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八大以来,中国高铁走向世界迎来了新的契机,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在外交场合亲自推销中国高铁,中国高铁“走出去”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

              材料一:2015年全球高铁运营里程前十位国家 (单位:公里)

              国家

              中国

              西班牙

              日本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德国

              瑞典

              俄罗斯

              土耳其

              已建里程

              11 028

              2 665

              2388

              1872

              1574

              1342

              1032

              782

              780

              447

              在建里程

              12000

              1781

              775

              730

              0

              92

              378

              82

              400

              758

              注:①数据显示,未来十年,世界高铁的建设速度将加快,海外铁路基建市场的价值约为3万亿元;②据测算,当前国外建设高铁每千米成本一般为0.5亿美元,而中国为0.33亿美元。

              材料二:经过近十年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中国高铁已经具备了规模化的整车生产能力,国产化率为70%,并且掌握了牵引系统、网络控制等高铁制造技术,但是制动系统、高铁列车轴承、信号设备等核心零部件依然依赖进口。中国高铁在全面领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难成主竞标人、被发达国家排挤、文化差异等都是中国高铁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

              材料三:近年来,中国开启了“高铁外交”的进程,作为外交政策,中国把东南亚、中亚国家等邻国以及部分欧洲国家作为高铁推销的对象,构建以中国为起点的高速铁路网,扩大对周边国家的影响。目前,中国已经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了高速铁路合作关系,总合同额为260亿美元。受中国高铁不断取得成功的带动,目前全球都涌动着一股高铁热,世界各国纷纷拟定了高铁发展规划,全世界正在进入“高铁时代”。

               (1)指出材料一含有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中国高铁进一步“走出去”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政府积极开展“高铁外交”的战略意义。 

            • 2.

              近年来,中国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材料一 201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25年来,双方务实合作不断深入。目前,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东盟双方产业互补性强,产能合作将成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近几年,双方努力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实施“2+7合作框架”,共同推动形成了中国和东盟命运相系、利益相融、情感相依的良好局面。

              材料二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维护自身的领土主权和正当合理的海洋权益,是中国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2016年7月12日,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罔顾基本事实,肆意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公布了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裁决”。针对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及其所谓裁决,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仲裁庭没有管辖权,有关裁决完全无效,没有法律拘束力。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任何情况下不受仲裁裁决影响,中国反对且不接受任何基于该裁决的主张和行动。中方将继续坚定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坚定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坚持与直接有关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南海有关争议。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中国与东盟为什么要加强务实合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价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

            • 3.

              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话题一:发展理念显价值 

              2015年11月18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题为《发挥亚太引领作用应对世界经济挑战》的主旨演讲中说到,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作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亚太在这方面要走在世界前面,努力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要提高亚太经济体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共建共享协调、开放、包容的全球价值链。

              (1) 26、结合材料和所学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共建共享协调、开放、包容的全球价值链”的合理性。(12分)

              话题二:简政放权激活力

               加大简政放权、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大道至简”,并非“无为而治”。《论语·雍也》讲,“居敬而行简”,就是要在内心敬畏人民,不要用太繁多的东西来扰民;又讲,“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就是说,太“简”了也不行。政府既要简政放权,又要“放”“管”结合。大道至简,有权不能任性。几年来,国务院大力推行简政放权,取消下放审批事项538项,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并要求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见图)。

              (2) 27、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实施“三张清单”的意义。(12分)

              话题三:供给改革促平衡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供需关系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一方面,过剩产能制约中国经济转型,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2016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再次部署供给侧改革,强调“十三五”时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3) 28、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在加强供给侧改革中应发挥的作用。(8分)
            • 4.

              材料一 

                 我国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的简捷方便,使人们更加关心国家政治生活,培养了网民的民主意识。通过网络汇聚并推动民意引导社会舆论,影响着政府的决策。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拉近了政府与公民的距离,服务着市民的生活。

              材料二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015年7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的国家安全法。该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提出“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这一法律的确立是适应当前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现实需要,为依法管理在中国领土上的网络活动、抵御危害中国网络安全的活动奠定法律基础。同时也是与国际社会同步,为了优化互联网治理体系,确保国家利益、国民利益不受侵害。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互联网对我国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阐明我国高度重视国家网络安全的意义。



              (3)以下是B市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些具体措施,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采取这些措施的理由。


              措施

              理由

              建立健全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资金保障机制,较全面地覆盖了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和环节。

              例: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能支持和促进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和支持力度,重点培养和资助青年科技人员。

