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二倍体自花授粉植物野生型均为黄花、易感病,一次在野外偶然发现两株突变株甲、乙,其中甲的表现型为红花、抗病(花色基因用A、a表示,易感病或抗病基因用B、b表示).研究人员将上述植株的4种基因进行了提取和电泳,得到如图所示的结果,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电泳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样品的分子量差异而实现的,即在相同的时间内,分子量越大的样品,电泳距离越小,据此可推测,突变株甲的变异是DNA中    所引起的.
              (2)突变株甲的基因型是    ,突变株中乙的表现型可能是    
              (3)请选择上述合适材料,设计一种最简便的杂交方案,以研究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并用突变株甲细胞中的染色体和基因示意图表示.(注:不考虑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染色体片段交换等特殊情况,现假设突变株乙开红花)
              实验步骤:
                  
              ②观察并统计后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
              ③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分析:
              预测实验结果结论分析
              后代出现的表现型及比例突变株甲的染色体与基因示意图
              (用线表示染色体,点表示基因)
              Ⅰ:    
              Ⅱ:        
              Ⅲ: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抗病;红花易感病;黄花抗病;黄花易感病=9:3:3:1    
            • 2. 普通有毛黄瓜茎叶表面生有短刚毛,果实表面有的有瘤,有的无瘤,但均有刺;无毛突变体黄瓜的茎叶表面光滑,果实表面无瘤无刺.研究者对无毛突变体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黄瓜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1.

              (1)已知黄瓜有毛与无毛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实验结果分析,控制有毛性状的基因为    基因,据此判断1F 与无毛亲本杂交,后代中有毛、无毛的性状比为    
              (2)研究发现,茎叶有毛黄瓜的果实表面均有刺,茎叶无毛黄瓜的果实均无刺,推测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推测①:这两对性状由    控制,但在    表现出的性状不同.
              推测②:这两对性状分别由位于    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在F1产生配子的过程中    
              (3)研究者通过基因定位发现,控制普通黄瓜茎叶有毛和控制果实有刺的基因位于2 号染色体同一位点,且在解剖镜下观察发现刚毛和果刺的内部构造一致,从而证实了推测    (①/②),这说明性状是    的结果.
              (4)据杂交实验结果分析,控制茎叶有无刚毛(相关基因用G、g 表示)的基因与控制果实是否有瘤(相关基因用T、t 表示)基因的遗传符合    定律,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推测非等位基因存在着相互作用即    基因会抑制    基因发挥作用.
              (5)为证实(4)推测,研究者分别从P、F1、F2的果实表皮细胞中提取核酸进行检测,过程及结果如图2(条带代表有相应的扩增产物).比较    (两组)的结果即可为(4)的推测提供分子学证据.
            • 3. 果蝇的两对相对性状灰身与黑身、小翅与长翅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有实验小组做了以下两组实验:
              实验一P母本纯合灰身小翅F1雌性:灰身长翅F1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2
              父本纯合黑身长翅雄性:灰身小翅
              实验二P母本纯合黑身长翅F1雌性:灰身长翅F1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2
              父本纯合灰身小翅雄性:灰身长翅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作答:
              (1)已知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有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对相对性状是    ,判断依据是    
              (2)实验二的F2果蝇共有    种基因型,其中灰身长翅果蝇所占比例为    .这两种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理由是    
              (3)对F1果蝇进行染色体检查,发现某只雌果蝇控制体色的基因所在染色体有三条.欲检测其控制体色的基因组成中显性基因的个数,进行了测交实验.(假设其产生的配子均为可育配子,且后代均存活)
              ①若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则其基因组成中含两个显性基因;
              ②若后代表现型比例为    ,则其基因组成中含一个显性基因.
            • 4. 某二倍体植物(2N=36)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三对等位基因(用Dd、Ii、Rr表示)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如图1所示.研究发现,体细胞中r基因数多于R时,R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粉红花突变体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其它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如图2所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配对的3条染色体,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会随机地移向细胞一极.

              (1)若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则该正常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2)基因R与突变后产生的r基因,所含的脱氧核苷酸数目的关系是    (填“相等”、“不相等”或“相等或不相等”).
              (3)突变体①、②、③的花色相同,突变体②发生的染色体畸变类型为    .突变体①在有丝分裂后期有    条染色体,该时期细胞的基因型为    (仅考虑R、r一对等位基因).
              (4)为了确定iiDdRrr植株属于图2中的哪一种突变体,某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假设实验过程中不存在突变与染色体互换,各种类型的配子活力相同,无致死现象.)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iiDDrr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Ⅰ.若子代中红花:粉红花:白花=    ,则其为突变体①;
              Ⅱ.若子代中红花:粉红花:白花=    ,则其为突变体②;
              Ⅲ.若子代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0:1,则其为突变体③.
              (5)若突变体③的基因型为iiddRrr与基因型为iiDDrr的植株杂交,请写出它们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
                  
