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二五”期间我国两项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单位:%)
              2011 年2012 年2013 年2014 年2015 年
              单位GDP能耗降幅2.013.53.74.85.6
              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幅3.55.023.76.16.1
              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单位GDP能耗降低16%,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
                  材料二:2015年11月30日,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也承担了资源环境方面的代价。鉴往知来,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坚持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重,通过法律、行政、技术、市场等多种手段,全力推进各项工作。”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的经济知识,从宏观层面分析推动我国经济绿色发展可采取的手段。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理由。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绿色发展。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我们以深刻警示和启迪。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智慧,成为现代的天人合一观,即源于自然,顺其自然,益于自然,反哺自然,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处、共存。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绿色经济的华丽转身是大势所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在“天人合一”智慧的基础上,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绿色发展的理念必将“领航”全面小康。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绿色发展理念与古代生态智慧的关系。
              (2)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结合材料,说明我党为什么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3)保护生态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请你就中学生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两条建议。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
                  材料一我国正在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坚战.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明两年将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为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的分流安置,另一方面,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的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十八大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作为行动纲领: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十八大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十八大五中全会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成为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导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最新成果。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攻坚战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生态文化绵延数千年,“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传统思想今天更应提倡,如今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生态意识的觉醒应成为全人类共同的选择。
                  材料一  全国政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会长江泽慧在政协会议上的发言: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以华夏古村名镇、茶马古道等地域古丝绸之路生态文化遗产和民族风情、民间艺术等为载体;以森林(茶、竹等)、湿地、荒漠、海洋、草原等生态文化为内容,搭建开放多元、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交流平台;拓展区域间、政府间、国际组织间生态文化交流互鉴,传播当代中国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态文化精神,赋予古丝绸之路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新的时代内涵;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创建互联互通的条件和环境,助推陆海丝绸之路双边、多边和区域经济、政治、文化多方合作。
                  材料二  当前,大多数企业是以工业文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标准来决定如何发展;一些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方式陈旧,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不惜污染环境而引进夕阳产业项目;为了商品的销售不惜耗费宝贵的资源进行过度包装,超标偷排废水、废气;人们为满足口福而贪吃珍稀飞禽走兽,为了方便生活而使用一次性物品的现象屡见不鲜。“十三五”规划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写进五年规划,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必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此,必须加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五化协同”以绿色化引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继承和发展”的相关知识,谈谈在落实“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如何发展生态文化。
              (2)运用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结合材料二,从消费者和企业角度说明如何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请为校园开展“生态文明从我做起”的系列活动提两条合理可行的建议。
            • 5. APEC蓝是2014年新的网络词汇,形容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
              【APEC蓝 希望-现实】“APEC蓝”连同2008年北京的“奥运蓝”,都无可争辩地证明了同一个道理: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还是人为的排放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道理:虽然会遇到许多阻力,但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空气污染问题。
              (1)根据材料,从意识的作用的角度分析“APEC蓝”能从希望到现实的原因。
              【APEC蓝 特殊-常态】我国北方历来秋冬多雾霾,但雾霾不是无法克服的,通过种种努力,这种特殊蓝可以变为常态蓝。
              (2)特殊蓝变为常态蓝我国政府应该如何做?
              【APEC蓝 区域-整体】2015年1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它的实施有望能实现北京乃至全中国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当然,要留住APEC蓝,更离不开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3)结合经济生活知识,以“留住APEC蓝,从我做起”为题,发出倡议。倡议中至少提出两点具体要求。
            • 6.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
              试阐述我国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的必要性。
              要求:
              (1)围绕论题,运用经济常识论述;
              (2)论题、总论点(结语)、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论述合乎逻辑,较全面深入;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 7. 近年来,频发的雾霾天气催热了空气净化器市场,也催生了人们的环保观念。这说明(  )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③绿色消费是保护自然的必然选择     ④消费观念更新推动生活方式的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建设美好家园,让人民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中生活。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我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截至2013年,全国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市(县)5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986个。政府还推动建立生态被偿机制,中央财政安排的生态补偿资金总额从2001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约780亿元,累计约2500亿元。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需要人民共同参与。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人民群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 9.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据统计,目前每年约有3万头非洲大象因非法象牙交易被盗猎者杀害。为警示非法象牙交易,多国政府公开销毁缴获的象牙及其制品。材料表明:(  )
              ①减少象牙消费将减少猎杀行为
              ②非法猎杀导致象牙的非法交易
              ③公开销毁象牙可以减少象牙交易
              ④象牙消费增长源于收入水平提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党的十八大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建设美丽中国应遵循哪些环境伦理原则?
              (2)如果让你以“如何建设美丽中国”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请列出主要观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