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珠算萌于商周,始于秦汉,目前发现的最早用来计算的圆珠便是西周时期的陶丸。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经过我国长达5年的不懈努力,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具有1800年历史的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珠算被取消。

              材料二:对于珠算的没落,有人觉得可惜,建议让珠算回归小学课堂,理由是打算盘有利于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度,开发智力潜能、思维敏感度和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大脑发育。有人则表示反对,认为珠算是一种过时的计算工具,从应用上来说,计算机、计算器比算盘更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况且,重学珠算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未必乐于接受。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阐明珠算回归小学课堂的理由。(10分)

              (2)珠算是否回归小学课堂的分歧折射出人们不同的价值取向。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知识,谈谈如何认识这一分歧。(10分)

              (3)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矛盾分析法?(6分)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家风是一个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风格、气度和品位,它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三国时的低级官吏谢瓒开创了重视教育、奋发向上的家风,他的子孙积极进取,第四代的谢安即官至丞相,谢氏一门出了四公,大诗人谢灵运亦是他的后代。如今传统家风中为了做官而读书的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已经落后于时代,但家风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依然不容忽视。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家风建设。但由于社会发展过程中家庭结构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固有弱点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冲击等原因,家风建设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现在不仅许多人没有了家风的观念,甚至《现代汉语词典》上也查不到“家风”这个词了。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重视培育优良家风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家风变迁这一现象的认识。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产生于农业社会,人们出于对自然的敬畏,强调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尊重自然,保护耕地,“顺天之时,约地之宜,忠人之和”,才能做到“五谷实,草木关多,六畜落息,国富兵强”(《管子》)。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人工施肥法和轮作制,来解决因土地持续耕作、利用强度过大而造成的土地肥力降低问题。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对农产品需求压力,我国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由此导致了耕地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污染问题,影响了人们身体健康和农业经济效益。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生态友好型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在发展生态友好型社会中如何发挥“天人合一”传统思想的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分析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的依据。(10分)

              (3)很多农民认为,下大雨就会把农作物上化学农药冲刷干净,不会损害人的健康。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需要说服农民改变观念,逐步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增加使用低残留的生物农药。对此,请你提出两条可行性建议。(4分)

               

            • 4.

              (26分)

              材料一  央视“春晚”是全球华人的“年夜饭”,被誉为“国家工程”,是国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实力的窗口。在语言文字运用上,“春晚”应该精益求精,向世界人民充分展示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所以,央视“春晚”一直是《咬文嚼字》重点关注对象。在文字使用上,冯氏“春晚”态度严谨,不过,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张国立将“血脉偾张”中的“偾”fèn误读成pēn;春晚前短片中的“春晚是想你的365天”不正确,春节是以农历算的,春晚与春晚之间从来就不相隔365天,如今年到明年羊年的春晚就是384天;“沧海桑田”不能用“每片”修饰。

              材料二  “回家团圆”是中国人的心灵寄托与情感诉求,也是历届春晚不变的主题,春晚已成为联系炎黄子孙的文化纽带。回顾春晚三十多年,时代在影响着春晚,春晚也引领着时代。为满足百姓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每届春晚都在追求一种超越,每次演出都追求突破与完美,春晚也从一个只属于星光闪耀的舞台变成了全民参与的梦想之地,春晚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尽管如此,春晚也难以走出众口难调的尴尬境地。

              材料三 30年春晚,从小到大,从简朴到华丽,从惊喜到鸡肋,留给后来者的创新空间越来越少,留给观众挑剔的话题越来越多。“创新”成为每一届春晚导演的努力方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要求春晚在汉字的使用上应该精益求精的合理性。(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10分)

              (3)请你说出春晚创新的两条辩证法依据。(4分)

               

            • 5.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更好地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有专家提出珠算应重新进入课堂,这一提议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支持,有的人反对。

              支持者认为:

              珠算被喻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它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珠算申遗的目的在于保护和弘扬珠算文化,珠算进入课堂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正确选择。

              ……

              反对者认为:

              无论珠算曾经多么重要,现在它已经是一种过时的计算工具。随着计算机、计算器的普及,珠算失去了用武之地,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的必然。

              珠算是个好东西,但并不是所有好东西都要进课堂。“走群众路线”的围棋、象棋就传承得比较好。

              在减负的背景下,珠算进入课堂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

              (1)你支持还是反对珠算进课堂?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2)珠算进入课堂这一提议引起的争论折射出不同人的价值取向。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知识,分析“争论折射出不同人的价值取向”。(12分)

