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春佳节是家人团聚、共叙亲情的时刻,向亲友派发红包是传递祝福与关爱的民俗传统。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让抢红包从线下走到线上,一些远隔千里的好友也能穿越时空为彼此送达一份心意,一些电商巨头也借机为观众奉上“红包大礼”,给人们的假期增添了不少欢乐。 但是,不少人发现,抢红包正从消遣的“伴奏曲”演变为春节长假的“主题歌”。游子千里归家,依旧没有跳出方寸屏幕,抱着手机抢得不亦乐乎,把满怀期待的父母晾在一边;老同学的微信群里,旧友说话无人应答,丢个红包立刻“炸锅”;有的微信群玩红包接龙,“你方发罢我登场”,不分昼夜抢得昏天黑地。更有甚者,洗漱、做饭、开车等红灯时都有人紧盯屏幕,生怕错过红包。试想这个假期,一些人为抢红包甚至没有看上完整的节目,没有和亲人说上几句称心的话语,没有来得及和爸妈唠唠知心嗑。这样的春节过法,着实引人深思。
              (1)有人惊呼,抢红包正在毁掉春节。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矛盾观点说明应如何对待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3)假如过春节时你既想抢红包又不想冷落了父母,你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中央先后批准福建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共同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福建改革开放将迈人一个崭新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3福建自贸区设立带来的影响
              百姓与企业允许设立外资企业独资娱乐场所、游戏机业务、医院、进口商品直销店;
              允许设立外商资信调查公司,对不够珍惜个人信用的企业和个人不利;
              允许创办中外合作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和人才中介机构,外企增加,人
              才需求缺口大,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福建发展。
              允许个人和企业直接投资黄金、外汇、股票等海外金融产品,自贸区内
              企业可自由向中外资银行融资借货;放松股份和注册资金要求。
              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在复制和推广上海自贸区政策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本省特点及与台湾距离近的实际出发,着眼于海峡两岸融合,以两岸经贸、金融合作为核心,加强两岸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航运、旅游、农业等方面的合作;依据《福建省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十条规定》,遵循民主、科学、依法的原则,抓紧研究制定自贸园区服务和管理实施方案,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
              (1)从百姓或企业任选一个角度,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福建自贸区设立和发展的经济价值。
              (2)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决策的相关知识,为政府制定好福建自贸区管理实施方案提出合理建议。并选择其中一条建议说明其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3)结合材料一,谈谈福建自贸区建设应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材料二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东方起点。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
              设”中,福建省委、省政府依托本省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战略性地理位置,积极推进福建文化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办好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活动;推动建立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共同推进丝绸之路文明的交流和传承;积极参加在韩国举行的首届“东亚文化节”,充分展现福建木偶、南音等深厚的文化底蕴,讲好福建故事,传播福建好声音。
              (4)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必须加强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全面学习和借鉴外国的文化。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标语曾刷遍农村的大街小巷。但是近年来,“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农村地区死灰复燃。
              反对“读书无用论”的人认为:
              “书本打开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读大学,才能让自己更有修养、更有层次,大学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培养科学读书习惯,提高公民素养和人文情怀,以推动公民个人和社会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系统的全民教育体系。”
              “书到用时方恨少,厚积薄发,活学活用,反对读书无用。”
              支持“读书无用论”的人认为:
              “民众从投资角度衡量教育,得出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生育成本是276万元。按家庭年收入12万元计算,夫妻两人不吃不喝工作20年才能负担。生育成本中,教育投入约180万元,占总花费三分之二左右,大城市的子女教育负担越来越重。”
              “数据显示,一个本科生培养成本相当于一个农民35年的收入。”
              “大学生薪金赶不上农民工,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脱节问题显现。极端例子是,仅约1/6的医学专业毕业生从事医疗工作。”
              “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模式僵化、理念保守、管理失效,加之缺少科学规划和人生规划等,造成毕业生能力和水平日益贬值,无法满足就业市场需求。”
              (1)你是支持还是反对“读书无用论”?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实际上,学历与身价不能简单划等号,这是常识。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往往不过是增加了人生向上的机会,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物质财富。请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从“知识改变命运”到“新读书无用论”的变化。
              (3)结合材料,就阅读好书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字以内。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2015年1月28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确立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的政策措施。
              材料一  2009年,我国正式提出高铁“走出去”战略。经过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核心技术国产率达到70%以上,已从单纯设备出口上升到铺设整条铁路、输出系统和标准;国外高铁建设成本约为3亿元/公里,而中国只有1.5亿元/公里;“走出去”模式为中方出资金、技术、设备去建设,置换当地资源,建成后由途经国家共同参与管理运营,由此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根据国际铁路联盟的数据,2020年全球铁路建设总投资将达1.1万亿美元。
              材料二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战略建立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从政策沟通、贸易畅通、道路联通、货币流动和人心相通的互联互通做起。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倡导成立了。400亿美金的丝路基金,筹建1000亿美金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被一些媒体解读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注: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在二战后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国家给予参与重建和130亿美元的援助计划。在帮助西欧的同时又刺激美国出口,为美国经济开拓了新的巨大市场。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分析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主要原因,说明中国高铁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相关知识,简要评析“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观点。
            • 5.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产生后,促改革、反腐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三大亮点引人注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战略部署,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收入分配结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我国目前反腐败的力度日益加大,关于腐败的天敌,有下列两种观点。
