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的亮点之一是提出“五位一体”的理念,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说,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理念为中国前进指明了发展方向。

              材料二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同自然界是紧密相连的,自然界环境的好坏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重大的影响。实践证明:"黄"化:荒漠化-----生产资源枯竭——贫困化是一种循环,"绿"化:环境美化——生态资源富足----——小康化也是一种循环。

              阅读材料,结合《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说明材料一中所蕴涵的唯物论哲学道理。(6分)

              (2)用联系观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两种不同循环。(6分)

              (3)从唯物论角度分析上述两则材料,对我们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何哲学启示?(6分)

               

            • 2.

              2013年4月22日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确定为"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 共建美丽中国"。呼吁社会公众及产业界共同承担绿色责任,用共同的绿色行动,向世界展示正在绿色发展的中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人口剧增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在此背景下,人们提出了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的低碳经济模式。(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方向,如今,低碳经济早就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流行词汇,但真正能理解低碳含义和意义的人并不多,很多人甚至是一些地方官员对低碳有着错误的理解,很多“伪低碳”的行为发生并仍在发生,目前很多低碳的方式也并不科学,加上复杂的本国国情,实现我国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更多的耐心。中国低碳经济问题不少 任重道远 。

              (1)结合材料,请运用发展观相关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前景(6分)

              材料二  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之下,多数公众已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发展绿色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也有少数人认为,中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中的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推动绿色发展“不差我一个”。

              (2)发展低碳经济,我们中学生也责无旁贷。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探讨我们青少年能为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做些什么?(6分)

               

            • 3.

               材料一  2013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在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人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在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阅读材料一从认识论的角度谈谈你有何感悟?(6分)

              材料二   回顾九十二年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中国人民争取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在92年的风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艰难困苦的洗礼,已经成为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成熟的党。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6分)

               

            • 4.

              材料一:国家十二五规划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的起止时间为2011-2015年。十二五规划的完成需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需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目标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如何实现十二五规划。(6分)

              材料二:为进一步推进实现“十二五”规划,江苏省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各市进行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建议,进一步深化了对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江苏省情的认识,进一步树立了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基本取向。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江苏省委组织调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建议的必要性。(6分)

               

            • 5.

              2013年9月3日,《湖湘文库》编纂出版总结大会在长沙举行,省委书记徐守盛评价其为“湖南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件盛事,也是湖南文化强省建设一项浩大的标志性工程”。徐书记指出:湖南省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要分析和把握湖南文化的优势和劣势;要进一步以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为抓手,推进全省文化场馆建设;划拨群众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打造一批具有湖湘特色的文化品牌;还要注意在发展自身特色的同时,广泛吸收借鉴兄弟省份、世界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阐述湖南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措施所体现的哲理。(12分)

               

            • 6.

               2013年10月15日,是航天英雄杨利伟驾乘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圆满完成中国人的首次太空飞行,一举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的十周年纪念日。10年来,踏着杨利伟的飞天足迹,包括刘洋、王亚平两位女航天员在内,中国已有10名航天员先后成功进入太空,其中,英雄航天员聂海胜、景海鹏还实现“梅开二度”。10年,10人,中国圆梦飞天创造出“十全十美”。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从神舟飞船到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中国载人航天实现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太空出舱到空间交会对接等一系列跨越式发展,已顺利突破天地往返、太空出舱、空间交会对接这三大载人航天基本技术,特别是实施中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的神舟十号任务,通过在轨维修操作、太空授课、飞船绕飞及多方位交会技术等一系列空间试验和活动,为中国空间站建设积累宝贵经验并奠定坚实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简要说明我国航天事业的科学发展历程。(16分)

               

            • 7.

              2013年10月8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闭幕,会议发表了《活力亚太,全球引擎——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承诺加强政策协调和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深化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要打通制约互联互通建设的瓶颈,建立政府、私营部门、国际机构广泛参与的投融资伙伴关系。中国愿意积极探索拓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渠道,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依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要求,如何构建覆盖太平洋两岸的亚太互联互通格局?(12分)

               

            • 8.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宁要微词,不要危机》的评论员文章,指出:冲破思想藩篱、触动现实利益,改革从一开始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不同声音”,改革也很难十全十美。“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和国家就会有危险”。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对于改革者来说认真听取民意,又不为流言所动,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当,要“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文章的发表,在网上引发了热议。网友甲认为,既然改革有风险、“不完美”、人们有微词,为什么还要继续找借口推进改革呢?网友乙强调,不改革党和国家就会有危险、有危机,一定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根据对立统一的观点评析网友甲的言论,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观点说明网友乙观点的合理性。(14分)

               

            • 9.

              (12分)“网络民主”可以充分实现人民参与政治过程的直接性、真实性、平等性。这些特性主要表现在沟通、对话的双向性,公民之间、公民与领导沟通交流的平等性、畅通性;通过网上论坛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的真实性和自由度。它增加了行政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为社会公众参与体制内民主拓宽了渠道创新了形式。

                  但是,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在提供一些真实、有效信息的同时,还会掺杂有许多谣言,可能会误导公众,公众被谣言左右,政治判断和评价会发生偏差。“网络民主”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假性、欺骗性。另外,“网络社区”中经常蔓延的“情绪式民主”,又可能使“网络民主”具有很大的破坏性。由失真、过滥的信息煽动起的公众情绪会制造出肤浅的、虚假的民主,可能让决策者在人声鼎沸的公众情绪面前无法保持理性,极大地影响社会公平和公正以及行政决策的效率。

              有人说“谣言倒逼真相”,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说明理由(4分)。并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决策者对待“网络民主”应持有的正确态度。(8分)

               

            • 10.

              (8分)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时尚、低碳代名词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人们关注,虽然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整车设计技术亟待提升、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性能存在差距、能源补给不便、汽车先进节能技术尚未完全掌握等问题,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制约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但是,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方向,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诸多优势,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抱有乐观预期。

              结合材料,谈谈“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抱有乐观预期”所体现的辩证思维智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