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的进步往往是都是由改革带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春天形成了这样的政治形势:要求必须立即采取迅速的,最坚决的,最紧急的办法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从这里产生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
              --《列宁选集》第四卷
              材料二 第6条:兹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收购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年度的棉花。
              第8条:为了实施所宣布的政策,农业部长有权:通过与生产者达成协议或其他自愿方式,规定任何基本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或减少其供销的产量,或二者并减,并规定与此有关的地租和津贴报酬,按照农业部长认为公平合理的数额,从供此项报酬的款项中支付。
              --摘自罗斯福新政《农业调整法》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从中国、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推行改革,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带来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摘自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参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为“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他们的生产力”,推行了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调整农业生产的措施。这些措施实施的背景是什么?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推行的改革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4)据材料一至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理解。
            •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经济危机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而产生的。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材料二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传,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是通过什么措施“应付危机”的?
              (3)罗斯福新政有什么特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