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5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美时指出,中美双方在由海问题上有着诸多共同利益。双方都支持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支持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支持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亨有航行和飞越自由,支持通过对话管控分歧,支持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在协商一致基础上尽早完成“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这说明中美双方应该(  )
              ①互相尊重,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②平等互利,建设南海政治经济共同体
              ③和平解决南海问题,共同应对第三方威胁  ④加强对话与合作,减少对抗和摩擦。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2. 2014年5月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要有效应对复杂的安全挑战,必须彻底摒弃旧有安全观念,积极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构建开放、平等、透明的安全合作格局,走出一条安全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构建亚洲安全之路(  )
              ①能够促进成员国消除各种差异、实现共同利益
              ②表明亚洲各国存在着共同的根本利益
              ③基于共同利益能实现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国家间的合作
              ④中国发挥了建设性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3. 某校高三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扬帆海丝”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第一小组同学:就“海上丝绸之路”及中国的兴衰史展开讨论(图1)。

              (1)通过讨论,同学们得出“闭关锁囡,陷入落后挨打;开放包容,实现共享共赢”的结论。结合如图1甲、乙同学的发言,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得出上述结论的依据。
              (2)东南亚地区是海上丝路的重要枢纽,但我国与该地区个别国家在南海诸岛主权上存在着争端。据此,有同学认为:“我国坚决捍卫南海诸岛主权将会导致‘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受阻。”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评析该同学的观点。
              第二小组同学:围绕泉州着力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通过上网查找及访谈收集到以下两则材料(图2、3)。
              (3)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泉州特色文化走进基层、走向世界的意义。
              (4)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就政府如何帮助企业解决对外投资中的困难提出合理建议,并分别指出其唯物辩证法依据。
            • 4.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是中国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快向东南亚、中亚、南亚、非洲开放而提出的,是中国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
              材料一:“一带一路”为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过剩产能化解提供了广阔的战略迂回空间。东部地区多重因素的影响,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已是强弩之末,低端制造业向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的地区逐步转移已是大势所趋。李克强指出,要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在走出去中提升竞争力。“一带一路”将政策重心放在中西部地区,有利于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迈向前沿,增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动力。同时,“一带一路”有利于实现我国资源、能源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同时也为保障海上资源能源运输线的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材料二: 2014年11月北京APEC会议中,习近平表示,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宣布将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及早投入运作,同时中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这些获得APEC会议成员的一致同意,同许多经济体都有战略契合点。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正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反对“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主动承担大国责任,从各国互助互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提出平等协商、相互尊重、携手共建现代丝绸之路和全球新秩序。
              (1)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经济意义。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分析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什么会赢得APEC会议大多数成员国的广泛赞赏与支持。
            • 5. 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筹建倡议,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的财长和授权代表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致力于将亚投行打造成为亚洲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国际金融机构;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建设基础设施、实现成员国互利共赢;亚投行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繁荣。非洲发展银行(AFDB)行长近日表示,他希望与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展开合作,以减少非洲国家人民之间的贫富差距。
              非洲发展银行行长称,他希望亚投行将其工作范围扩充至非洲国家,乃至一些拉丁美洲的国家。而在上周,世界银行行长也表达了与亚投行开展合作的意愿。非洲发展银行行长表示:“亚投行在基础设施项目上的投资在保证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对于这一点,我们有足够的信心。”
              (1)从《生活与哲学》有关角度出发,分析亚投行建设的正确性。
              (2)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政治生活的道理。
              (3)用文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建设亚投行将会对我国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
            • 6. 2013年10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时指出:双方要继续加强全面战略协作,维护好联合国及其安理会权威,捍卫联合同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共同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1)中俄双方要继续加强全面战略协作,是基于双方    
              A、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有着一致的国家管理形式
              C、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    D、有相同的国家结构形式
              (2)以“中国在联合同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主题写一篇评论,请你列出评论的要点。
            • 7. 2013年,世界上的大国关系仍然充斥着碰撞、合作及其背后不断加强的相互依存。其中最大的亮点无疑是由中国所倡导的新型大国关系逐渐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这表明(  )
              ①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②中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
              ③竞争、合作与冲突依旧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④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8. 应习近平夫人邀请,美国总统夫人近日访华。这次访华,不是官方行为。其访问的意义在于(  )
              A.增进中美两国相互了解
              B.密切中美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
              C.促进中美两国的经济合作
              D.加强中美两国的文化交流
            • 9. 2012年11月20日,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基础四国”第十三次气候变化部长级磋商会议发表联合声明,敦促发达国家履行气候变化有关承诺,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基础四国”发表联合声明说明了(  )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和冲突
              ③共同的利益成为“基础四国”合作的基础
              ④“基础四国”为各自利益而结成了发展同盟。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 10. 南非德班气候大会经过两周的激烈争吵,最终于2011年12月11日凌晨艰难地达成了一揽子协议。这表明(  )
              A.国家间存在着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B.共同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C.政治多极化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
              D.团结、合作的国际新秩序初步形成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