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大闸蟹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甲壳类,因其味道鲜美而被大量养殖。下图为养殖大闸蟹的长荡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流经长荡湖该养殖区域的总能量为a
              B.植物到大闸蟹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2)×100%
              C.图中d代表大闸蟹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D.该区域由于有人工的管理,生态系统稳定性一定比自然区域高
            • 2.

              豌豆蚜(一种蚜虫)和鳞翅目幼虫(蝶、蛾的幼虫)是利马豆(又名“洋扁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上述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1,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危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物种

              分组

              第7 d

              第14 d

              第21 d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A.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B.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和豌豆蚜都属于第二营养级
              C.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全部被同化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D.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而取食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较少
            • 3. 下图为某地进行生态养殖的创新模式,该模式将肉鸽养殖销售、鱼塘养殖、果林种植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鸽种群一般遵循“一夫一妻制”,这就需要保持鸽种群适宜的______,以维持鸽种群正常的出生率。鸽子经过驯化后可以充当“信使”,该过程属于______信息的应用。 

              (2) 肉鸽摄入的饲料,其能量一部分以呼吸热能散失、一部分用于__________,其他能量进入粪便。粪便可以进入鱼塘或者回田利用,体现了生态农业的________等特点。 

              (3) 桉树能分泌出“杀菌素”和芳香化合物,在鸽舍周边种植桉树林隔离带的目的是________。鸽舍需经常清扫、冲洗,废水进入鱼塘净化,体现了鱼塘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 

              (4) 调查发现,鱼塘存在着由水草→草鱼→鳜鱼所构成的食物链,其能量流动情况如下表所示(注:NP=GP-R,NP为净同化量,GP为总同化量,R为呼吸量。):

              食物链环节

              GP和NP

              GP=59.3×106

              NP=50.5×106

              GP=176×103

              NP=6×103

              GP=55.6×102

              NP=1.3×102

              NP/GP

              0.85

              0.03

              0.02

              R

              8.8×106

              170×103

              54.3×102

              未利用

              99.7%

              62.8%


              ①该食物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保留两位小数),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②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4.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A、B、C为生态系统中的成分,①②③代表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从碳循环的角度分析,该示意图并不完整,缺少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 该生态系统中C代表的是________,①代表的是________,碳元素在A→B之间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

              (3) 某生态学家通过一年的时间,调查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现把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表,其中甲、乙、丙、丁为不同营养级,戊为分解者,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其中能量单位是kJ/(m2·a)。


              营养级

              Pn

              1 480

              64

              8 830

              8

              460

              R

              1 890

              316

              11 980

              13

              4 600

              Pg

              3 370

              380

              20 810

              21

              5 060

              该表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是________,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 5. 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请据图分析回答:

              图1   图2

              (1) 图1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填标号),能量进入群落的主要途径是____(填标号)。 

              (2) 图2中B表示____________。若鼠摄入能量为2.2×109 kJ,A中能量为1.6×109 kJ,B中能量为1.2×109 kJ,狼同化能量为2.4×108 kJ,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 

              (3) 调查鼠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______法。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__。 

              (4) 在草原生态系统向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CO2量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生态系统的____稳定性逐渐增强。 

            • 6.

              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食草昆虫属于初级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

              C.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是逐级递减的

              D.该生态系统中的第一营养级是太阳能
            • 7.

              研究人员对蓝藻水华现象较为严重的某淡水湖泊生态系统有机碳生产率(不考虑其它生态系统输入到该系统的有机碳)进行了研究。请分析回答:

              (1)在湖泊中,随着水深的变化,不同的水层分布着不同类群的生物,这是群落____________的体现。在湖泊中包括很多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测定____________是群落调查的基本内容。

              (2)研究人员采用黑白瓶法测定溶氧量,来估算湖泊的有机碳生产率,结果如图所示。制作若干个大小相同的黑瓶(不透光)和白瓶(透光),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m和-1.0m的每一个水深悬挂一个黑瓶和两个白瓶。每个实验瓶注满后溢出三倍体积的水,灌瓶完毕,将瓶盖盖好,立即对每一个水深中的一个白瓶溶氧量(IB)进行测定,作为实验开始时的_________溶氧量。将黑瓶、白瓶曝光培养24h,测定每一水深中黑瓶溶氧量(DB)与白瓶溶氧量(LB)。则每一水层的呼吸量可用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估算;每一水层的有机碳生产量(总光合作用生产量)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估算。
              (3)据图分析,影响浮游植物有机碳生产率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7月份0.6m以下水深有机碳生产率低于其它月份,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4)太阳能是经过湖泊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___的固定而输入该系统,能量在该生态系统的流动过程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外部能量的不断输入是推动该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实现的基础。

            • 8.

              下图1是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 该生态系统中的草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 该食物网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

              (3) 在食物链“草→鼠→蛇→鹰”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

              (4) 调查发现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据图分析:

              ① 在t0~t2时间内,鼠种群数量增长呈“________”型曲线;t1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___。

              ②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其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分子水平上就是________多样性。

            • 9. 下列关于某生态系统示意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就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2条
              C.图中的鹰属于第三、四营养级
              D.若食虫鸟净增重1克,则至少消耗植物25克
            • 10. 如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液中物质交换、食物网中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示意图。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D与B间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D与A之间才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B.因捕食关系而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图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
              C.从研究内容来看,甲、乙和丙分别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水平、群落水平和群落水平
              D.乙图中B取食A占的比例由1/2调整为5/6,则A供养的B数量是原来的2.2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