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春•安徽校级期中)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种植物芽生长情况的影响,图乙为某植株的一段幼嫩枝条,请回答问题:
              (1)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主要的合成部位是    .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    的特点,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利用生长素时应特别注意生长素的浓度.
              (2)图乙中①、②两处的生长素浓度分别对应图甲曲线上    点和    点.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这种单方向的运输称为    
              (3)要使②处的芽萌动、加快生长,常用的有效方法是    
            • 2. 雨生红球藻是一种单细胞绿藻,是天然虾青素含量最高的物种之一.虾青素是一种类胡萝卜素,色泽鲜红,因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和着色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为了培养雨生红球藻以获得虾青素,科研人员研究了A、B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单位体积藻液内雨生红球藻细胞数、干物质质量、虾青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见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生长周期调节剂及其质量浓度(mg/L)细胞数量增加(%)干物质增加量(%)虾青素含量增加量(%)
              对照组0000
              A0.136.8133.357.1
              0.543.4150.7137.8
              1.081.2266.7-48.9
              5.098.2142.7-95.4
              B0.056.750.55.8
              0.132.3119.78.5
              0.532.541.73.9
              1.08.30.3-87.8
              (1)雨生红球藻和蓝藻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发生的场所不同,前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2)B的浓度从0.1mg/L提高到0.5mg/L时,雨生红球藻单位干物质中虾青素含量的变化是    
              (3)与B相比,A的浓度变化对虾青素含量影响的特点是    
              (4)两种生长调节剂中,与细胞分裂素生理功能更相似的是    
              (5)与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进行比较,虾青素和其中的    分子结构最相似.
              (6)在本实验基础上,设计实验探究A、B的协同作用对雨生红球藻增产虾青素的影响,选用A、B时首先应考虑的浓度分别为    
            • 3. (2016•许昌三模)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迎春枝条作实验材料,做了研究α-萘乙酸(NAA)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实验,请据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老师指导下,兴趣小组先做了预实验,目的是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以及检验实验的    
              (2)预实验的结果如图,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时配制溶液的浓度范围应该为    
              (3)下列    (填序号)不需要通过预实验来探究.
              ①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中枝条上芽的数量
              ②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实验中枝条上叶的数量
              ③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时的NaHCO3溶液浓度
              ④观察重力对植物生长方向影响的实验中光照的有无
              (4)兴趣小组在实验时,每个浓度下所用的枝条均为3个,这体现了实验中所遵循的    实验原则.
            • 4. (2016•博白县模拟)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种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对此,人们提出了两种假说:①在尖端处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②向光侧的生长素受光直接照射而被分解.有人做了下述实验,以探究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的原因.
              (一)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组相同玉米胚芽鞘,置于一侧有小孔的盒子中.
              第二步、实验组用玻璃薄片从中间纵向插入到胚芽鞘尖端,对照组不处理,如图所示.
              第三步、两装置给予相同适宜的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二)预测实验结果及相应结论(指出胚芽鞘生长状况,若弯曲生长需说明弯曲方向和程度):
              (1)若对照组生长状况为    ,实验组生长状况为    ,则只支持假说①;
              (2)若对照组和实验组生长状况为    ,且    ,则只支持假说②;
              (3)若对照组和实验组生长状况为    ,且    ,则同时支持假说①和假说②.
            • 5. 某科研小组以豌豆作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把豌豆放在26.C的黑暗处培养7天后,从生长状况相同的豌豆胚芽鞘的对应位置分别获取三种切段即S1、S2和S3.然后把三种切段分别放在不含外源激素、含生长素(IAA)、赤霉素(GA)的三种培养基上培养(IAA与GA浓度相同),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3天后观察,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注意:C表示不含IAA和GA,G表示含有GA,I表示含有IAA).

