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
              B.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
              C.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
              D.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 2. 下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6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志的80只、标志的3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A.110只      
              B.220只      
              C.330只    
              D.440只
            • 3.
              某池塘内存在一条由甲、乙、丙三种生物构成的捕食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下列表格表示甲、乙、丙在池塘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个体数量
              水深(米)
              物种甲 物种乙 物种丙
              0.5 100 50 10
              0.7 120 60 15
              0.9 200 70 20
              1.1 120 80 25
              1.3 100 90 30
              1.5 0 100 35
              1.7 0 90 40
              1.9 0 80 35
              2.1 0 0 20
              2.3 0 0 0
              A.该池塘内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推动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B.物种甲分布在水深0.5-1.3米范围内,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生产者最可能是物种丙
              D.物种乙对物种丙种群数量的调节属于外源性调节
            • 4.

              如图表示一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间的相互关系。图中各种类均生活在退潮后暴露出的岩石上,其中海藻、藤壶、贻贝和海葵固着于岩石表面,海星、石鳖和石槭则在岩石表面来回爬动找寻食物。图中的数字表示海星食物中各种类所占的比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此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海星、荔枝螺、海葵
              B.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种类是海星和荔枝螺
              C.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石鳖、石槭数量增加
              D.当除去全部海星一年后,藤壶成为优势种,石鳖、石槭数量减少
            • 5.

              科研人员对某封闭小岛连续两年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比(♀∶♂)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B.第二年 9 至 11 月份有利于社鼠种群密度恢复

              C.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迁入、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

              D.若研究该岛物种丰富度可在种群层次和群落层次上进行
            • 6.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 7.

              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的数学模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可表示为K1
              B.曲线a段的种内斗争随时间的变化由弱到强
              C.与曲线d段相比,导致出现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食物和天敌
              D.在曲线d阶段,若扩大该动物的栖息地,其K值会逐步增大,最后保持相对稳定
            • 8.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主要来自于________,图中A代表________。

              (2)植食性动物的能量有________J/(cm2·a)传递到肉食性动物体内。

              (3)草鱼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若大量捕捞白鲢,则草鱼的种群密度变化是__________。

              (4)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________。

              (5)建立“桑基鱼塘”,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的________。

              (6)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_______作用实现的。

            • 9.

              图表示一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除图示生物外,还有                      。 

              (2)鹰与蛇的种间关系是                 ,鹰所处的营养级是              。 

              (3)如果鼠种群的死亡率较高,则鼠种群的数量一定会下降吗?              ,试分析原因:               。 

              (4)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的原因是              。 

            • 10.

              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食物不会影响该种群的数量

              B.K值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且保持不变

              C.b点时该种群自然增长率最大

              D.该种群发展过程中,cd段成年比例大于ab段成年所占比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