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于2015年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时隔37年之后城市工作会议再度召开。
                  材料一  中央提出城市发展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城市文脉是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精神,文物、建筑是承载这种气质和精神的物质载体;如果城市文脉断裂,城市的风采、特色和精气神也将因此黯淡。城市文脉就是城市的一部文明史,是形成和积淀城市性格的文化基因。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文脉,如提起北京就会想起胡同,提起武汉就会想到黄鹤楼,提起苏州就会想到园林……延续城市文脉,保护文化遗产,是提高中S国文化自信,树立城市精神的重要举措。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患上了“城市病”,环境污染、交通拥挤、房价虚高、管理粗放、应急迟缓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破解城市发展的难题,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亨”的发展理念,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在我国城市发展中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如何实现城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亨”发展。
              (3)请你围绕五大发展理念,结合本地方城市发展实际,为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两条具体措施。(要求写出选择的一个或两个理念,并提出与所选理念相对应的具体措施。)
            • 2.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决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很快,但我国文化资源开发、配置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等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文化资源开发不科学,存在传统文化资源闲置和现代文化资源浪费的情况。二是文化资源配置不合理。缺乏整体规划,发展不平衡以及区域封锁、条块分割导致文化资源流动不畅;三是文化产业发展创新不够。很多文化产品内容空洞、形式雷同,缺乏文化主旨和精神内涵。要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强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决策部署,M省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元素,从本地特色优势文化资源中寻找方向,打造一批知名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推动传统文化产品与现代传媒、高科技融合,发展新型创意文化业态;用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展现“仁爱”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精神内涵,以外国人喜爱的形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2014年该省文化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针对我国文化产业的突出问题,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强势。
              (2)有观点认为,“建设文化强省要靠文化创新。”请结合M省建设文化强省的举措,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3)结合材料,就发展文化产业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6个字以内。
            • 3. 2015年春节上演了一场网络红包大战。线上红包派得给力,线下春晚摇得热闹,金额之大、规则之多、参与范围之广史无前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包文化源自于中国人礼尚往来的传统,送红包和收红包是国人长久以来的习俗。各类“新春红包”,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近年来众多社交软件的走红促进了对人类社会属性的充分挖掘,也带来了红包文化的发展。现实中可能不会在意的几毛钱几块钱,在网上却可以被朋友们抢得不亦乐乎,伴随着一次次的抢红包行为,人们找回了孩童时代的心性,或开心或懊恼,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分享自己的心情,引发新一轮的“红包行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新春网络红包的认识。
              材料二  网络红包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它涉及税收、金融、行贿受贿、网络诈骗等多方面问题,牵涉面广,隐患点多。由于网络红包的规则由运营商自行制定,监管方面存在不少盲;不少红包产品没有落实实名制管理要求,用户的支付安全如何得到保障尚存疑;一些互联支付平台还有无牌照经营的政策风险,甚至会存在反洗钱风险,对金融秩序和用户合法权益保护带来挑战。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面对网络红包出现的问题政府应如何作为。
            • 4.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近平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我们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艺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
                  材料二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材料三  近年来,文艺批评领域流行一种风尚,那就是以西方文艺理论为标准,度量中国文艺作品,阐释中国文艺实践,裁剪中国文艺审美。一些理论家、批评家总以为只有当代西方的文艺理论先进、高明,中国的文艺作品只有合乎西方标准,才是佳作,否则,无论大众如何欢迎,都是次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应怎样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2)结合材料二,从社会历史主体的角度,谈谈文艺工作者应有的担当。
              (3)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三中部分理论家、批评家的观点。
            •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春佳节是家人团聚、共叙亲情的时刻,向亲友派发红包是传递祝福与关爱的民俗传统。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让抢红包从线下走到线上,一些远隔千里的好友也能穿越时空为彼此送达一份心意,一些电商巨头也借机为观众奉上“红包大礼”,给人们的假期增添了不少欢乐。 但是,不少人发现,抢红包正从消遣的“伴奏曲”演变为春节长假的“主题歌”。游子千里归家,依旧没有跳出方寸屏幕,抱着手机抢得不亦乐乎,把满怀期待的父母晾在一边;老同学的微信群里,旧友说话无人应答,丢个红包立刻“炸锅”;有的微信群玩红包接龙,“你方发罢我登场”,不分昼夜抢得昏天黑地。更有甚者,洗漱、做饭、开车等红灯时都有人紧盯屏幕,生怕错过红包。试想这个假期,一些人为抢红包甚至没有看上完整的节目,没有和亲人说上几句称心的话语,没有来得及和爸妈唠唠知心嗑。这样的春节过法,着实引人深思。
              (1)有人惊呼,抢红包正在毁掉春节。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运用有关矛盾观点说明应如何对待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3)假如过春节时你既想抢红包又不想冷落了父母,你该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中央先后批准福建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共同服务于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福建改革开放将迈人一个崭新阶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3福建自贸区设立带来的影响
              百姓与企业允许设立外资企业独资娱乐场所、游戏机业务、医院、进口商品直销店;
              允许设立外商资信调查公司,对不够珍惜个人信用的企业和个人不利;
              允许创办中外合作经营性教育培训机构和人才中介机构,外企增加,人
              才需求缺口大,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福建发展。
              允许个人和企业直接投资黄金、外汇、股票等海外金融产品,自贸区内
              企业可自由向中外资银行融资借货;放松股份和注册资金要求。
