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植物生命活动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如图1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图2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的不同器官或不同植物生长的影响.分析回答:

              (1)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是 ______ .从图1可以看出 ______ 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
              (2)若图2的甲、乙曲线分别代表生长素对植物的根和茎生长的影响,经分析可知生长素作用的特点是 ______ ,D点表示的意义是 ______ .
              (3)如果图2两曲线分别代表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则代表双子叶植物的是 ______ .若乙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且已知该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现测得茎尖端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2m,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 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m.
            • 2.
              为了研究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再生芽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植物组织培养基中加入了6-BA(一种细胞分裂素)和IAA,配置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在四种培养基上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的茎尖,在适合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已生芽的茎尖的比率(m),以及已生芽茎尖上的芽平均数,结果如下表.
              培养基编号 浓度/g•L-1 m/% n/个
              6-BA IAA
              1 0.5 0 76.7 3.1
              2 0.1 78.4 5.6
              3 0.2 64.7 6.1
              4 0.5 60.0 5.0
              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主要的产生部位是 ______ ;在植物成熟的组织中,生长素通过韧皮部进行 ______ 运输,其生理作用表现为 ______ 性.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 据表分析,生芽效果最好的是第 ______ 号培养基,你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 .
              (3)除题中所列植物激素外,其它植物激素还有 ______ 、 ______ 等.
            • 3.
              科研人员发现植物在与病原生物的长期互作、协同进化中逐渐形成一系列的方位机制,而植物激素在防卫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诱导植物抗病性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诱导部位发生的局部、快速的过敏性坏死反应(HR);二是系统性获得抗体(SAR),即植物受病菌浸染或诱抗剂处理后,未被浸染或处理的部位对病菌也会产生抗体.
              (1)活性氧中间体(ROIs)、一氧化氮(NO)、水杨酸(SA)、茉莉酸(JA)、乙烯(ET)等物质参与调节植物的HR和SAR.其中的信号分子和细胞中 ______ 特异性结合后,通过跨膜离子流的变化,对细胞内ROIs和NO发生影响,将信号逐渐放大,此过程是一种 ______ 调节.细胞内ROIs和NO与SA产生关联,进而诱导产生局部抗性(HR)和产生系统性抗性(SAR).
              (2)研究表明,在HR发生前有一个短暂的氧爆发阶段,使细胞中活氧性(H2O2)的浓度明显提高,可使病原生物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发生过氧化来直接杀伤病原物,进而导致HR.同时H2O2能以 ______ 的方式通过细胞膜进入病原生物侵染以外的植物组织中,作为第二信使来激活植物防卫基因的表达,进而产生SAR.SA正是通过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H2O2合成酶的活性和 ______   CAT(过氧化氢酶)以及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等H2O2降解酶的活性,最终积累H2O2从而达到提高植物抗病性的目的.
              (3)SA还可抑制病原生物在植物体内的增殖,从而增强植物的抗病性.右图为科研人员采用不同浓度SA处理受病原菌感染的烟草叶片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回答:

