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1是某种植物的CO2同化方式,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图2表示不同地区A、B、C三类植物在晴朗夏季的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图1图2


              (1) 图1代表的植物对应图2中的____(填字母)类植物,图1所示细胞在夜间能产生ATP的场所是__________。图1中苹果酸脱羧后产生的可供线粒体呼吸的物质a是____。该植物夜间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 有人判断图1所代表的植物可能是仙人掌科植物,其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上午10:00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A和植物B细胞中C3含量变化的差异是____________。 

              (4) 图2中m点为曲线B与X轴交点,影响m点向左移动的因素有____(多选)。 

              A. 植物缺镁      B. 调整温度使之更适宜

              C. 天气转阴      D. CO2浓度适当下降

              E. CO2浓度适当提高

              (5) 实验室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C生理代谢的影响时,测得相关代谢数据如下表: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

              光照强度为7.5 klx时O2释放量

              1.2 μmol·m-2·s-1

              7.2 μmol·m-2·s-1


              当光照强度为7.5 klx时,植物C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是______。 

            • 2.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在生活实践中常用于酿酒和发面。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下图安装好并进行了相关实验。请据图回答:

              (1)甲、乙两组酵母菌产生气体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实验中,油脂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B两支试管中酵母菌溶液起始的种群密度、体积等均相同,按图中装置培养一段时间,则实验结束时两试管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大小关系是A_______B(填“>” 或“=”或“<”)。

              (5)本实验需要做重复实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图1是某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转化示意图,①~④表示生理过程。图2是在“探究光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活动中得到的实验结果。请回答:


               

              (1)图1的①~④中属于有氧呼吸的是          (填标号),有氧呼吸的场所是            

              (2)图1的①~④中属于光合作用暗反应的是            (填标号),完成④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突然停止光照,则C3量的瞬时变化是       (填“增加”或“减少”)。

              (3)图2中,如果连续阴雨一星期,白天的光强度始终为A,则这段时间内,该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将         (填“增加”或“减少”)。

            • 4.

              将小球藻细胞中的叶绿体和线粒体采用一定方法分离后,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叶绿体和线粒体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中,甲中盛有适宜浓度的NaHCO3溶液,乙中盛有适宜浓度的丙酮酸溶液,当处于充足光照且其他条件适宜的环境中,两支试管内都会产生气泡。请分析同答:

              (1)提取小球藻叶绿体中色素并分离过程中,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_____,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__光,其分子中含有________(填“Fe”、“Ca”“Mg”)。

              (2)从小球藻细胞中分离得到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3)甲中的气泡产生于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阶段,该阶段同时产生的NADPH转移途径是__________;乙中的气体可使_______________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 5.

              .在低温条件下,将叶片置于研钵中,加入某种溶液研磨后,将细胞碎片和细胞器用离心法进行分离,第一次分离成沉淀Pl(含细胞核和细胞壁碎片)和上层液体Sl;随后又将S1分离成沉淀P2(含叶绿体)和上层液体S2;第三次离心将S2分离成沉淀P3(含线粒体)和上层液体S3;最后一次离心将S3分离成沉淀P4(含核糖体)和上层液体S4。请根据下列问题填入相应符号(S1-S4和Pl-P4)。

              (1)含DNA最多的部分是___________。

              (2)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___________。

              (3)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___________。 

              (4)蛋白质含量最多的部分是___________。 

              (5)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存在于___________。 

            • 6. 图A、B分别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在其上发生的反应;图C为细胞中2种细胞器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a-f为气体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A所示反应为______作用的______阶段.
              (2)根据图B所示反应,图B所示的膜是图C中______(填以甲”或“乙”)的膜,膜上程能够释放______(填“‘大量”或“少量”)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动需要.
              (3)图C中可表示氧气的是______(填字母).
              (4)在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
            • 7.

              下表为等量的酵母菌在不同氧气浓度下,单位时间内产生的CO2量和酒精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茵的呼吸方式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检测酒精,反应后溶液呈________色。

              (2)氧气浓度为b时,在酵母菌细胞内CO2的生成场所是________,单位时间内葡萄糖的消耗量为________mol。

              (3)氧气浓度为c时,酵母菌细胞内释放能量最多的场所是________。

            • 8. 某研究小组选择一株健壮的、处于生长期的绿色植物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实验:
              (1)将植株置于室外一密闭玻璃罩内培养,用传感器对玻璃罩内的某种气体的含量进行24小时的检测,结果如图1.图2是该植物某~叶肉细胞内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关系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1中所测气体为______,该植株在密闭玻璃罩内培养24小时后,有机物总量变化应为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②图1中B点时的光照强度称为该植株的______,此时图2所示叶肉细胞中正在进行的过程有______(填字母).
              (2)分别选择该植株不同比例的叶片进行完全遮光处理,在适宜光照下检测未遮光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如图3、4所示.
              ①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
              ②随着遮光叶片比例上升,未遮光叶片光合速率上升、淀粉含量下降,原因是______.
              ③由此推测,摘除花、果实等非光合作用器官,叶片中光合产物含量______,对光合作用产生______作用.
              (3)取该植株生长状态一致的新鲜叶片,用打孔器将叶片打出若干圆片,圆片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立即烘干处理并测得圆片干重为A(g),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一个黑暗密
              闭装置内,丙组保持湿润且置于一个密闭装置内并给予适宜强度的光照.乙组和丙组其他
              条件一致,一小时后,测得乙装置内圆片干重为B(g),丙装置内圆片干重为C(g).则圆片叶肉细胞的实际光合速率为______(g/h).
            • 9. 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外界氧浓度大于0小于10%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
              (2)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______,由此可以看出随着O2浓度逐渐增大,无氧呼吸强度______.
              (3)若两条线相交于P点,则P点时该器官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
              (4)当外界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4,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是有氧呼吸的______倍.
              (5)由图可知,保存水果蔬菜应______.
              A.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10%       B.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
              C.不让空气流通,抑制有氧呼吸                 D.保持通风良好,抑制有氧呼吸.
            • 10.

              图甲表示某植物体在30℃恒温时的光合速率(以植物体对O2的吸收或释放量计算)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体光合作用时产生O2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在图甲曲线中的X点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在Y点时该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比其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要多,其相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图甲曲线中Y点将向________移动。

              (3)若要利用图乙装置来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在用普通的白炽灯作光源时,还需在灯与广口瓶之间放一盛满清水的长方形透明玻璃缸(假设水和玻璃对透光性无影响),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