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9分)在生活安逸的时候,我们是否失去了爱国热情?在和平时代,我们该如何表达我们的爱国情感?某校高二(1)班同学以“理性爱国,我们的责任”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同学们了解到,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  诗,在这部史诗中,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诗经》提出“夙夜在公”,贾谊《治安策》提出“公而忘私”,戚继光率军抗倭等,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有同学认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就一定要固守传统文化”。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评析该同学的观点。(9分)

               

            • 2.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服饰作为物质文明的结晶,承载着各民族服饰的形制、色彩、质地、纹饰及制作工艺,又含有丰富的精神内涵,集中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时期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以及其他种种文化心理、宗教意蕴。云南省各少数民族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民族服饰。该省开发的少数民族服饰受到了市场欢迎,如民族刺绣、彩绘工艺相融合的彝族传统服饰,巍山县扎染厂生产的扎染衣裙,大理白族的挎包、腰带、荷包、手巾、围腰、头饰等。开发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促进民族服饰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可以推动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将使云南各少数民族增强民族自我意识,增强民族文化的张力,为地方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但是,目前民族服装人才匮乏、加工工艺粗糙、加工技术相对落后,产品较为单一、质量不稳定、产业体制不健全、缺乏国际视野等问题制约着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开发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意义。(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应如何通过创新推动民族服饰文化产业的发展。(12分)

              (3)在发展民族服饰文化产业的过程中,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民族服饰文化资源保护的现象突出。有专家在对基诺族进行跟踪调查后认为,如果不采取措施,颇具特色的基诺族民族服饰可能在十年内消失。请你谈谈对保护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建议。(4分)

               

            • 3.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珠算萌于商周,始于秦汉,目前发现的最早用来计算的圆珠便是西周时期的陶丸。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珠算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发挥作用,曾创造了不少奇迹,比如在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时,科学家们甚至借助珠算协助计算机准确得到了相关重要数据。

              经过我国长达5年的不懈努力,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具有1800年历史的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珠算被取消。

              对于珠算的没落,有人觉得可惜,建议让珠算回归小学课堂。理由是打算盘有利于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度,智力潜能、思维敏感度和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大脑发育。有人则表示反对,认为珠算是一种过时的计算工具,从应用上来说,计算器比算盘更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况且,重学珠算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未必乐于接受。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珠算回归小学课堂?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

              (2)联系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从认识主体和客体的角度,分析说明人们对珠算回归课堂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12分)

              (3)专家认为,无论珠算是否能回归学校课堂,都应该开展保护珠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这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请联系实际生活,就保护珠算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两条具体建议。(4分)

               

            • 4.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四百多年来的近现代文明,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每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都极大地推进了社会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材料一  30多年前,在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国开展了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这场大讨论,对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对重大历史关头实现伟大转折,对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都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极化背景下,促进文化繁荣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有专家认为“文化如人,有了性格就变得鲜活起来。一个人如果没有主见,只能是别人的影子受人摆布,文化亦如此。没有性格的文化就没了脾气,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自信可言.如何让文化有性格呢,一是要传承,不忌本,传统文化最经典的东西继承下来;二是要吸收,只要有营养,对中华文化有益,尽管拿来;三是要创新,时代总是不断更迭,再优秀的文化都有属于它的时代,辉煌过后,总要重头来过,因此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用最美的音符奏出中国丈化最强音。”

              (1)当前我国改革进人深水区,重温30多年前的这场大讨论仍有现实意义,结合材料一,说明其对我们当前的改革有哪些哲学启示。(12分)

              (2)结合材料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10分)

              (3)增强文化自信需要广大青少年的参与,试为广大青少年提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 5.

