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2.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④欹(qī)岩:倾斜的岩石

                                                                  ——袁宏道《观第五泄记》

            • 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4.

              【甲】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乙】炉峰月(张岱)

              丁卯四月,余读书天瓦庵,午后同二三友人登绝顶,看落照。一友曰:“少需之,俟月出去。胜期难再得,纵遇虎,亦命也。有虎亦有道,夜则下山觅豚犬食耳,渠上山亦看月耶?”语亦有理,四人踞坐金简石上,是日,月正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行未数武,半山嘄呼,乃余苍头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靿刀、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余接声应,奔而上,扶掖下之。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有火燎数十把,大盗百余人,过张公岭,不知出何地?”吾辈匿笑不之语。

              [注释]①炉峰:又名香炉峰,浙江会稽山最高峰,山势较为险峻。②俟:等待。③有道:这里指有常规。④渠:它。此处指虎。⑤嘄(jiào):通“叫”。⑥苍头:奴仆。⑦火燎:火炬。靿(yào)刀:插在靴筒里的短刀。

            •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走送,不敢稍逾约从乡先达知经叩问
              B.俟欣悦,则又请焉余则蕴袍敝衣处
              C.手自笔录,计以还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D.每借于藏书之家以是人多以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常手抄借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礼节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有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 6. 文言文阅读
              【甲】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乙】    高宗(即乾隆)巡幸至扬州,时江某为盐商纲总,承办一切供应。某日,高宗幸大虹园,至一处,顾左右曰:“此处颇似南海之琼岛春阴,惜无塔耳。”江闻之,亟以万金贿近侍,图塔状。既得图,乃鸠工庀材,一夜而成。次日,高宗又幸园,见塔巍然,大异之,以为伪也。即之,果砖石所成,询知其故,叹曰:“盐商之财力伟哉!”
              【注】:大虹园毁于清末战乱,白塔尚存,即现今扬州瘦西湖白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坡植牡丹、芍药    ②卧房    
              左右曰    得图    
              (2)与“太祖常劝以读书”中“以”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幽阴深邃奇                          B.俱以假山显
                  C.亟以万金贿近侍                        D.以为伪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②江闻之,亟以万金贿近侍,图塔状。
              (4)【甲】【乙】两文所写内容都与园林建筑有关,但表现的主题不同,请说明。
              【甲】:    
              【乙】:    
            • 7.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是陋室
              ②谈笑有鸿儒
              ③可爱者甚
              ④陶后有闻
              (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花隐逸者也水陆草木
              B.濯清涟不妖妇拍呜之
              C.爱者甚蕃远观而不亵玩焉
              D. 无丝竹之乱技止此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刘禹锡在《陋室铭》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自己的情怀;而“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借莲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
            • 8. 课外文言文
              《学者有四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④.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选自《礼记•学记》.②失:过失,缺点。③失则多:意思是,失之于学得过多。④止: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⑤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阅读训练:
              (1)下列句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    
              A、教者必知之                      
              B、虽与之俱学
              C、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D、学而时习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9.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患有所不    ②蹴尔而与之    
              ③所识穷乏者我与    ④如使人之所欲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恶有甚死者万钟我何加焉
              B.三里之城,七里今为宫室之美为
              C.环而攻之不胜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D.呼尔而所识穷乏者得我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请摘引原文回答:有人贪利忘义,目的是为了            ;原因是    
            • 10.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非显者    
              ②主人处处    
              坡植牡丹    
              ④俱以假山    
              (2)下列选项与例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幽阴深邃奇。
              A.遂名楼。    B.俱假山显。    C.是谓之文也。       D.丛草为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
              (4)选文运用了    的说明顺序,划线句子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营造了一种    的意境。
              (5)第②段中,“园中无他奇--以幽阴深邃奇”运用了什么结构?请简单分析这种结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