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咖啡“毁”眼
                                                  赵尚泉
                  ①“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想起了过去,又喝了第二杯…”邓丽君甜美的歌声,加深了人们对咖啡的印象,也激发了一些人品尝咖啡的欲望.
                  ②咖啡的益处主要是,它能滋养皮肤,有助于消除疲劳,可预防胆结石,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开胃促食、活血化瘀、息风止痉等作用;此外,咖啡可能还有解酒作用.当然,其害处也不能忽视,就是它会造成人神经过敏,加剧高血压,诱发骨质疏松,饮用过量会有致癌危险,咖啡中所含的物质会让人上瘾…
                  ③不管咖啡是功大于过,还是相反,现在科学家又发现了咖啡一大“危害”,那就是:咖啡“毁”眼.
                  ④我们知道,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青光眼的起因是眼内压不稳定,出现了间断或持续性升高,其压力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后,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了损害,造成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甚至引发失明--在急性发作期一两天即可完全失明.而新的研究发现,这种带有毁灭性的眼病竟然和咖啡有一定因果关联.
                  ⑤为了搞清楚喝咖啡是否影响眼睛,美国一个科研小组曾专门进行了实验,探讨饮用一杯容量为237毫升的咖啡--这个非常有限的咖啡饮用量对眼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饮用咖啡对正常人眼睛的不良刺激不明显,但对患有眼部疾病的人,特别是青光眼患者,有轻微的不良影响,但不会造成什么危害.
                  ⑥但长期饮用过量的咖啡,会对眼睛有什么影响呢?
                  ⑦另外一个美国研究小组则依据1980年到2008年的医学资料分析,对40岁以上、没有青光眼或癌症病史且有眼科检查报告的人群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研究人员每4年对他们进行一次问卷调查,以此来评估这些人日常的咖啡因摄入量,并进行多种可能性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原本没有眼病的人当中,有一少部分因过量饮用咖啡,逐渐患上了青光眼.
                  ⑧最近,美国一个研究学会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分析了75000多名女性的健康数据,结果显示,重度咖啡饮用量与青光眼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日常饮用量越大,患青光眼的可能性就越高,而且有青光眼家族史者比没有家族史者,患青光眼的可能性高.这表明,基因和咖啡对诱发青光眼都有作用,而过量饮用咖啡会“毁”眼,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⑨看来喜好喝咖啡的朋友真的是要谨慎:        
                                                 (选自2014年第3期《大科技﹒科学之谜》,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以《美酒加咖啡》的歌词开篇,有什么好处?
              (2)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两段之间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但是,关于咖啡这种饮品,科学家们曾站出来发言:咖啡对人有益也有害.
              (3)文章结尾,作者对喜爱喝咖啡的两种人提出了诚恳的建议,请联系全文补写出建议的内容.
              (4)下列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酒后可以适量喝点咖啡,因为咖啡有解酒的作用.
              B.美国研究小组的研究证明,原本没有眼病的人过量饮用咖啡都会患青光眼.
              C.适量饮用咖啡对正常人的眼睛没有任何不良影响,不会造成任何危害.
              D.重度咖啡饮用量与青光眼的产生关系密切,日常饮用量与患病可能性成正比.
            • 2. 阅读下面选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新国情•土地资源
                  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约
              1
              5
              的中国来说,土地资源显得尤为宝贵.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地关系紧张局面进一步凸星,其中,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国土面积辽阔,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据新华社2007年4月报道,我国内陆土地总面积约144亿亩,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约为12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
              1
              3
              .据《人民日报》2012年10月报道,我国人均耕地不足1.5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
                  土地类型多样,优质耕地少.我国国土面积中干旱、半干旱土地大约占一半,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和山地等各种地貌类型兼具,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据《人民日报》2012年10月报道,我国中低产田的比例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2
              3
              以上;有相当一部分耕地地块零碎不规整,田坎、沟渠、道路、坑塘面积过多,土地利用效率低.
