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酵母菌是重要的模式生物,某生物兴趣小组对酿酒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是__________。 

              (2) 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 

              (3) 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 __________。 

              (4) 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 

            • 2.

              Ⅰ.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NAA(萘乙酸)促进红薯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下表为实验结果(“+”表示生根,“-”表示不生根)如下。请据表回答:

              NAA浓度(g.L-1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10-11

              10-12

              第2天

              -

              -

              -

              -

              +

              +

              +

              -

              -

              -

              第3天

              -

              -

              +

              +

              +

              +

              +

              +

              +

              +

              第4天

              -

              +

              +

              +

              +

              +

              +

              +

              +

              +

              (1)据表分析,NAA促进红薯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是                  g.L-1,理由是                   

              (2)如果要了解NAA对红薯插条的作用是否具有两重性,则该实验还必须增设一组,其NAA浓度应为              g.L-1

              Ⅱ.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观察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下表中的数据是实验中测得的酵母菌数(×106个/mL)。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培养时间(天)

              1

              2

              3

              4

              5

              6

              7

              8

              A组

              0.8

              5.2

              5.6

              4.8

              2.0

              0.8

              0.4

              0.08

              B组

              0.8

              0.4

              0.1

              0

              0

              0

              0

              0

              实验研究的条件如下:

              A:培养液10mL,加入干酵母液0.1mL,环境温度28°℃。

              B:无菌水10mL,加入干酵母液0.lmL,环境温度28°℃。

              ② 请写出该实验的课题名称                    

              ②本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                      ,从锥形瓶中取样的正确操作是                 

            • 3. 酵母菌是高中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以下是某生物兴趣小组以酵母菌为材料开展的相关实验研究装置,请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选用A、B、C装置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①若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方式,装置组合的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②若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方式,应选用                 装置进行组装,但需要对其中的装置进行改装,说出改装的方法和理由:                  

              (2)选用D装置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①用D装置培养酵母菌时,通常将橡皮塞换为棉花塞,目的是                

                 ②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和温度不影响K值的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锥形瓶中酵母数量的动态变化

              C.用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进行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③在培养后期对培养液稀释100倍后,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25×16式)计数,统计其中的五个中方格共有酵母菌120个。同时兴趣小组同学另取一定量培养液用台盼蓝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多次镜检获得结果如下(只有死细胞才会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未染色酵母菌

              20

              17

              23

              蓝色酵母菌

              4

              3

              5

              则培养液中活酵母菌的密度为         个/毫升。

            • 4.

              请分析下表,回答有关实验问题。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花生子叶

              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

              颜色变化

              B

              去叶的柳树枝条

              α­萘乙酸溶液等

              枝条生根情况

              C

              洋葱根尖

              解离液、清水、龙胆紫等

              有丝分裂的过程

              D

              酵母菌培养液

              血细胞计数板、载玻片、盖玻片等

              计数

              (1) A组实验滴加试剂以后,若观察到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材料中含有________。

              (2) B组实验前一般要作预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

              (3) C组实验中,正确制片后进行显微观察,若在视野中只看到长方形细胞,则需要移动装片直到________。有一学生统计了全班同学在观察过程中各时期细胞数目,求出每个时期细胞数目平均值,共得到________组数据,由此可比较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________。

              (4) D组计数时,应先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区上盖上一块盖玻片,然后用滴管吸取少许样液滴在________,让其自行缓缓渗入,直到充满计数室,过程中还要防止产生气泡。

            • 5.
              某研究小组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某种细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一实验条件下分别在甲、乙、丙、丁四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见表),并每隔一定时间抽样统计一次细菌数目,发现各试管内细菌数目先持续增加,一定时间后,各试管中细菌数目不再增加,且以后基本维持在各自的一定数量左右.请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细菌数(×103个) 10 10 5 5
              (1)对研究过程获得的甲~丁试管的数据进行处理,以 ______ 为横坐标, ______ 为纵坐标,绘出的曲线呈 ______ 型增长曲线.
              (2)“一定时间后,各试管中细菌数日不再增加,且以后基本维持在各自的一定数量左右”,这里的“数量”是指 ______ .试管甲和试管丙相比, ______ (试管甲/试管丙)内的种群先达到该“数量”.试管丙和试管丁相比,试管丙内的该“数量”值相对更 ______ (大/小),原因是 ______ .
              (3)某人持续给试管丙提供充足的营养及其他适宜条件,其内的细菌每20分钟繁殖一代,3小时后,该试管中细菌数量用数学模型可表示为: ______ .
            • 6.
              酵母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材料,某校学生利用酵母菌探究细胞呼吸方式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细胞中产生CO2的具体场所是 ______ .某兴趣小组想探究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a~d)所示:

              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是 ______ .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 ______ 代替,其颜色变化为 ______ .
              (2)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中,酵母菌呈 ______ 型增长,决定酵母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 ______ .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调查可采用 ______ 的方法.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可用无菌水进行适当的稀释,但酵母菌却不会吸水胀破,原因是 ______ .
              (3)在用血细胞计数板(2mm×2mm方格)对某一稀释5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 ______ 个.
            • 7.
              某学习小组根据“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利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培养酵母菌,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可以采用 ______ 法,吸出培养液计数之前,将盛培养液的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 ______ ,便于估算.
              (2)酵母菌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中,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都是 ______ ;图中 ______ 浓度的培养液中种群的K值最大.
              (3)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当酵母菌数量为 ______ 时,最适宜分离获得菌种;K值之后,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 ______ .
            • 8.
              某学生做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实验.
              (1)该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过程①: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过程②:每天定时定量加入新鲜培养液
              过程③:每天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并录入数据表
              请判断该同学上述实验操作过程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纠正该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错误.
              过程① ______ ;
              过程② ______ ;
              过程③ ______ ;
              (2)若该同学计划实验为七天,每天制作三个装片进行观察、计数,并算出平均值.请为该同学设计一个数据记录表格.
              ______ .
            • 9.
              酵母菌是重要的模式生物,某生物兴趣小组对酿酒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研究.如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是 ______ .
              (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 ______ 、 ______ .
              (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______ 、 ______ .
              (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 ______ 、 ______ 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
            • 10.
              为寻找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实验变量组合,某兴趣小组研究了接种量和溶氧量(用摇床转速<r•min-1>来控制)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如图.请分析回答:

              (1)实验前,需在干酵母中加入适量的 ______ 进行活化处理,目的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酵母菌恢复为正常的生活状态.
              (2)接种量为1.5mL、摇床转速为250r•min-1的酵母菌种群在6h后数量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 .
              (3)根据实验结果,较适合建立种群“S”型增长模型的变量组合有接种量1.0mL、转速230r•min-1和 ______ .
              (4)在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进行计数时,该兴趣小组采用了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图1是一块规格为1mm×1mm×0.1mm的血球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图2所示观察到的图象.

              ①从试管中吸出酵母菌培养液前要 ______ ,目的是确保随机取样时有均匀的种群密度.
              ②图1这块血球计数板上有 ______ 个计数室.
              ③图2表示的这个大方格上含有 ______ 个中方格,其容积是 ______ .
              ④若计数得图2中每一中方格里酵母菌平均数为10个,则该1mL培养液中共含有酵母菌约 ______ 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