              ①(请不要在此答题)

              对贡献突出的科技人员实施科技成果入股、股权奖励、科技成果收益分成等多种形式的激励。

              ②(请不要在此答题)

              激发企业在创新决策、研发投入、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

              ③(请不要在此答题)

              形成了包括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在内的具有首都特色的科技政策体系。

              ④(请不要在此答题)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工程装备、海水利用、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是航运大国,水路货物运输量和港口吞吐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海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和平台;中国是造船大国,造船工业综合实力保持世界领先,为提高我国综合工业水平和海上运输、海洋矿产、海洋渔业、海上旅游、航海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村料二 2016年7月12日,中菲南海争议仲裁庭罔顾基本事实,肆意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公布了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所谓“裁决”。7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强调,中国尊重和践行国际法,在坚定维护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同时,坚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坚持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分歧,坚持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赢,致力于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白皮书表示,中国坚持与地区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坚定维护各国依据国际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对此,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南海问题立场,70多个国家明确表态不承认南海仲裁结果。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是如何利用海洋助推经济发展的。

              (2)综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南海问题立场为什么会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

            • 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我国面临的与邻国之间的岛屿争端出现升级态势,其中,以中日钓鱼岛争端为甚。
              «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国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并明确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纳入国家核心利益之列。面对日本对我国钓鱼岛领土主权的疯狂挑衅和美国对日本行为的“袒护”,中共中央总书记、军委主席习近平明确表示,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绝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这意味着必要时我们将以武力捍卫领土主权,必须做好强军打仗的准备。
              面对中央提出全军要做好打仗准备的要求,有同学深惑不解,发出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什么还要求积极备战”的疑惑。
              (1)我国为什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有哪些? 



              (3)请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解答上述同学的疑惑。 

            • 7.

              材料一:5月14日至15日,中国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政府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但机遇是世界的。这一倡议顺应了亚欧大陆要发展、要合作的普遍呼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奉行的不是扩张主义,而是开放主义,带给未来世界的,一定是一幅亚欧大陆共同发展繁荣的新的历史画卷。

              (1)结合材料一,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奉行的不是扩张主义,而是开放主义”的理解。




              材料二:历史上,新疆是丝绸之路最重要的起点。今天,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决策战略上,新疆都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区域。2017年是新疆雏吾尔自治区成立62周年,天山南北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让我们进一步感到民族团结的意义重大,也让我们对“一带一路”推动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充满期待。

              (2)“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的民族团结为什么如此重要?

            • 8.

              材料一:“互联网+”使公民和政府的关系更为密切。一方面,有人认为:网络就像“没有守门人的论坛”,被称之为“自由的信息公社”,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交换各自的信息,独立地发表和传播自己的言论。另一方面,如何实现高效、善治的政府治理是各主权国家不断探索、创新并大力倡导的,其中,最理想的模式之一便是实现开放式政府的公共管理,即实现政府治理与公众充分参与的公共治理模式。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是政府提升治理能力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材料二:我国1994年正式接入互联网,目前在用户规模、网上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已经位居世界前列。迅猛发展的网络信息传播渠道和网络新媒体平台,以及将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的国际互联网体系,对社会各领域产生着日益深远的重大影响。“互联网+”一词被政府工作报告使用后,国内正在不断衍生出“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安全”等热点话题。

              (1)结合材料一,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说明在“政府治理与公众充分参与”中,公众应该怎么做以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



              (2)结合材料二,如果“互联网+政治生活”,将对我国政府的工作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和转化。

              材料一:早在2016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指出要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完善高校的人工智能相关专业、课程设置;鼓励与相关国家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应用合作。

              材料二:伴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也在迅速发展,在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人大会上,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和建议,希望加快电子商务立法;全国人大在广泛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大、地方政府、人大代表、电商企业及专家学者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后来,该草案提请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这是我国第一部电商领域的综合性法律。

              ⑴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助推人工智能发展的。

              ⑵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的。

            •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5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三五”规划制定的关键之年,必将在我国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在这一过程中,人民政协作为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充分发挥其专门协商机构的重要作用,组织各民主党派及广大政协委员为“十二五”规划制定和顺利实施以及“十三五规划”的制定献计出力,取得了丰硕成果,彰显了政协智慧。

              (1)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过程中为何要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东南亚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但我国与该地区个别国家在南海诸岛主权上存在着争端。据此,有同学认为:”我国坚决捍卫南海诸岛主权将会导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受阻。”

              (2)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评析该同学的观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