                  难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面积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据《半月谈》2011年2月报道,我国土地资源中难利用地多,宜农地少,宜居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20%.由于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易开发的土地基本上早就被开发利用了.国土资源部2011年7月4日公布的国土资源大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734.39万公顷,且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部干旱地区.
                                                                     (节选自2013年《时事资料手册》)
              (1)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内陆土地总面积约144亿亩,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约为12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
              1
              3

              B.我国人均耕地为1.5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
              C.我国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734.39万公顷,且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部干早地区.
              D.我国中低产田面积远多于优质耕地面积,有相当一部分耕地零碎不规整,田坎、沟渠、道路、坑塘面积过多,土地利用效率低.
              (2)请指出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第二自然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4)我国土地资源最突出的优势是什么?
            •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①在祖国的西部,在那遥远的地方,自古流传着许多自然质朴的民歌.其中“花儿”以其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富的吟咏主题、独特的演唱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一朵盛开于大山乡野的奇葩
                ②“花儿”也称“少年”,是中国西部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歌曲.“花儿”滋长于西北青、甘、宁、新四块文化沃土之上,并为汉、回、土、藏、撒拉、蒙古等民族传唱.按地域流派划分,“花儿”可分为洮岷“花儿”和河湟“花儿”两种.青海是“花儿”的故乡,河湟“花儿”更是西北“花儿”的精魂.河湟“花儿”最早见于明代,至今流传了 500多年.
                ③“花儿”的唱法跟曲调有关,不同的曲调有不同的“令”.按照演唱区域划分,可分为“湟源令”“川口令”“循化令”等;按照演唱民族划分,可分为“土族令”“撒拉令”“保安令”等;按“花儿”的衬词又可分为“白杜丹令”“水红花令”“沙燕儿绕令”等等. 民间自发形成的“花儿会”为这种民间艺术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表演空间. 据统计,河湟地区有上百种“令”,至今仍在举行,并且规模盛大的“花儿会”达30多处
                ④热爱自然,热爱“花儿”的河湟人,________是劳作田间、放牧山野,________赶赴集会、外出打工,________在赶车的路上,一有闲暇,________要漫上几句悠扬婉转的“花儿”以表心怀:“‘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得个家.”在这里,人人熟悉“花儿”的内容和唱法,人人有一副唱“花儿”的好嗓子,男女老幼遨游于“花儿”的海洋,尽情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⑤河湟“花儿”的取材十分广泛.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到宗教人文、民俗风情,从天文地理、自然风物到山川草木、花鸟鱼虫,凡人类生活中的万象百态,无所不包.
                ⑥礼赞生命、歌唱青春是“花儿”的主旋律.少年时代是人生中最为宝责的时光,充满着朝气与活力,憧憬着未来和希望.“花儿里赛不过藏金莲,人里头好不过少年.”“花儿”告诫青少年,青春易逝,要珍惜韶华,发奋学习,有所作为,才不辜负美好的生命和青春.“年轻的时候草尖上飞,老了时再不会后悔.”通俗的语言传递出老百姓朴实的人生观,它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古典诗句一样,有着强烈的警示意义.
                ⑦诉说衷肠、歌唱爱情是“花儿”的生命.在田间地头,在除草的妇女们“尕马儿你拉回了来,拉回了缓来”的婉转的歌声里,蕴涵着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也流露出一对在外务工丈夫深切的思念.在山岗野岭,年轻的牧人高唱“上去个高山望平川,平川里一对儿杜丹”.歌喉里燃烧着青春的激情,传递着他们对爱情的憧憬.
                ⑧此外,“花儿”还涉及出门人对家乡的思念、亲朋好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新时代风貌和生产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内容,虽数量相对较少,但情真意切,听来回味无穷.