              (1)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切段的长度、    等(至少答2点).
              (2)图中,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    (填“S1”、“S2”或“S3”);    (激素)对S2段的伸长促进作用更明显.
              (3)图中的切段S2的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    (填“高于”或“低于”)切段S3的细胞.如果分别用DNA合成抑制剂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S3段后再进行相应实验,则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的是    
                  抑制剂处理过的S3切段.
            • 6. 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是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牧草.苜蓿的秋眠性(寒冷条件下,某些品种会通过休眠来降低代谢强度,减缓生长速率,以度过逆境.苜蓿的秋眠性是决定其合理引种和选择栽培地的首要指标.科研人员以苜蓿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1)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种,从中分别选择相同数量的    苜蓿植株移植于花盆中.实验设8h/d (小时/天)、12h/d、16h/d 光照处理,每个处理重复6 组,共    组,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处理35 天后测定相关指标.
              (2)测定各组植株的株高,结果如下表所示.
              光照时间 
              株高(cm) 
              品种
              8h/d12h/d16h/d
              45289
              285391
              505391
              从表中数据可知,    日照条件适宜苜蓿生长;野外生长时,短日照往往伴随寒冷等不利条件,其中    品种最可能存活下来.
              (3)测定各组植株光敏色素(植物感受外界光照条件变化的受体)含量和不同激素的比值,结果如图1、图2 所示

              ①植物体中IAA和3GA (赤霉素)主要作用是    细胞伸长,ABA(脱落酸)主要作用是    细胞分裂.在一定范围内,图2 中两对激素的比值较大时会    植物生长.
              ②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推测,某些品种的苜蓿可以在短日照寒冷条件下生存的原因是,光照作为信号被光敏色素捕捉,使光敏色素含量    ,并影响了    ,进而使代谢强度    
              (4)上述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    ,为苜蓿的合理引种与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 7. 科学家在研究植株激素的相互作用时发现:植物的生长物质SL与生长素共同调节着顶端优势的形成.研究者发现了一种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将R突变体与.野生型(W)植株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如图甲.嫁接类型用
              A•B
              C
               表示),并测定不同嫁接株的A、B枝条上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

              (1)在植物体内,生长索是由    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的.在顶芽产生后,生长素通过    的方式向下运输,使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
              (2)分析图乙结果可知,SL对植物侧芽的生长具有    作用,其合成部位最可能在    '( A/B/C),运输的方向是    
              (3)
              R•R
              R
              嫁接株中    (含有/不含)1AA,根据图乙可知其A、B枝条均未表现出顶端优势,这说明生长索必需通过    才能抑制侧芽的生长.
              (4)研究者将
              W•W
              W
              组合中A、B部位的顶芽都切除,侧芽表现明显生长现象.若只切除该组合中A部位的顶芽,其侧芽不会明显生长,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若进行
              R•R
              W
              嫁接,预测该组合A部位侧芽的生长状况是    
            • 8. (2016春•临沂校级期中)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中的双子叶杂草,分析回答:
              (1)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    
              (2)上图中的①②曲线,其中代表单子叶农作物的是    ,代表双子叶杂草的是    
              (3)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最好在    左右.
              (4)某课题研究小组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的生理作用,用玉米试管苗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浓度(mg/L)平均每株生根数(条)平均根长(cm)
              0.27.810.0
              0.37.49.6
              0.46.39.4
              0.55.98.8
              ①由表可知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②从表中数据能否确认0.2mg/L即是该实验最适宜的浓度?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③萘乙酸是生产上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除本实验的应用外,请写出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另外两个方面的应用:    
            • 9. 图甲为植物激素调节过程,乙为动物激素调节过程(其中①为细胞,②③为激素,④为激素引起的生理变化).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甲中可以看出,赤霉素能    ,从而说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具有协同作用.
              (2)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的主要部位是    
              (3)在人体内与图乙中的②相互制约的激素是    ,它们共同参与血糖稳定的调节,这两种激素在体内的含量能相对稳定与体内的    调节机制有关.
              (4)图乙中的①是    ;④为    
              (5)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血糖调节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 10. 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
              (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形状,可通过    交判断该形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    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    ,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由图可知,R蛋白具有结合乙烯和调节酶T活性两种功能,乙烯与    结合后,酶T的活性    ,不能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E蛋白被剪切,剪切产物进入细胞核,可调节乙烯相应基因的表达,植株表现有乙烯生理反应.
              (3)酶T活性丧失的纯合突变体(1#)在无乙烯的条件下出现    (填“有”或“无”)乙烯生理反应的表现型,1#与野生型杂交,在无乙烯的条件下,F1的表现型与野生型相同.请结合图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    
              (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    
              (5)番茄中也存在与拟南芥相似的乙烯作用途径,若番茄R蛋白发生了与2#相同的突变,则这种植株的果实成熟期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