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研究小组为探宄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1、实验2均在最适条件下进行。实验3其他条件适宜)请分析回答:

              (1)实验1、3中的自变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在b点之前的H2O2浓度范围内,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会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l若温度升高10℃,加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加Fe3+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实验3的结果显示,当pH小于d或大于f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回答下列几个实验问题

              (1)在“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______________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2)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将剪取的洋葱根尖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玻璃皿中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呈现灰绿色,来证明酒精的存在。

              (4)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加入Ca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通过指层析法,最后在滤纸条上出现的四条色素带中,最宽的色素带的颜色是__________________。

              (5)用于鉴定还原糖存在的斐林试剂是用等体积的0.1g/ml的NaOH和0.05g/ml的________________配置而成的。

              (6)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_          。

              (7)1864年萨克斯做了一个实验,把绿色植物放置在__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几个小时后,再曝光处理,并用碘蒸气处理叶片,从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 3.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下列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类比推理法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法   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法 
            • 4.

              将2mL新鲜的唾液与5mL 5%的淀粉溶液混合,保温于37℃恒温箱中,测得产物生成速率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5min时,即使加入淀粉溶液,也不会有麦芽糖生成

              B.10~15min,麦芽糖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酶活性降低

              C.0~5min,底物足量,若增加唾液的量,麦芽糖的生成速率可能还会提高

              D.1min后,向试管中滴加斐林试剂,在常温下溶液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 5.

              下图为一种常见的坐标曲线图。该图示能够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

              A.萌发的种子中自由水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B.细胞代谢中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情况
              C.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情况
              D.人红细胞中K吸收量随O2浓度变化的情况
            • 6.

              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和分泌过程中要跨过0层生物膜
              B.可以用玻璃纸做成的透析袋装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放入清水中模拟生物膜的通透性
              C.可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D.做观察细胞的染色质时,可用龙胆紫染液代替醋酸洋红染液
            • 7.

              如图一是ATP的分子结构图,图二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三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
              B.图一中①处的化学键断裂,ATP转化为ADP
              C.图二能解释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D.图三中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和活性
            • 8.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温度和PH值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B.建议用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C.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
              D.在稀蛋清液中加入蛋白酶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由于蛋清液中的蛋白质被分解,因此不再发生紫色反应
            • 9. 图1是过氧化氢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2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m)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不正确的是(  )

              A.pH=a时,e点不变,d点右移                
              B.pH=c时,e点为0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D.H202量增加时,e点上移,d点右移
            • 10.

              下表是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设计及结果.根据实验结果,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注:“+”表示有;“-”表示无;*:此行“+”的多少代表颜色的深浅.
              A.蔗糖被水解成非还原糖
              B.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麦芽糖
              C.淀粉酶活性在60℃比40℃高
              D.淀粉酶对蔗糖的水解具有专一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