              政府  福建省人民政府在复制和推广上海自贸区政策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从本省特点及与台湾距离近的实际出发,着眼于海峡两岸融合,以两岸经贸、金融合作为核心,加强两岸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航运、旅游、农业等方面的合作;依据《福建省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十条规定》,遵循民主、科学、依法的原则,抓紧研究制定自贸园区服务和管理实施方案,坚持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
              (1)从百姓或企业任选一个角度,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福建自贸区设立和发展的经济价值。
              (2)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决策的相关知识,为政府制定好福建自贸区管理实施方案提出合理建议。并选择其中一条建议说明其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3)结合材料一,谈谈福建自贸区建设应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材料二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东方起点。在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
              设”中,福建省委、省政府依托本省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战略性地理位置,积极推进福建文化与海丝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办好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活动;推动建立海上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共同推进丝绸之路文明的交流和传承;积极参加在韩国举行的首届“东亚文化节”,充分展现福建木偶、南音等深厚的文化底蕴,讲好福建故事,传播福建好声音。
              (4)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必须加强福建与海丝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全面学习和借鉴外国的文化。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 7. 法治,既是国家提升治理能力的利器,也是每个公民权利和力量的源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M 市特别注重通过法治文化建设推进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该市积极培育和践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法治文化建设。既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法治 元素,又大胆吸收欧美法系中有益法治文化,丰富法治文化的内涵。选择百姓关注、影响力大、富有时代 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事件,设计并推出各种形式的法治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度。发挥报纸、广播、电视 等的独特优势,扩大法制刊物、节目、栏目的覆盖面,建设一批宣传法治文化的主阵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 M 市上述做法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启 示。
              材料二:M 市某社区积极创新社区治理,着力建设法治社区。社区居民组建了以驻社区律师、调解员 和居民代表为成员的社区法治工作小组,开办“法律大讲堂”,宣传普及法律知识,崇尚宪法法律权威, 不得超越宪法法律;借助网格化管理平台,收集涉及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坚持实 行民主评议、论证听证和网上议事制度,社区法治工作小组的工作要接受社区居民的质询。这些举措有利 于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法治社区的建设。
              (2)假如你是该社区的居民,请你从“公民的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让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 行?
            • 8.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注意保留原始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当前,过于依靠行政命令强制推动城镇化建设,而不尊重市场规律,盲目扩张工业因区,“被城市化”、“造城运动”时有出现。从乡村变为乡镇,小桥流水不见了;从瓦房变成了楼房,邻居不见了。这样的城镇化抹杀了记忆,割裂了传统,背离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城镇化建设要注意保留原始村貌的道理。
              (2)结合材料,运用“政府权力行使的环节”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如何推动“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场面镇化建设?
            • 9. 材料一: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以区域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国家战略规划。为此,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三点要求:苏南地区在实现现代化征程中要勇于开拓,率先迈开步子;统筹规划,积极探索路子;示范引领,努力做出样子。
                  材料二: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烙印着时代与民族特色的、既具有古风古貌又有水乡特质的农耕文化遗产--江南古村落,由于“保护性”开发遭到破坏而导致衰落甚至消失。专家指出,古建筑之所以成为艺术瑰宝,并不仅仅在于建筑本身,还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在于其一砖一瓦、一梁一柱背后所隐藏的那些说不完的故事。
              (1)结合材料一,分别用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最恰当原理解读江苏省委的要求。
              (2)运用“文化的继承性和发展性”知识说明,“让古建筑背后那些所隐藏的故事”如何“一直说下去”。
            • 10. 2012年2月15日闭幕的江苏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提出打造“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的奋斗目标。某校高三(2)班同学以“着力打造‘三个强省’,奋力建设美好江苏”为主题展开了探究活动。收集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  加速崛起经济强省
              2007-2011年江苏省宏观经济状况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GDP增速(%)财政收入
              增速(%)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农民纯收入
              增速(%)
              200720.426.717.419.8
              200820.328.213.218.2
              200913.7178.47.2
              201021.93312.117.3
              201113.527.617.817.9
              (1)分析信息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就解决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信息二  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江苏文化底蕴深厚,多姿多彩。传统江苏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精髓部分可以概括为:崇仁尚义、修德敦行、讲求诚信;创新进取;坚忍不拔、百折不回,负重进取的“江苏精神”;兴文重教;宗族乡里意识和帮扶协作精神。正确对待民族文化精神,传承和创新江苏文化,建设好江苏文化基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和进一步弘扬良好道德风尚营造良好的文化支持系统。
              (2)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传承和创新江苏文化”。
              信息三  着力打造生态强省
              绿水青山,天赋于苏,是江淮儿女赖以生存发展、引以为豪的家园,必须倍加珍爱,决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求得一时发展。我们要把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强省。
              (3)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省积极建设生态强省的必要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