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分析下列有关生物进化材料,回答问题
              (1)下表为某种群的遗传学测量数据.
              年份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B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b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1)仅从该表中数据还不能说明 ______
              A.1900年显性个体远远大于隐性个体   B.1930年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所占比例接近
              C.环境选择使显性纯种逐步减少       D.隐性纯种能适应这一时期中的环境变化
              2)1970年该种群中Bb基因型的频率是 ______
              3)请说明1900~1970年的七十年中显性基因B的频率逐渐下降的原因 ______
              (2)如图是关于某山脚的草被类型由A、B、C三类物种随时间的演化成A、B、C、D状况,其中草的类型A、B、C之间杂交不育,C与D之间可以正常杂交并产生可育后代.
              1) ______ (写出相关物种的编号)类型草之间的差异可称为 ______ 多样性; ______ (写出相关物种的编号)类型草之间的差异可称为 ______ 多样性.
              2)D的出现可能是 ______ 的结果.
              3)若要使A、B物种之间产生杂交子代,可以运用 ______ 的细胞工程技术.
              (3)物种多样性可用一定空间范围内物种数量的分布频率来衡量,常用 ______ 来表示,调查物种多样性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
            • 2. 根据生活环境不同,松鼠分为树松鼠、地松鼠、和石松鼠等,它们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等都存在很大差异.研究表明,生活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松鼠有共同的祖先.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生活在不同自然区域的松鼠形成不同的种群,由于地理上的阻隔,它们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不同的种群其 ______ 是不定向的,而 ______ 是定向的.久而久之,这些种群的 ______ 就会出现明显差异,最终 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
              (2)将一群基因型均为Aa的树松鼠(雌雄个体数目相等)迁到某地区(该区域之前没有树松鼠生存),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树松鼠种群随机交配得到的子一代中AA和aa各占25%,在此过程中,该种群 ______ (填“是”或“否”)发生了进化,理由是 ______ .若aa的雄性树松鼠产生的精子不可育,则子一代自由交配的后代中雄性不育松鼠占 ______
              (3)松鼠的天敌有多种,松鼠与天敌之间通过捕食相互作用,实现了生物之间的 ______
            • 3. 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某研究所对天目山不同海拔檫木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调查,根据海拔由低到高分别确立了Pop1、Pop2、Pop3、Pop4和Pop5等5个海拔群体.
              (1)若要调查天目山檫木每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通常采用 ______ (方法).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各个种群能够在不同海拔环境下生存是 ______ 的结果.
              (3)测定天目山檫木种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最简便的方法是通过 ______ 来测定5个种群DNA片段的相似性.经测定,得到表.由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遗传相似性越高,遗传距离则越 ______ .(选填“近”、“远”)
              遗传相似性
              Pop1 Pop2 Pop3 Pop4 Pop5



              Pop1   0.78 0.78 0.63 0.52
              Pop2 0.25   0.82 0.77 0.64
              Pop3 0.25 0.20   0.66 0.63
              Pop4 0.46 0.26 0.41   0.81
              Pop5 0.66 0.45 0.46 0.21
              (4)经调查,人类活动是影响天目山各海拔檫木种群遗传结构差异的原因之一,但还未处于濒危状态.为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下列方法最为可取的是 ______
              A.就地保护B.迁地保护C.离体保护D.禁止人类活动.
            • 4. 如图为地雀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其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存在生殖隔离的地雀类型是 ______
              (2)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总数
              个体数 20 22 4 20 12 3 9 8 2 100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个体数 196 168 36              
              ①据表分析, ______ 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高,判断依据是 ______ .种群甲的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②已知上述生物物种每个个体有2×104对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几率都是10-5,则种群甲每一代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 ______ 个.
              (3)简述若干年后,小岛上由地雀B进化为地雀C的过程 ______
            • 5. 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的问题.
              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如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

              (1)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 ______ 多样性,除此以外,生物的多样性还表现为 ______ 多样性和 ______ 多样性.
              (2)该研究发现,种群分布区域的扩大是喜马拉雅鸟类新物种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就⑥、⑦形成过程而言,种群X分布区域扩大的意义是 ______
              (3)由种群X进化成为⑥⑦两个物种的历程约为7百万年,⑥和⑦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 ______ .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 (多选).
