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般淡水的pH介于6.5~8.5。为了给水产养殖提供控制水华的参考依据,科研人员进行了pH对普通小球藻(鱼类优良饵料)和鱼腥藻(主要的水华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注:不同pH条件下小球藻、鱼腥藻的初始接种密度相同,整个培养过程的pH值保持不变

              (1)实验中设计pH范围在6.0~9.0,其主要依据是       ___        

              (2)单独培养时,不同pH条件下普通小球藻和鱼腥藻的种群数量按      ___       型增长;随pH增大,环境容纳量增加更显著的是       ___         

              (3)共同培养时,小球藻与鱼腥藻之间通过       ___                ___         等形成竞争关系。

              (4)已知多数淡水鱼生长的最适pH为7.0~8.5,根据本实验结果分析,水产养殖中水体pH应控制在       ___         左右。

              (5)下图是某水产养殖池塘中能量流动途径,其中有机碎屑主要是指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饲料被分解成的颗粒性有机物。


              ①摇蚊幼虫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     ___      (成分)。

              ②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___       

              ③小球藻固定的能量流入浮游动物后,除了图示流动方向外还有    ___       

            • 2.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乙表示该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简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杂食性小鸟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________。该食物网中草中的能量通过________条食物链传给蛇。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60只野兔,第二次捕获18只未标记的野兔和12只标记的野兔,则该野兔的种群密度是________只/hm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A、B、C、D分别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碳循环过程中,从大气中摄取碳的是________(填字母),把碳释放到大气中的是________(填字母)。该生态系统太阳能的利用率是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D的能量除图中去向外,其去向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荒地,甲表示荒地中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乙为该荒地生态系统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

              (1)甲图中虚线示               ,M点时出生率            (>、<、=)死亡率。

              (2)当田鼠种群中有鼠疫发生时,其种群数量的变动可对应甲图中的              段(用图中字母表示),鼠疫杆菌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3)若田鼠为该荒地唯一植食性动物,则田鼠的同化量为               百万千焦,田鼠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   营养级的能量。能量在第二、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

              (4)该生态系统的演替类型为                             

              (5)摄入量包括                                                   

            • 4.

              生态护坡是综合生态学、工程学和系统学等知识,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护的综合技术。现对某海岸生态护坡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研究人员在建造海岸生态护坡前,采用________法调查此地的植物丰富度和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要注意________。

              (2)人们在高潮带和超高潮带分别种植柽柳和樟毛等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使得群落的________结构更加复杂,从而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

              (3)测定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的同化量(图中字母表示),结果如下图:

              ①图中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___。

              ②输入该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填字母),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 5.

              下表是某荒地一条食物链3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后来由于该荒地被附近居民掘土而成为洼地,进而成为沼泽地。

              营养级

              同化的能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1

              3.61×1010

              B

              7.46×108

              7.16×108

              C

              2.42×107

              2.31×107

              (1)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A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________;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该荒地的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__。

              (2)受水浸泡的沼泽土壤,由于________,使有机物积累量增加,可成为开发有机肥和生物能源的场所。

            • 6.

              某稻田生态系统中有卷叶螟、青蛙等生物,图1是该生态系统部分碳循环过程示意图,其中a~e代表过程。图2是能量流经卷叶螟的示意图,其中A~C代表能量,数值表示能量值,单位为J/(hm2·a)。请分析回答:

                                               图1                              图2

              (1)图1中缺少的过程是________(用图中文字和箭头表示),b、c、e过程中碳以________形式流动。

              (2)图2中A代表__________的能量,B表示用于__________的能量,B的数值为________J/(hm2·a)。

              (3)科研小组对蛙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测得结果如下表:

              (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J/(hm2·a))

              青蛙摄入的能量

              青蛙同化的能量

              青蛙粪便中的能量

               C

              青蛙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1.05×109

              7.95×108

               2.55×108

               m

              3.55×108

              分析可知,卷叶螟到蛙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二位小数),蛙粪便中的能量属于________营养级的同化量的一部分。

              (4)该稻田后来由于水体污染,农民不再耕种,这块稻田将发生________演替。

            • 7.

              某地区年降雨量丰富,一弃耕农田的食物链之一是“甲→乙→丙”,生态学家对该生态系统的发展以及该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为X103J(hm2Xa)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食物链中甲是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                   ×103J(hm2Xa)。

              (2)在食物链“甲→乙→丙”中,能量从乙到丙的传递效率是        ,从乙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乙的遗体、分泌物中的能量和           粪便中的能量。

              (3)有人发现表中乙或丙的同化量与呼吸量之和不等于摄入量,请你分析该现象出现的原因:①                           和②                          。

              (4)调查发现在该弃耕农田演替过程中丰富度逐渐          ,该弃耕农田演替属

                       演替,         (填“一定”,“不一定”)能演替成森林。

            • 8. (10分)研究人员对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了如下各项调查研究。请分析回答问题:


              (1)通过调查,绘制出如图甲所示的能量关系。该调查涉及了________个营养级。第一和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远低于10%,原因之一是作为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生产者的浮游植物生命周期短,有大量浮游植物沉入水底,使湖泊底泥中有机物总量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其中的能量被湖中的________利用。

              (2)调查发现,该湖泊目前污染严重,工作人员建立的如图乙所示的人工湿地,展示了较新的城市污水(富含N、P,也有有机物)处理技术。(箭头表示水流方向)

              ①人工湿地植物一般不选用            ,避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

              ②人工湿地中植物的根系常形成一个网络样结构,该网络中的根系不仅能直接吸收污水中的________等矿质元素,而且还为分解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降解污水中的________。

              ③流经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

              ④实地调查发现,该湿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逐年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__。

              ⑤人工湿地虽可以净化城市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还是要加以控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判断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污水处理能力,应对______________的水质进行检测,通过比较其中N、P及有机污染物含量的差值,来分析人工湿地的净化能力。

            • 9. (8分)如图甲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鼠摄食后能量的流向示意图。(图中a〜e代表过程,A〜C代表能量。)请据图回答:

               

                              甲                                                乙

              (1)无机环境中的碳元素进人草原生态系统的途径是                     (填生理过程名称)(2分),该生态系统共有食物链_________条。

              (2)为控制草原鼠害,对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査,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________。

              人们通过使用农药等措施防止草原鼠害的发生,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一段时间后出现了草原沙化的现象,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              

              (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传递的功能之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中的A表示                ,B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9分)某农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 (hm2·a)。

              (1) 此地形成的群落是       演替的结果。如果该农田由于经营不善而被废弃,则之后的群落演替将在                         上与人工经营时存在很大不同。
              (2)流经该农田的总能量              (大于/等于/小于)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3)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鼬同化的能量中        J/ (hm2·a)用于生长发育繁殖。

              (4)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的过程。

              (5)调查该农田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统计常用方法是                        
              (6)田鼠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            (生态系统成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