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 用“ ∕ ”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


              人 不 堪 其 忧,回 也 不 改 其 乐。

              (2)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博学而志 笃:___________     ②年与时      驰:___________

              ③不逾    矩:___________         ④静修身      以:___________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 如果让你从上面的两篇短文中选择一句话来作为你的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句?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5) 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 “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 2.

              [甲]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乙]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之者。”(《论语·为政》)

              [丁]孔子观于周庙,有敧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④恶(wū):哪里,怎么。


              (1)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宋代朱熹把它和 《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 解释文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①思而不学则(      )                       ②择其善者而之(       )

              ③好之者不如之者(       )                  ④此盖为宥座器(       )


              (3)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②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


              (4) 用四个“,”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闻 宥 座 器 满 则 覆 虚 则 敧 中 则 正 有 之 乎?


              (5) 请将【乙】文横线上的句子补充完整。



              (6) 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 [甲]、[乙]、[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乙]文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______与______应该相结合;[丁]文谈的是学习______方面的问题。



              (7) 【丁】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8) 【积累链接】《论语》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两个出自《论语》的成语。


            • 3.
              (1)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
              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
              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一犬坐于前 
              ​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2) 解释下列加点横线的意思。         
              ​     (    )       暇甚(    )





              (3) 翻译下面句子。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 ​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 ​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 4.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            ②尊君在不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                 ④太丘舍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 用“/”为下列句子标出停顿。


              ①太 丘 舍 去      
              ②去  后  乃  至


              (4) 面对友人“过中不至”竟还“对子骂父”,元方以“          ”和“          ”来回击。



              (5) 文中的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 5.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陈太丘与友                ②尊君在不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                 ④太丘舍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 用“/”为下列句子标出停顿。


              ①太 丘 舍 去        ②去  后  乃  至



              (4) 面对友人“过中不至”竟还“对子骂父”,元方以“           ”和“          ”来回击。





              (5) 文中的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 6.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 用“ ∕ ”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

              人 不 堪 其 忧,回 也 不 改 其 乐。

              (2)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博学而志    笃:___________     (2)年与时      驰:___________

              (3)不逾    矩:___________         (4)静修身      以:___________

              (3) 翻译下列句子。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 如果让你从上面的两篇短文中选择一句话来作为你的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句?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5) 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 “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 7.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 


              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其一犬坐于前

              ​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2) 解释下列加点横线的意思。        
              ​     (    )       暇甚(    )






              (3) 翻译下面句子。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 ​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 ​概括狼的形象,并说说这则故事讽喻了什么?






            • 8.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nì):即“埤堄”,城上有孔的矮墙。梁(lì):屋的正梁。④堡坞(bǎo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 9.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即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 10.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 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