              A.X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       B.⑥⑦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⑥⑦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E.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
              (4)物种④的某种群中,基因型AA占36%,aa占16%,10年后,该种群AA为49%,aa为9%,该种群是否发生进化? ______ ;并解释原因: ______
            • 6. 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 ______ ,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 ______ .种群b和种群c是不是同一物种? ______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______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______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选择和 ______ 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共同进化导致生物的 ______
            • 7. 珊瑚礁区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极高的生态系统.珊瑚的色彩源于生活在珊瑚虫消化腔中的虫黄藻,珊瑚虫为虫黄藻提供无机物,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大部分能量.珊瑚虫所需的其余能量来自捕食的浮游生物.请回答:
              (1)珊瑚虫和虫黄藻依次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______ ______ .两者之间存在的种间关系属于 ______
              (2)珊瑚礁区物种繁多,不同生物在珊瑚礁区占据不同位置,它们通过 ______ 关系互相依存,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______ 稳定性.
              (3)珊瑚礁区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其多样性主要包括 ______ 多样性、 ______ 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4)热带珊瑚礁中的某种小鱼取食大鱼身上的寄生虫.小鱼取食之前,常在大鱼面前舞蹈并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大鱼才让小鱼取食.据此分析,小鱼和大鱼之间传递的信息类型有 ______
            • 8. 材料一:某种蛾易被蝙蝠捕食,千百万年之后,此种蛾中的一部分当感受到蝙蝠的超声波时,便会运用复杂的飞行模式,逃脱危险,其身体也发生了一些其他改变.当人工使变化后的蛾与祖先蛾交配后,产出的受精卵不具有生命力.
              材料二:蛙是幼体生活于水中,成体可生活于水中或陆地的动物.由于剧烈的地质变化,使某种蛙生活的水体分开,蛙被隔离为两个种群.千百万年之后,这两个种群不能自然交配.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______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______  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进化的实质是 ______
              (2)上述两则材料中发生的相似事件是 ______
              A.适应辐射        B.地理隔离       C.生存斗争      D.生殖隔离
              (3)在材料一中,蛾复杂飞行模式的形成是 ______ 的结果.
              基因型 A种群(个) B种群(个)
              VaVb 200 0
              VaVa 50 120
              VbVc 100 200
              VcVc 150 50
              VaVc 100 80
              (4)在材料二中,若发生剧烈地质变化后,其中一个蛙种群生活的水体逐渐干涸,种群中个体数减少,导致该种群的 ______ 变小.
              (5)右表为V基因在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
              ①计算VcVc在A种群中的频率 ______ ,并计算Va在B种群中的频率 ______
              ②就V基因而言,比较A种群和B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的高低? ______
            • 9. 自然选择学说的创立,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家蝇分成多组,每组再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不接触DDT.处理后选死亡率最低的那一组的B部分饲养繁殖,再把后代分成许多组:每组分成A、B两部分,重复上述实验.这样一代一代选择下去,就可以从B部分选出强抗药性的家蝇.
              材料二: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在幼年时期会夭折,但在疟疾流行的地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的携带者对疟疾的感染率比正常人低得多.现对A、B两地区进行调查,其中B地区流行疟疾.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的实验说明:
              ①抗药性的出现是 ______ 的结果,DDT起 ______ 作用.
              ______ 是不定向的, ______ 是定向的.
              (2)材料一中,若家蝇的长翅(T)对残翅(t)为显性,长肢(R)对短肢(r)为显性,在随机交配后,表现型比例为长翅长肢63%,长翅短肢21%,残翅长肢12%,残翅短肢为4%,则基因型为Tt_ _和TT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______ ______
              (3)材料二中A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比例如图:
              ①计算A地区中A的基因频率为 ______
              ②画出B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大致比例图. ______
              ③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出现反映了基因对性状控制的途径是 ______
              ④通过上述材料充分说明了生物进化的实质为 ______
            • 10. 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有13种,如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的地雀都是由 ______ 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2)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
              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 ______ 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 ______ 的作用.
              (3)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 ______ 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有利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 ______ 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
              (4)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 ______ .这是生物进化的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