、唱腔韵味浑厚,成为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文化遗产。而京剧的传承与发展,又是如何将这一份珍贵遗产传之久远的关键。
              【走进京剧艺术】
              行当
              释义男性角色女性角色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性人物。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俗称花脸扮演滑稽人物。化妆时鼻梁上抹白粉,俗称小花脸
              分类老生、小生、武生等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等正净、副净、武净等文丑、武丑等
              代表角色窦尔敦蒋干
              备选角色:伍子胥、许仙、赵云、高力士、刘利华、窦娥、红娘、杨排风
              (1)某班同学在学习了京剧选修课后,准备制作展板向全校同学介绍京剧艺术,请在上述备选角色中选出符合要求的角色,将表格补充完整。(此问学生了解即可)
              【振兴京剧艺术】
              如何继承创新,振兴京剧艺术?专家认为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其一是人才。京剧是角儿的艺术。中国戏曲学院历届研究生班培养的108位研究生已成为当今京剧舞台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但毋庸讳言,还缺少创立新流派的如梅、尚、程、荀、张、余这样的大师。
              其二是剧目。许多传统剧目确实凝聚着表演艺术的精华,但其中不少在文本等方面存在不足,与表演艺术的精美和时代发展不相适应。
              其三是观众。京剧艺术持续发展,离不开观众群体的培养。
              (2)运用所学知识,分别从人才、剧目、观众三个方面,为振兴京剧艺术提出建议。
            • 3. 一座普通的家庭小院,一张桌子,一个板凳,便是著名作家陈忠实的史诗巨作《白鹿原》的发源地。在那里,他抄史料、听蛙鸣,与老乡朝夕相处。他后来谈起这段经历时说,“我体会到,创作是最孤苦伶仃也是最诚实的劳动。”这给当今艺术创作者的启示是(  )
              ①要有安贫乐道的精神,执着与艺术创作的追求      ②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养料,丰富创作源泉
              ③要展示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④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多彩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 4. 部分市民对某市街头公益广告引用的“二十四孝”典故中的“埋儿奉母”表示难以接受,甚至批判其为“愚孝”。对此,我们该持有的合理态度是(  )
              ①传统孝道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应该继承
              ②对待传统孝道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公益广告要注重导向,形式上与时俱进
              ④公益广告意在教育市民,形式无可厚非。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5. 材料  2014年7月13日,原创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届登陆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黄金档。第二季节目升级了考题难度,增加了大量古人常用而现代人较少使用的冷僻字。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节目应该限于常用易错字的矫正。
              但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看来,片面强调常用易错字,对相对冷僻的字词简单地加以排斥,反映了当下母语价值观存在的缺失。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向这种母语价值观发起挑战。关正文说,今年决赛考题的难度再次升级,节目的口号也变成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关正文说:“现在大家都讲核心价值观,这个价值观不是今天才有的,它的重要来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承,它的内容记载在历代经典古籍之中。不认识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我们就无法亲近经典,就谈不上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建树。”
              (1)结合材料说明树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一母语价值观体现的唯物史观。
              (2)结合材料分析“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文化价值。
              (3)结合材料,就如何树立“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这一母语价值观提两点建议。不超过15个字。
            •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认为,“仁者爱人,仁者无敌”。孔子对奋斗者
              说,“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对成功者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对当政者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对君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对普通人说,要恭敬、宽厚、诚信、积极、恩惠。这些思想其实是当时社会关系大变动在伦理思想上的表现,是当时时代发展的要求,构成古代最早的政治观。
              材料二  当前,社会上出现了诸多“不仁”现象:使用过期变质原料的“为富不仁”行为;面对摔倒老人出现没人扶、不敢扶的“躲避不仁”行为……对此,有人认为,应该大力弘扬孔子“仁爱”思想,通过提高人的道德素养来自觉抵制各种“不仁”行为。也有人提出,各种“不仁”现象的出现,说明传统道德的作用在减弱,我们要面对实际、立足于时代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强化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用完善的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材料三  300多年前福建先民渡海赴台,在台南建起了全台第一座文庙,此后儒家文化在台湾不断衍播。2014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纪念日,来自台湾的近400位礼生、乐生跨海来到福州文庙,参加首届海峡两岸联合祭孔大典,他们演奏祭祀音乐,并首次带来文八佾舞与武八佾舞等祭祀音乐,循古礼向中华文化的至圣先贤表达敬意。