              本实验中用蒸馏水处理作为 ______ 组,在 ______ 时,抑制效果最显著.
              (4)科研人员用JA和ET处理可降解SA的转基因拟南芥,仍然诱导产生了SAR,说明JA/ET介导的抗病信号转导不依赖于SA途径,以上研究结果说明植物对病原生物的方位过程是多种植物激素 ______ 的结果.植物抗病性与相关蛋白(PR蛋白)基因的表达密切相关,在成熟的烟草叶片中,所有碱性PR蛋白斗殴被SA抑制,而所有酸性PR蛋白都被JA抑制.这说明SA途径和JA途径之间存在 ______ 作用.
            • 4.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长有约10片叶的杨树苗分别培养在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中,结果如表.
              分组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细胞分裂素施用量(mg/L营养液) 叶绿素总量(mg/g) 叶绿素a/b 净光合作用速率(umol.m-2.s-1
              甲组 0 1.637 2.083 7.40
              乙组 0.5 1.816 1.703 7.50
              丙组 1.0 2.259 1.611 8.24
              丁组 3.0 2.438 1.532 7.97
              注:叶绿素a/b表示叶绿素a含量与叶绿素b含量之比
              请分析并回答:
              (1)叶绿体色素可用 ______ 提取.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的色素,离滤液细线最远的是 ______ (填叶绿体色素的名称)的色素带.
              (2)分析甲、乙组实验结果,细胞分裂素能 ______ 叶绿素总量, ______ 叶绿素a/b的比值,由此推测细胞分裂素对 ______ (填“叶绿素a”或“叶绿素b”)的合成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促进了光合作用的 ______ 阶段.
              (3)分析甲、丙、丁组实验结果,丁组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是 ______ .从以上的实验结果分析,在生产实践中,可采用 ______ 措施来提高净光合速率,从而增加植物的产量.
            • 5.
              请回答下列与植物激素调节及应用有关的问题: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产生的,再被运输到 ______ 部位,对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一类信息分子.
              (2)如图表示对玉米胚芽鞘中段和琼脂小块进行的不同处理,检测受体琼脂块,其中含有生长素的是 ______ (填序号);通过②的实验结果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内极性运输,是指 ______ .通过③④实验还可以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 ______ 无关.
              (3)实验证明乙烯能抑制根系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根系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根系生长,原因可能为高浓度的生长素 ______ 乙烯的合成.
            • 6.
              油菜素内酯(BR)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被国际誉为第六激素,广泛用于农业生产.某科研 小组用14C02饲喂孕穗期的水稻叶片,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用适宜浓度的BR喷施水稻叶片,定时测定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1;
              实验二:用不同浓度的BR喷施水稻叶片,测定收获期籽粒14C放射性强度,结果如图2.
              菁优网
              (1)BR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 ______ 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实验一说明,适宜浓度的BR能提高水稻叶片的 ______ ,从而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BR处理后的 ______ 天是对水稻产量增加影响最大的10天.
              (3)实验二中,用 14CO2研究籽粒中放射性强度的方法叫 ______ ,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的部位是 ______ ,该物质接受 ______ 释放的能量并被[H]还原.
              (4)实验二说明,喷施BR能 ______ (填野促进冶或野抑制冶)光合产物向籽粒转移,该实验结果能 否说明BR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______ (填“能”或“否”);该实验结果能否确定BR作用的最佳浓度?如能,请指出最佳浓度;如不能,请补充实验方案. ______ .
            • 7.
              生长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诸多过程,如影响主根生长、侧根发育,植物的向性运动等,其可直接影响细胞反应,也可间接调控基因的表达.利用拟南芥DG为实验材料探究植物对生长素的响应机制,设置实验如下:
              实验组:固体培养基;分别加入0.01、0.02、0.05、0.1mg/l生长素类似物2,4-D溶液,每组铺DG种子60粒;
              对照组:固体培养基;铺种DG种子60粒;
              每组均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拟南芥主根的长度、侧根的数量结果如下:
              菁优网
              (1)分析图1结果:不同浓度2,4-D对拟南芥主根生长的影响是 ______ (填“促进”、或“抑制”、或“无影响”);分析图2结果,推出结论: ______ :
              (2)由图1和图2结果可知:生长素发挥的作用,因 ______ 而有较大的差异;
              (3)科学家随后又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推测2,4-D影响了拟南芥根部分生区内细胞的 ______ ,从而导致分生区向伸生长区转变的细胞数目 ______ ,使主根生长受影响;对侧根生长的影响是改变植物组织内局部生长素水平,进而根本上对 ______ 进行调节.
            • 8.
              依据实验资料,分析回答下列关于植物激素调节与实验的问题:
              (1)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单侧光和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和茎生长的影响.分析回答:
              ①据图甲可知,该植物幼苗的茎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n(如图乙所示),则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 ______ .
              ②据图乙可知,根和茎对生长素反应的敏感程度依次为 ______ ,据此推测根的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______ 点,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 ______ 特点.
              (2)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有人以豌豆完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分组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见左图;
              实验二: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h时侧芽附近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见右图.

              ①顶芽合成的IAA通过 ______ 方式向下运输.
              ②实验一中,去顶32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 ______ .
              ③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 ______ .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 ______ .
              ④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 ______ (大于/小于/等于)Ⅲ组;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请对些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 ______ .
            • 9.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 ______ ,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 ______ 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 ,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 ______ ,符合实验的 ______ 原则.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 ______ .
              (4)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 ______ .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 ______ .
              (5)实验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______ .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 ______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  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 10.
              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以下是关于植物激素的相关实验探究:
              (1)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如图1).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①本实验中,考虑到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在使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 ______ (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②从图2中B组数据可知,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分别是GA3和IAA单独处理的 ______ 倍,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存在 ______ 关系.
              A.3.6倍和18倍       B.3.25倍和2.89倍     C.协同作用     D.拮抗作用
              (2)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如图3),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4.
              ①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 .
              ②从图4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 ______ 、 ______ .
              ③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 ______ .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 ______ .
              ④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