              观点一“公开是腐败的天敌,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观点二“人民才是国家权力的真正所有者,才是腐败的真正天敌。”
              材料三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未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具体论述。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信仰迷失、价值取向扭曲、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因此,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归纳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希望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这一体系内涵丰富,但不够简明、不便于群众传播践行。与此同时,各地广泛开展了地方精神的提炼和培育活动,深化了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总结群众实践、吸取中华文化传统精华、借鉴人类文明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的提炼,把高深的理论变成了老百姓看得懂、记得住、能遵守的价值信条,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集中反映了人类文明共同的价值追求。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平的经济原因。
              (2)请判断材料二中关于“腐败的天敌”的两个观点是否矛盾,并说明理由。并运用政治常识相关知识,谈谈反腐败对于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领导地位的重要性。
              (3)运用《哲学常识》中有关“认识和实践”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过程。
            • 6. 材料一  2012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能情况
              粗钢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
              产能10亿吨3000万吨29.9亿吨10.4亿标箱
              实际产量7.2亿吨1988万吨21.8亿吨7.1亿标箱
              占全球产量46%42%60%50%
              产能利用率66.3%72.9%68.2%
              注:目前普遍采用的一个标准是产能利用率小于75%为严重过剩。上述行业还有大量在建和拟建的项目。然而,在普通玻璃严重过剩的同时,超白玻璃、特种玻璃、节能玻璃缺供不应求;虽然是世界钢产量第一大国,但我国特种钢材却严重依赖进口。
              材料二  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4年经济工作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
              (1)请将材料一中的①填写完整,并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简析上述现象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
              (2)有人认为,依靠行政手段停建在建、拟建的违法违规项目就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请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人一向重视家风的建设,关于家风的名言警句更是汗牛充栋。从孔子对儿子的庭训,到颜之推的家训,到诸葛亮的家训,到曾国藩的家训,到傅雷的家训,不一而足。良好的家风应秉承爱国爱家、与人的情怀,体现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应发挥“家庭主一心骨”作用,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和义务,正确处理好父女、亲戚朋友以及邻里间的各种关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1)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我们怎样建设是好家风。
              (2)有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大力加强传统家风的教育。请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3)历史上有许多良好家风的范例,传承这些,就能形成正能量,而这些正能量聚集起来,就能形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请你就如何传承发扬良好的家风家规提出两点可行性建议,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 8. 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去鲁迅化”、“拒绝鲁迅”声音再起:据悉,一向在此方面行动最为谨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在2013年9月将初中语文教材(供2014年秋季使用)中仅有的一篇鲁迅作品《风筝》删除。对此,社会各界或赞成,或反对,议论纷纭。
              赞成者认为:
              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不符合现代白话文标准和人们的阅读习惯。
              鲁迅的文章所体现的那种“一个也不宽恕”、“缺少春天的明媚、夏天的火热、秋天的哀怨,有的只是冬天的严酷”,“缺少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等等与当今社会讲包容求和谐主旋律总格调不一致,与时代脱节,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背离,不适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型公民。
              ……
              反对者认为:
              鲁迅的作品和语言都是一流的,鲁迅的全面退出,也寓示着当代社会思想混乱仍需漫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形成新的价值。
              当今中国,社会问题依然很多,国人的道德水准仍然不高,被先生痛批过的国民劣根性大有发展壮大的声势,孔乙已、阿Q、华老栓及众多看客,仍生活在当今社会生活舞台,先生对体现在这些人身上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远没有过时。
              ……
              (1)对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的“去鲁迅化”,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表明态度,并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理由。
              (2)当前,中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已经结束,但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请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的认识。
              (3)有专家指出,争论必将使人们对修订中学语文教材的思路更趋清晰科学。试分析专家这一观点所体现的思想方法。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材料二  中国30多年来的改革不仅改变了国家的面貌、人们的生活,甚至也改变了人们说话的方式。第一个变化是有些词汇消失了,例如“粮票”、“布票”,它们在几十年前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样一些新词汇出现,例如“周末”、“酒吧”、“咖啡馆”。第二个变化是港台词汇进入大陆日常用语。因此“办公楼”变成“写字楼”,吃饭结账变成了“埋单”。此外英文字母进入中文,现在中国媒体已经很习惯使用“CDP”“CPI”等字眼来形容经济现象。第三个变化是“数字革命”对语言沟通的影响,在当前信息和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更是如此。
              材料三  有观点认为,由于经过上个世纪新文化运动的批判,到“文革”时期的全民破“四旧”,再到批林批孔中对孔孟儒学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日渐式微。这是造成我国当前类似“摔倒不敢扶”等道德问题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运用社会发展基本矛盾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怎样改变了人们说话的方式。
              (3)针对当前存在的道德问题,有人主张,提升道德素养就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你是否赞同?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 10. 在本市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四大价值取向的背景下,一场关于“如何培育城市精神?”的主题讨论会在某班举行。讨论中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
              观点1:只要在舆论宣传方面加大力度,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引导作用,一个城市的精神就能得到凝聚和发扬。
              观点2:培育城市精神要立足于法制和政策的完善和保障,光靠宣传教育只是空谈无效的行为。
              请你运用有关哲学原理,评价以上两个观点是否准确,并加以分析说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