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中华传统文化意义上,“家”与“国”从来都是一体,不可分割。从《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负大任,从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赴死,从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到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义气……展开古诗文的浩瀚长卷,我们读到的满是家与国的一体、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构共振。家国一体的思想(  )
              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共同的要求和不变的内涵
              ②植根于我们的文化传统,反映了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③在时代相传中生生不息,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④是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的具体表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2.
              日期纪念日名称
              7月7日七•七抗战纪念日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18日九•一八纪念日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我国确定上述纪念日的目的是(  )
              ①提高公民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树立民族自信
              ③彰显中国人民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决心
              ④保证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3. 在经济信息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世界各国都在弘扬自己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如美国人的自由开放,英国人的绅士风度、德国人的精确和高效率…….我们国家也在努力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是因为          (    )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是民族富强的精神动力  
              ②民族精神是各国经济建设与综合国力提高的决定因素  
              ③民族精神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④民族精神具有精神激励和凝聚民族力量的功能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 4. 海峡都市报11月22日报道:河南老汉轻信小广告,带着患精神病的老伴千里迢迢来莆田看病,结果被骗了。因离家时没带够路费,最后身无分文的老汉带着老伴流落街头近十日。莆田五中的学生放学时发现了这两位老人,在得知老汉的愿望是回家后,通过微博等方式,号召各班级募捐。学生们带上募捐好的钱来找老汉,要帮他们回家。记者接到线索后赶到现场,帮忙联系了莆田市救助管理站。目前,救助站已为两位老人买好了回家的火车票。这一事迹表明                                  (   )
              A.传统美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传统道德对人们的价值选择具有深刻影响
              C.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 5. 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
              ①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6.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下列观点蕴涵的文化生活道理与之不一致的是( )
              A.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D.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做主人翁
            • 7.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  )
              1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8. 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二战中被屠杀的死难者,已成为国际惯例。2014年我国设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是为了(  )
              ①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②以法律的形式体现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
              ③激励当代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
              ④传承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9.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为西方文化渗透的新工具。为此,我们应该
              [     ]

              A.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B.增强抵御外来文化的能力
              C.加快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D.尊重外来文化,促进共同发展
            • 10. 2010年8月7日,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武警王伟在一家四口全部遇难的情况下,强忍悲痛在第一时间紧急救援。舟曲救灾指挥部和武警部队号召全体官兵和群众团体救援人员学习王伟不怕疲劳、连续奋战的精神。这样的事迹
              ①有利于发挥英雄模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②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③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