              (1)结合材料一,从价值观角度,说明孔子的“仁爱”思想对你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的有益启示。
              (2)面对各种“不仁”现象,你赞同材料二中的哪种观点?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任选一个观点说明理由。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海峡两岸举行联合祭孔大典的积极意义。
            • 7.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山东省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出了系列举措:加强古籍整理,出版文化典籍和学术专著;创新“图书馆+书院”的模式,拉近民众与传统文化距离;加强文物保护,推选20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齐鲁文化走出去打响孔子品牌,澳亚文化节“聚焦山东”让独具魅力的齐鲁文化在世界舞台绽放光彩。
              材料二  山东省D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注意挖掘发现和宣传富有时代特色的先模人物和群体,如“微尘”爱心团体、“爱心驿站”志愿服务队和“感动D市”十佳道德模范等。草根榜样平凡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精神,可敬、可亲、可学,能凝聚起强大的道德力量,激发人们向上向善的精神追求。
              (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弘扬传统文化举措的积极作用。
              (2)阐释材料二蕴含的价值观道理。
            • 8. 某校高三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扬帆海丝”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小组同学:就“海上丝绸之路”及中国的兴衰史展开讨论(图1)。

              (1)通过讨论,同学们得出“闭关锁囡,陷入落后挨打;开放包容,实现共享共赢”的结论。结合如图1甲、乙同学的发言,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
              (2)东南亚地区是海上丝路的重要枢纽,但我国与该地区个别国家在南海诸岛主权上存在着争端。据此,有同学认为:“我国坚决捍卫南海诸岛主权将会导致‘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受阻。”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评析该同学的观点。
              第二小组同学:围绕泉州着力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通过上网查找及访谈收集到以下两则材料(图2、3)。
              (3)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泉州特色文化走进基层、走向世界的意义。
              (4)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就政府如何帮助企业解决对外投资中的困难提出合理建议,并分别指出其唯物辩证法依据。
            • 9.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受广大观众喜欢的电视节目《中国好声音》的版权是荷兰的,《爸爸去哪儿》的版权是韩国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模式与美国的英语经典节目《全国拼字比赛》类同,等等,一些有识之士为此感叹我们的民族文化在形式上有创新但有所不足。真正让人担心的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西方文化对国人的影响有扩大的趋势,在发展民族文化上,社会上不少人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这将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的作用。
                  材料二:习主席指出: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和敢于、善于改革创新的人们;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就全球化环境下如何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提出合理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的有关知识回答辩证法的本质是什么?并进一步阐述辩证法这一本质对我们的具体要求。
            • 10.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很快,但我国文化资源开发、配置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等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文化资源开发不科学,存在传统文化资源闲置和现代文化资源浪费的情况。二是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整体规划,发展不平衡以及区域封锁、条块分割导致文化资源流动不畅;三是文化产业发展创新不够。很多文化产品内容空洞、形式雷同,缺乏文化主旨和精神内涵。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强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决策部署,M省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元素,从本地特色优势文化资源中寻找方向,打造一批知名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推动传统文化产品与现代传媒、高科技融合,发展新型创意文化业态;用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展现“仁爱”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以外国人喜爱的形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2014年该省文化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针对我国文化产业的突出问题,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强势。
              (2)有观点认为,“建设文化强省要靠文化创新。”请结合M省建设文化强省的举措,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3)结合材料,就发展文化产业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6个字以内。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