              (18分)由央视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以来,引起了数千万网民的热议,收视率迅速登顶。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国人提笔忘字,已成常态,汉字书写面临危机。

              不少网民认为,汉字听写能拯救汉字文化危机。

              其理由有:①“听写的每一个汉字、词语背后都有一则文化典故或历史故事,承载着厚重的文化积淀。”②“汉字听写大会上,竞赛的选词、命题、解释、评判,使参赛选手、文化名人与电视观众之间产生文化交流、碰撞。”③“观看听写大会的过程,就是全民自我教育的过程,不少人把手机输入法改成了手写。”

                也有网民认为,汉字听写难以起到拯救汉字文化危机的作用。

              其理由为: ①“把娱乐与文化混杂,观众在写错字的尴尬中哄堂一笑,缺乏文化认识、文化诉求和对自己文化的热爱。” ②“参赛选手只局限于读写记忆,却无心品读其中的文化信息和传统经典,此活动难以承担文化重任。”③“比赛中不少字词偏僻生冷,且反映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字词较少,局限于纯粹文化,影响狭隘。”

              ⑴你是否赞同“汉字听写能拯救汉字文化危机”?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理由。(12分)

              ⑵请就怎样拯救汉字文化危机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6分)

               

            • 6.

              材料一  2013年12月4日晚,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后,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珠算成为我国第30个入选“非遗”的项目,中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此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介绍说,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但是古老的珠算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今天珠算成功申遗,将有助于让更多的人认识珠算,了解珠算,增强民族自豪感,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弘扬与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

              珠算申遗成功,对于文化传承、增强国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对历史的尊重能起到积极作用,但目前还无法确定珠算申遗对基础教育的影响,但其成功对于缓解珠算传承中遇到的困境,无疑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我国的珠算文化的认识?(14分)

              材料二  珠算成功申遗的意义不仅在于保留和传承珠算文化,更重要的在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作为文化主管部门,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发掘与发扬。首先我们自己要加大保护力度,拿出具体措施进行广泛普及,不能依托申遗来被动保护;其次要加大投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在鼓励创新的同时,要坚守文化之魂和文化之根。最后要结合时代发展,让传统文化展示出新的生命力。

              (2)结合材料,运用哲学有关知识,说明如何保留和传承珠算文化?(12分)

               

            • 7.

              历史上的不少文化现象、社会习俗和价值取向,依然保存在汉字中。比如,功亏一篑的“篑”字,是指装土的竹筐。古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要“九尺之高台”,一筐土都不可少,反映的是一种敬畏之心。这表明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8.

              (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风构成了人们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对于不少人来说,家风甚至影响和决定了他的一生。弘扬好的传统家风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

              材料二  针对央视家风的调查,网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网友甲:家风就是勤勤恳恳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家风不在嘴上,家风在行动上。

                  网友乙:家风是一个小家庭或者大家庭所遵循或崇尚的风气和品质。家风既有家的特性,又有“社风”的共性。

                  网友丙:弘扬家风,人格爱国第一,人无品格,行之不远。

                  网友丁:“家风正,则国正”。从家风开始,推动党风政风、社风和民风改善。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传承和弘扬优良家风的重要性。(10分)

              (2)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四位网友观点的合理性。(16分)

               

            • 9.

              (26分)

              材料一   央视马年春晚中,公益广告《筷子篇》用充满情感的镜头传递出筷子里蕴含的家的味道,《中国年篇》反映出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热衷于过中国年,世界各地的情感通过春节连在一起。两个广告都传递了中国情感,弘扬了中国文化,感动了国内外亿万观众。

              材料二 《筷子篇》谱写家的味道。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来教你辨别酸甜苦辣,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敲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是一种感恩;除夕夜,热气腾腾的饭桌上摆满了筷子,是一种团圆。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筷子篇》、《中国年篇》的播出为什么能够感动国内外亿万观众。(13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分析《筷子篇》是如何谱写家的味道。(9分)

              (3)一些家庭进行家风教育时,有时会出现长辈不厌其烦,晚辈不胜其烦的现象。你认为怎样才能化解家风教育中的这种矛盾?(4分)

               

            • 10.

              (24 分)20l4年3月22日至4月l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欧洲,受到全球高度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3 月 27 日,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时指出,历经苦难,中国人民珍惜和平,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历史将证明,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是和平不是动荡,是进步不是倒退。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l)结合材料一,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的认识。(12 分)

              材料二  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凸显人文元素。他强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唯有相互交流我们各自的才能,才能共同点燃我们的智慧之灯。”他广泛引用中国经典,阐述中国爱好和平的主张。他入乡随俗,频频借用西方人熟悉的神话文明故事和实例,借用西方人熟知的文化形象,阐释中国人眼中的人文精神。他提出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竟相绽放。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我们应如何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竟相绽放。(12 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