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生物——必修3生态学】

              棉花是我国的重要经济作物,研究人员对以“作物一害虫一天敌”相互作用为中心的棉田(全年均不施农药)进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如下表,单位是l03kJ/(m2-a)。

              分析结果,回答:

              (l)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         ×l03 kJ/( m2.a)。

              (2)棉蚜靠吸取棉株的汁液生长,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棉蚜是棉田的主要害虫之一,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查期间,研究人员每5天一次,采用___________法调查棉田中蚜虫、瓢虫的种群数量,下图为研究人员对蚜 虫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请在答题纸上画出以 棉蚜为食的瓢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4)由棉田害虫流入捕食性天敌体内的能量为________× 103kJ/( m2.a),其中________×l03kJ/( m2.a)储存在捕食性天敌体内的有机物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5)调查表明,棉田中捕食性天敌对害虫抑制作用大。与施用农药防治害虫相比,利用捕食性天敌(瓢虫等)防治害虫除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之外,还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 2.

              某草原上的居民与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图1所示。图2是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图1,缺少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中的________。该食物网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鹰和鼬的关系是________。

              (2)若该草原受DDT污染,则除人外________体内的DDT含量最高。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是________。图2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入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若鹰的体重增加1kg,则最多消耗植物________kg。

            • 3. 某生态系统仅由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不包括分解者)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相关的能量值。下图中的B表示种群乙同化的能量,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种群

              同化的能量(kJ)

              1.1×108

              2×107

              1.4×109

              9×107

              3.4×106

              通过呼吸作用

              散失的能量(kJ)

              5.6×107

              9.5×106

              2.9×108

              4.2×107

              2.2×106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___,物种甲和物种丁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种群乙和种群戊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3)图一中的C表示的是用于乙种群的________的能量,其中④的能量值为________。

              (4)图一中⑥所对应的能量值中________(填“包含”或“不包含”)乙种群生物排出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

            • 4.

              图甲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请据图回答: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图甲中兔和狼之间有明显的种间关系是               。图甲中共有                条食物链。

              (2)假如狐的食物1/2来自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消耗植物的能量是                 kJ。

              (3)图甲中的狐狸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第                  营养级。

              (4)图乙中B和D之间碳的流动形式是                  

              (5)图甲中兔子和狐狸之间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                 的作用。

            • 5. 人们通过一定的生态工程技术,对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寸草不生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如图所示某一生物群落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字母代表能量值)。


                (1)题中所述的这种现象属于          ,这说明                                                

                (2)图中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之间的关系为           ;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                

                (3)图中字母b、c、d、e中能确定大小关系是        ,图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4)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差,其      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      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5)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沙氏变色蜥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     (填“偏高”或“偏低”)

            • 6.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 ,兔属于 。(填答案对应字母)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分解者

              (2)该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鼠属于第       营养级。

              (3)鹰和兔的种间关系是 (A.捕食   B.竞争   C.捕食和竞争)

              (4)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能量从草传递到兔和鼠的过程中,传递效率大约是

                      A.50%             B.100%               C.10%~20%     D.0

            • 7.

              为防治棉田害虫,有人尝试在棉田插种玉米(生防棉田)来进行生物防治。对比研究单一棉田和生防棉田几种昆虫的数量,结果如图所示。已知瓢虫以棉蚜虫为食,赤眼蜂在棉铃虫的卵中产卵、繁殖。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防棉田生态系统中赤眼蜂属于________(填“消费者”或“分解者”)

              (2)据图分析,生防棉田中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________的数量增加,通过________(种间关系)消灭害虫。

              (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防治害虫的目的是________。

              (4)与喷洒农药防治相比,采用生防棉田防治害虫的优点是________。此外与单一棉田相比,生防棉田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________稳定性更高。

            • 8.

              某矿区废弃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Q×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1)此荒地多年前曾发生过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该生物群落________演替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良好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2)若要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法。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0只,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填“偏小”、“偏大”)。

              (3)能量沿植物→田鼠→鼬的流动是单向的原因是________,逐级递减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以________的形式离开生态系统。据表可知,能量从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生态学家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生态特征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播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结果如表。

              种植比率(甲/乙)

              0.25

              0.67

              1.50

              4.00

              收获种子比率(甲/乙)

              0.37

              1.45

              2.06

              8.08

                 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种植,以后每年将获得的全部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两种植物最可能的结果是________(填“甲占优势”、“乙占优势”、“甲、乙比率一样”)。以上也表明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进行。

            • 9.

              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荒地,甲表示荒地中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乙为该荒地生态系统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

              (1)甲图中虚线示               ,M点时出生率            (>、<、=)死亡率。

              (2)当田鼠种群中有鼠疫发生时,其种群数量的变动可对应甲图中的              段(用图中字母表示),鼠疫杆菌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3)若田鼠为该荒地唯一植食性动物,则田鼠的同化量为               百万千焦,田鼠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   营养级的能量。能量在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

              (4)该生态系统的演替类型为                             

              (5)摄入量包括                                                   

            • 10.

              资源开采过度,草原植被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由此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现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最紧迫、最艰巨的任务。如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共有     条食物链。优良牧草与杂草、毒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2)无机环境中的碳以         形式进入该群落,在该食物网中若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鹰每增加a千焦能量,至少需要草提供能量        千焦。

              (3)狐能够依据松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松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狐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表明信息还能够                                          

              (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