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当前,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偏向于资源型企业以及重化工工业;属于投资主导型、规模效益型的产业较多;一些原本该淘汰、限制和转型的落后产能的投资规模不降反升,中低端产能严重过剩,高尖端产能严重缺乏;国有企业比重高,传统产品占大头,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居多,产品结构单一,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东北要振兴,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材料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继续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注重解决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住问题,对下放的审批事项,要让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
              (1)描述材料一中如图蕴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分析东北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意义。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 2. 海绵城市,就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能够最大程度地留住雨水,使雨水变弃为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据此回答4-5题。
              某地围绕“加快海绵城市建设”为主题进行课题研究,下列课题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大力建设人造景观,提升城市的审美品味
              ②构建城市水生态系统,取代传统排水系统
              ③协调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④遵循现代城市规划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要求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有助于破解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是关系发展持续健康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不断强化责任,在工作中落实最严格的环境制度,执行最严密的环境法制,努力让绿色发展进入快车道,为百姓创造“天蓝、水清、山绿”的美好环境。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深刻把握,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环境治理智慧,彰显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短板的坚定决心。
                  材料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印发了《关于在燃煤电厂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指导意见》.将通过价格、财税、融资、奖励等手段支持相关政策,鼓励燃煤电厂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据介绍,燃煤电厂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将采取企业自愿、依法推行和诚实守信的原则,燃煤电厂和环境服务公司在自愿、公平的前提下,开展互惠互利的市场化方式合作。双方将在现行法律法规下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合作,确保污染物排放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要求。
              (1)结合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党员干部应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百姓创造“天蓝、水清、山绿”的美好环境。
              (2)结合材料二和经济知识,分析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积极影响。并说明如何推进这一环境污染治理的新模式。
            • 4. 海绵城市,就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能够最大程度地留住雨水,使雨水变弃为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据此回答4-5题。
              海绵城市,就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能够最大程度地留住雨水,使雨水变弃为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据此回答4-5题。
              某地围绕“加快海绵城市建设”为主题进行课题研究,下列课题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①大力建设人造景观,提升城市的审美品味
              ②构建城市水生态系统,取代传统排水系统
              ③协调资源循环利用,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④遵循现代城市规划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扶贫开发的进程及事件
              时 间 农村贫困人口数量 事 件
              1978年到1985年 从2.5亿减少到1.25亿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庭联产承包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农民收入迅速提高,緩解了农村贫困问题
              1986年到1993年 减少到8000万 成立国务院扶贫办,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
              1994年到2000年 降至3209万人 颁布《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大扶贫力度
              2001年到2010年 2688万 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 年)》,扶贫工作重点县放到中西部地区,着力提升造血能力,
              2011年 12238 万 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取消农业税,
              2015年 顸计降至6000万 固务院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意见》为标志,扶贫开发进入精准 扶贫新阶段,用5年时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注:综合考虑政府财力、物价等因素,我国制定过4次贫困标准(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依据),分别是1986年的206元,2001年的865元,2008年的1196元,2011年的2300元。
                  材料二: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会议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会议强调,要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万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同时,为加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落实,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大扶贫对象、扶贫资金的分配与使用等信息岱开力度。
              (1)指出材料一中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变化所反映的信息,并说明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经济原因。
              (2)有人认为,对于政府而言,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是要做好政务公开。请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 6. 经各方共同努力,D市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称号。要继续营造蓝天碧水、创造良好生态环境,企业应该(  )
              ①加大环保投入,完善环境污染监督机制
              ②保护和改善环境,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③树立正确消费观念,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④转变自身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道路。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我国,有人算过一笔账,高污染企业每吨废水的治理成本一般在1.2-1.8元,偷排每日的净收益往往能达到几十万元,而环保部门依法最高罚款限额仅为10万元。这样,环保执法常常会陷入“排污--查处--罚款--继续排污--继续查处--继续罚款一一再继续排污”的怪圈。有的执法部门“以罚代法”,在有些领域甚至还存在法律空白。发展环保产业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许多建设项目由政府补贴营运;产业政策亟待完善,标准体系不健全,在国际规则和人才的储备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国际环保市场的发展需要。
              材料二
                  1989年12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环境保护法》;
                  1995年至2011年,全国人大代表共有2474人次提出修改环境保护法的议案78件,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五年立法规划论证项目;
                  2011年,全国人大成立环境保护法修改小组,多次听取环保部等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并分赴各地进行调研和召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进行研讨;
                  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两次在中国人大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共有10404人次提出14082条意见;
                  2014年4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的《环境保护法》;
                  2015年1月1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开始正式施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概括我国环境保护方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全国人人常委会是怎样立法的。
            • 8. (1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和严重污染的雾霾天气。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本次雾霾天气严重的根本原因。解决雾霾天气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但是,我们必须有所作为!
              (1)污染源大量排放,违背了环境伦理的哪些基本原则?(4分)
              (2)从环境伦理角度看,面对严重的雾霾天气,政府、企业和个人应如何作为?(6分)
            • 9.
              【题文】(l0分)【思想政治—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第16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向国际社会发出了积极信号。经过多方努力,会议通过的决议认为,发达国家根据自己的历史责任必须带头应对气候变化及其负面影响,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长期、可预测的资金、技术以及能力建设支持。但各国分歧依然显著,今后的谈判任务任重道远。
              (1)全球气候问题谈判任务任重道远意味着什么?(2分)
              (2)假如你是外交部发言人,请结合材料,阐述我国政府在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上的主张。(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