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卿今当涂掌事(     )    ②蒙以军中多务(       ) 

              治经(         )    ④鲁肃过寻阳(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权劝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____________;《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______________;《孙权劝学》的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均填原句)

              (5)《孙权劝学》选自______,该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通史,记载了从________到________共1362年问的史事。司马光是______(朝代)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

            • 2.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1.甲文作者以陋室明志,乙文作者以莲花自喻,这两位作者所表达的志趣有什么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甲文中作者的这种交友方式,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14.解释加横线字 

              素琴________________                       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__

            • 3.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②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③家见《书》疏义④,因请寓宿⑤,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⑥。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①许衡:元初大臣。官至集贤大学士。②更:更换。③日(ri)者:古时称占卜的人。

              ④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 ⑤寓宿:指在别人家借宿。 ⑥《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书余       假

              (2)师其父母曰           谓

              (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 两则短文的主人公幼时读书的经历极为相似:因家贫都做______ 的事。因求名师难,【甲】文中的“余”曾经_______ ;【乙】文中的许衡曾经“更三师”。因遭逢乱世,许衡又多了_____ 的经历。两人都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发奋读书,最后都学有所成。


              (4) 如果将【乙】文第二段删去,是否会影响我们对许衡的优秀品质的认识?请说说你的意见。

            • 4.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乙】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①不知其
              ②虽有 至道

              其心志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本文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比,继而引入 “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前三空用原文回答)当然,人的成长是多方面的,既要教学相长,又要磨砺自身,【乙】文中指出,要想成才,人就要在生活、______、____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然后才能成才。

              (4) 读了本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学习体会。

            • 5.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行  期:               (2)相委而    去:         

              (3)下车之       引:                    (4)入门不    顾:        

              (2) 翻译下列句子。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 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分别指什么意思?

                                                                                             

                                                                                             

              (4) 《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了陈元方和友人这两个人物形象,请分别归纳他们的性格特征。

                                                                                              

                                                                                             

              (5) 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6.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

              ⑴意将入  (      )   ⑵其一坐于前( )

              ⑶相数十步(      )   ⑷少顷,大狼至(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⑵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 7.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ī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1) 解释加线的词
              春往而冬   ____________________
              迷惑失     ____________________

              水     ____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注释】:耽:极爱好。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 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哂:讥笑。

              (1) 解释下列加线词

              (1)有仙则 (   )
              (2)无案牍之 形(   )
              (3)不 产业 (  )

              (4)欢守志固(   )

              (2) 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

              (3) 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是陋还是不陋呢?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理由。

              (4) 【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 9.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1)~(3)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的一项是 ______
              A.傅说于版筑之间 举:发动
              B.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 任:责任,使命
              C.人恒然后能改 过:犯错误
              D.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指在国外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通假字的一项是 ______
              A.益其所不能 B.困于心于虑,而后作。  
              C.入则无法家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的一项是 ______
              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炼。
              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 10.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①”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高冠瀛言:有人宅后空屋住一狐,不见其形,而能对面与人语。其家小康,或以为狐所助也。有信其说者,因此人以求交于狐,狐亦与款洽。一日,欲设筵飨狐,狐言老而饕餮,乃多设酒肴以待。比至日暮,有数狐醉倒现形,始知其呼朋引类来也,如是数四,疲于供给,衣物典质一空,乃微露求助意。狐大笑曰:“吾惟无钱供酒食,故数就君也。 使我多财,我当自醉自饱,何所取 而与君友乎?②”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款洽:亲切。②飨:用酒食招待客人。③饕餮: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一种贪婪的神秘怪物。此处指食量大。④比:等,等到。⑤典质:以物为抵押换钱,可在限期内赎回。⑥取:选择。


              (1) 甲文出自课文《   ① 》,甲、乙两篇文言文的作者都是清代文学家 ② 
              (2) 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

              (1)如是再               (2)知其一      

              (3)如数四               (4)数就君也     


              (3)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句①

              句②

              (4) 写出甲文中有关议论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5) 你从甲、乙两文中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