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市制定的《十三五规划》指出,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宜居城市是今后该市发展的主线。这就要求该市发展应该(  )
              ①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到实处②把经济大开发作为工作的重点
              ③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心④把绿色生态发展放在突出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 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理念表达。当你每天徒步上下班时,就是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当你骑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时,就是在为节能减排做着贡献;当你将垃圾放到分类垃圾箱时,就体现了生态环保的思维。下列选项与材料表达的理念相一致的是(  )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分类回收,循环再生     ④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3. 实现如图漫画的目标,需要政府(  )
              A.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重拳治理环境污染
              B.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完善法律法规
              C.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D.树立政府权威、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
            •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影响全球气候治理。
              材料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健全价格、财税等政策,激励、引导各类主体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深化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定价要体现资源利用效率高低的差异,体现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研发示范等给予支持;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完善节能环保、新能源的税收优惠政策。
              材料二  中国一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的积极参与者,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中国将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国政府认真履行气候变化领域的承诺,2015年设立2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气候变化巴黎会议前,中国与主要国家展开磋商,并经与美国,法国、欧盟等达成了重要的双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在巴黎会议谈谈判最关键阶段,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再次强调中美双方要同各方加强协调、共同努力,确保巴黎大会如期达成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1)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谈谈你对国家采取上述经济政策引导企业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中国政府是如何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树立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领。
                 材料一  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生态文明重点任务及制度建设全面展开。先后颁布和实施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环境保护督查、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自然资源负债表编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改革配套方案或办法,形成改革的组合拳。
                 材料二  保护环境在长期看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但是在短期之内看,因为强力环保而多少会减低增长率,因为环保费用开支上升而致收益扣除,因为高污染高耗能传统产业限产限压而丧失一定百分点的经济增速。在传统发展方式长期维持下,中国经济已经积累了太高的环境风险。如果说过去是“要增长还是要环境”尚有争议余地,现在则已到了环境优先的时候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环境优先战略的影响,并说明如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 6. 2015年3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会上首次提出“绿色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响应国家治理污染的精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宣布,自2015年1月12日起,上调国内成品油消费税,这是一个多月来我国第三次上调成品油消费税。成品油消费税指消费者在消费汽油、柴油、石脑油、溶剂油、航空煤油、润滑油、燃料油等七种成品油时交纳的消费税。分析人士指出,上调成品油消费税会引发油价变化,从而引发人们对其功能相近的新能源的需求变化。
                  材料二  柴静的雾霾公益调查也在两会上引起代表们的热议。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与会代表纷纷响应,举国上下为治理环境污染掀起了一场持久的“生态革命攻坚战”。很多政协委员深入工厂、企业调研,提交议案,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不少人大代表更是心系群众,身体力行,为民请命;一些街道、社区、村落群众自发参与生态社区、村落创建活动;国务院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也结合该自治区实际制定和完善了相关资源环境经济政策和法规。
              (1)根据材料一,请分析我国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经济生活依据及相对应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掀起“生态革命攻坚战”做法的依据。
            • 7.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发展方式亮起的红灯。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
              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努力建设生态文明的美好家园?
            •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统计,2014年我国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 2%,新能源的消费比例有所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材料二
              为进一步摆脱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恶性关联,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系列措施:相继关停了一大批污染严重的小煤窑,加大了对水电、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性投入;增加新能源消费,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要求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等方式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2015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纷纷建言献策,积极乡履行职责。
              (1)请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分析说明材料二中政府所采取措施的经济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如何履行职责。
            • 9. 美国因为过度开发加剧了1930年代的尘暴灾难,它与经济大萧条几乎同时袭来。面对天灾人祸的复杂局面,罗斯福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前后有数百万贫困的年轻人被招募从事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活动;颁布《泰勒牧场法案》限制公共牧场的使用,制止过度放牧;实施紧急“起垄”计划来缓解风蚀;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给予农场主一定的土地撂荒补贴,限制土地播种面积,减少粮食生产;在学校课程中设置环保教育课程,进一步普及政府资助的农场成年人教育等。
              结合材料,概括美国解决尘暴措施的特点,并分析这些措施的作用。
            • 10. 材料一:2014 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分异
              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
              社会富足度竞争力721
              发展效率竞争力532
              一、二级城市822
              一般城市266
              经济总量11.8万亿元45.59%8.25万亿元31.8%5.86万亿元22.59%
              经济增速6.5%10%12%
              注:“长江经济带”的基本发展情况是:下游繁荣,科技发达,制造业优势明显,中游次之,上游相对比较贫困,但是劳动力成本低,人口红利大,自然资源比较充足。
                  材料二: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可带动约6 亿人发展,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一是“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使我国经济发展形成“T”型结构:30 多年来“沿海一竖”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形成中国经济发展支撑格局,而现在“沿江一横”长江横向经济带,贯穿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将打造成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二是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发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龙头作用,通过产业、资本、技术向中西部转移,推进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从而构建东、中、西联动发展的经济增长新格局;三是长江经济带和别的经济区域最大的不同是把东、中、西部天然连接在一起,可以加快正在推进的产业梯度转移,有利于经济转型升级,还可以继续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形成开放新局面。李克强强调,建设长江经济带也是深化改革开放、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建设统一开放和竞争有序全流域现代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 要把建设长江经济带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紧密结合,带动创业就业,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新动力。 同时要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的新路。
                  材料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是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提出的一个战略倡议。 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以及民心相通来促进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深化全方位的合作,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它秉承着开放、包容的原则,它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以及社会信息化这一个发展的大潮流。 该规划也被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战略载体。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和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重大意义。
              (2 )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张的合理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