            • 5. (2016•江西一模)四季豆是一种自花传粉的作物,其种皮的颜色是由两对非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的,而且两对基因传递给子代遵循孟德尔定律.种皮细胞中有A基因,便可产生足量的黑色素;a基因不能控制色素的产生.种皮细胞中的B基因为修饰基因,可淡化黑色素的显色程度;其中,BB可使黑色素颜色完全消失,Bb使色素颜色淡化,bb不影响黑色素的显色效果.选择能产生白色种皮的一棵植株(P1)和能产生黑色种皮的一棵植株(P2)为亲本材料,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据上述图解分析,P1和P2的基因型依次是        
              (2)在F2中,产生黄褐色种皮的植株基因型为    ,产生白色种皮的植株基因型有    种.
              (3)F2中杂合体植株(B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如果没有发生交叉互换,基因B与B之间的分离、基因B与b之间的分离分别发生在    期和    期(要求具体到前、中、后、末等时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F1基因B或b以    为载体传递给F2
              (4)如果手头上有四种材料aaBB、AABB、aabb和Aabb,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培育出黑色可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可以利用    为材料进行    育种(指育种方式).
            • 6. 菜豌豆荚果的革质膜性状有大块革质膜、小块革质膜、无革质膜三种类型,为研究该性状的遗传(不考虑交叉互换),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一亲本组合F1F2
              大块革质膜品种(甲)×无革质膜品种(乙)大块革质膜品种(丙)大块革质膜:小块革质膜:无革质膜=9:6:1
              实验二品种(丙)×品种(乙)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大块革质膜:小块革质膜:无革质膜=1:2:1
              (1)根据实验一结果推测:革质膜性状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其遗传遵循    定律,F2中小块革质膜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2)实验二的目的是    
              (3)若实验一多次杂交产生的F1中偶然出现了一株无革质膜的菜豌豆,其自交产生的F2中大块革质膜:小块革质膜:无革质膜=9:6:49,推测F1中出现该表现型的原因最可能是    .若要验证该推测,将F1植株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成大量幼苗,待成熟期与表现型为无革质膜的正常植株杂交,若子代中大块革质膜:小块革质膜:无革质膜的比例为    ,则推测成立.
            • 7. 玉米的长节(G)对短节(g)是显性,胚乳的紫色(E)对白色(e)是显性,现将某两植株杂交,子代性状类型及数量统计如图1,请回答有关问题.

              (1)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2)将F1中的长节紫色植株与短节白色植株杂交,则后代长节紫色植株的概率是    
              (3)玉米的甜味和非甜味为另一对相对症状,有人将纯合甜味和纯合非甜味玉米同行种植,如图2所示,且雌蕊接受同株和异株花粉的机会相等,请通过分析各行玉米的种子性状,判断甜味和非甜味的显隐性关系,写出预期结果和结论.        
              (4)若非甜味是显性,现将B行植株的种子发育成的新个体(F1)进行随机交配,则所得种子的甜味与非甜味比例是    
            • 8.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Ⅰ、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酸的中间产物FPP(如图虚线方框内所示).

              (1)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①步骤的产物需要经过    才能成为成熟的mRNA.
              (2)实验发现,通过对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这些基因仍能正常表达,这种育种方式的遗传学原理是
                  ,随后科研人员也发现酵母合成的青蒿素很少,根据图解为提高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的产量,请提出一个合理的思路    
              Ⅱ、已知青蒿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色素)和黄色(含黄色色素)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色素的代谢过程,但当隐性基因b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如图所示),据此回答:

              (3)开黄花的青蒿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是    
              Ⅲ、现有AAbb、aaBB二个纯种白花青蒿品种,为了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黄花品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程序:
              (a)第一年:用AAbb和aaBB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F1种子
              (b)第二年:将F1种子种下得F1植株,F1随机交配得F2种子;
              (c)第三年:再将F2种子种下得F2植株,F2自交,然后选择开黄花植株的种子混合留种;
              重复第三年的步骤若干代,直到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为止.
              (4)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5)这次培育黄花品种遗传育种中的属于    育种.
              (6)若F2中的黄花植株自交得到F3,则F3中的黄花植株中纯合子占    
              (7)有同学认为这不是最佳方案,你能在原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以缩短培育年限吗?请用遗传图解及简要文字简述你的方案.
            • 9.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用D-d、R-r表示)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r基因数多于R时,R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基因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粉红花突变体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其它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如下图所示.

              (1)正常情况下,甲图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子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红花:白花=        
              (2)突变体①、②、③的花色相同,这说明花色素的合成量与体细胞内    有关.对R与r基因的mRNA进行研究,发现其末端序列(如上图所示)存在差异.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在数量上相差    个(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AA、UAG与UGA为终止密码子),其直接原因是    
              (3)基因型为DdRr的花芽中,出现基因型为Ddr的一部分细胞,其发育形成的花呈    色,该变异属于        变异.
              (4)现利用已知基因组成为DDrr的正常植株,进行杂交实验,以确定DdRrr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假设实验过程中不存在突变与染色体互换,各类型配子活力都相同).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DDrr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
              I.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①;
              II.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②;
              III.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③.
            • 10. 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为显性,植株紫色基因(B) 对植株绿色基因(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非糯性紫株、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三个纯种品系供实验选择.

              (1)若要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非糯性紫株品系与    品系杂交.
              (2)当用X射线照射纯合非糯性紫株玉米花粉后,将其授于纯合非糯性绿株的个体上,发现在F1代734株中有2株为绿色.经细胞学的检查表明,这2株绿色植株是由于第6号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区段缺失导致的.已知第6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请回答:
              ①在上述F1代绿株的幼嫩花药中观察到上图染色体图象,说明此时细胞处于    期.该细胞中b基因所在位点应该是上图中基因位点    (填基因位点“1”或者“2”).
              ②在做细胞学的检査之前,有人推测F1代出现绿株的原因是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导致F1代少数绿苗产生.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以探究X射线照射花粉后产生的变异类型.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上述F1代绿色植株与    纯种品系杂交,得到种子(F2代);
              第二步:让F2代植株自交,得到种子(F3代);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F3代植株颜色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F3代植株的紫色:绿色为    ,说明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
              若F3代植株的紫色:绿色为    ,说明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第6号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