              (3)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全面的观点?(4分)

               

            • 6.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前,《中国偶像》(东方卫视)、《中国好声音》(浙江卫视)和《中国最强音》(湖南卫视) ,正在进行收视率大比拼。这些来自于国外的娱乐节目要比拼收视率的高低,唯有看谁家的“中国本土化”做的更精、更抓人眼球。《中国偶像》比杀技:打造偶像。东方卫视引进《美国偶像》模式,力争在众多的草根选手中选出能被市场接受的实力演唱者。《中国最强音》比杀技:讲故事。《中国最强音》则打出了“会讲故事,但绝不知音体”的旗号,已在北京、深圳等地选拔选手进行专门舞台封闭训练。

                  2013年如此多的选秀节目都疯狂地打上了“洋”标签,会不会冲击国内传统的电视娱乐业?该不该引进外来节目?对此,有关人士分析说,“只要节目的类型和模式不同,让观众有新鲜感,活跃文化市场,就可以大胆地引进外来电视娱乐节目。”

              (1)对上述材料中有关人士“大胆引进外来电视娱乐节目”的观点,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理由。(8分)

              (2)对于国内疯狂引进国外节目版权的做法,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引进先进的模式是国内电视制作团队的一次学习过程,并会大大减少收视风险。”另一种认为“在学习国外模式的同时,国内的制作团队不一定领会其中的精髓,与其克隆节目模式,不如思考其模式的根本!”请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以上两种观点的合理性。(14分)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假如你是一著名卫视的负责人,请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谈谈如何通过创新打造出收视率火爆的唱歌娱乐节目。(4分)

               

            •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围绕我国的文化发展问题开展了研究性学习,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资料和探讨的问题,请你参与其中。

              第二小组同学对近段时间比较火的《我是歌手》、《妈妈咪呀》、《中国星跳跃》、《爸爸去哪儿》等综艺节目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2013年我国新开播的综艺节目都是引进国外版权,同时还有许多电视台准备加入引进的队伍。同学们在讨论中形成了两种观点。观点一:综艺节目在中国起步较晚,“拿来主义”是一个必经之路;观点二: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不利于中国电视行业的发展。

              选择一种你赞成的观点,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理由.(12分)

               

            • 8.

              LOGO是徽标或者商标的英文说法,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视觉化的信息表达方式,具有一定含义并能够使人理解的视觉图形。具有简洁、明确、一目了然的视觉传递效果

              2012年5月29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在西湖博物馆召开发布会,正式揭幕西湖LOGO。

              西湖LOGO终于火热出炉 西湖LOGO蓝白二色,好似勾勒一幅水墨画,巧妙融合“一湖一月一潭一印”四大元素,既有杭州东方品质之城内涵阐述,又有幸福和谐之湖的直观感受。西湖LOGO传达和代表了三层信息和涵义,首先是中国文化。以中国传统水墨画表现手法,辅以中国印,体现出了西湖文化景观历史的源远流长;其次是西湖特征。潭、月有机融合,潭中印月、月中印潭,体现出“天人合一、湖天一碧”的意境,有效传递出了西湖特征;第三层含义是三生万物。LOGO中的潭由三个白色圆点变形而来,包含“三生万物”的内涵理念,表达出西湖大气开放的包容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西湖LOGO在1500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道理?(12分)

               

            •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材料一  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天津市将继承传统文化脉络,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保护,推进“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计划”;鼓励各界人士参与天津市民间文学、曲艺、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的保护与传承;将生态文化知识和生态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提高市民的的生态文化素养。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依据材料一,说明天津市是如何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8分)

              材料二  2013年春节期间,延续上千年的燃放烟花爆竹习俗因为一场旷日持久且影响范围甚广的雾霾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新浪微博发起的“持续雾霾是否该禁放鞭炮”话题引发500多万条讨论:一种观点认为“应该禁放,燃放烟花爆竹会加重污染、增加安全事故”,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不应禁放,不放鞭炮,就没了年味儿”。

              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出3点理论依据。(6分)

               

            • 10.

              材料  W市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通过调研了解老百姓的需要,其中教育是广大市民关注的首要问题。W市教育局局长指出:“教育、科技和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我市开始由生存型消费逐渐进入发展型消费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良好教育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发展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愿望愈加迫切,也更为多样化。”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1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