                ⑨河湟“花儿”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比兴手法的大量运用.比兴手法的使用,使河湟“花儿”生动传神,美如天籁.例如,“红嘴鸦落给了一河滩,咕噜雁落在了一草滩;拔草的尕妹妹坐塄坎,活像是才开的杜丹.”
                ⑩河湟“花儿”以朴实、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曲调表达人们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眷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河湟人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注】①葩(pā):花.②个家:自己.③塄坎(léngkǎn):田埂.
              (1)第④段中空缺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无论  或者  乃至  就      B.不论  或者  甚至  都
              C.无论  还是  甚至  都      D.不论  还是  乃至  就
              (2)选文第③段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3)第③段画横线句子中的“上”和“多”字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4)请用“||”划分选文⑤⑥⑦⑧段的层次,并说明其结构关系.
              ⑤⑥⑦⑧
              (5)从选文来看,河湟“花儿”的基本主题有哪些?
            • 4.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植物防护武器
                ①大自然中,病菌、昆虫和高等动物,时时刻刻都在向植物发动“侵袭’’,可是,为什么地球上的植物却仍然占据着大多数的地盘呢?原来,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种种保障物种延续的防御自卫甚至是还击能力,足以应付一切外来的进攻.
                ②大家知道,气步甲虫等一些昆虫具有使用“化学武器”自卫的本领.有趣的是,很多植物也同样具有这种本领,它们利用自身分泌的毒素或者特殊的气味、滋味等刺激性物质来御敌.有一种名叫毒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毒芹碱,动物吃了很快就会中毒死亡;马利筋和夹竹桃等植物含有强心苷,可使咬食它们的昆虫因肌肉松弛而丧命;三叶草和一些金合欢等植物,能产生毒性很强的氰化物,使蚕食它们的昆虫中毒死亡.
                ③几百年前,住在拉丁美洲的土著人经常受到强盗的侵扰.有一次,他们把强盗引进埋伏圈后立即躲藏起来.强盗发现要追的土著人突然不见,便四处寻找,奇怪的是,身体只要碰触到一种外形像南瓜一样的菌类植物,这些“南瓜”随即发生“爆炸”.不一会儿,刺鼻的烟雾弥漫开来,强盗们被呛得拼命打喷嚏,随之涕泪泉涌,视线模糊,最后反被土著人全部消灭了.
                ④植物针对外来攻击的自卫手段是形形色色的,它们能靠【甲】“化学武器”进行自卫,也能使用【乙】“物理武器”进行自卫,更有些植物能以自己特殊的生理机能来抵御外来侵袭.
                ⑤有些植物依靠自身的棘、刺和毛芒等特殊装备来御敌,这些“物理武器”使动物和人不敢随意触动它们.仙人掌、洋槐身上都长满了刺,板栗的刺长在种子外面的总苞上,动物都无法吃;豆科植物皂荚树的树干和枝条上长了许多大而分枝的枝刺,猴子不敢攀爬,连皮厚的大野兽也不敢去碰它;产于南非的锚草果实外观如铁锚状,硬刺四伸,而且刺上还有钩,即使是最凶暴的狮子也都避开它,因为锚草果实一旦扎入狮子的口腔、鼻孔就无法除去,甚至有的会由于不能进食而危及生命;有一种叫做沙箱树的植物,有“植物枪”之称,果实成熟后会爆破,爆开时种子像枪的子弹一样,飞速弹出l 0米外,沙箱树就是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的种子不被摘走.
                ⑥有些植物既无毒素也不长刺、毛,它们会用什么办法进行防御呢?高大的树木,其果实、嫩枝、嫩叶等都悬挂在高空,让很多想啃食的动物可望不可即;“一岁一枯荣”的禾本科植物,是依靠自己的快速生长能力和繁衍后代能力来保障自己在自然界的一席之地.
                                                            (摘自《中国科技纵横》2012年第1期,有改动)
              (1)下列表述,不属于本文说明对象特征的一项是    
              A.一些昆虫具有使用“化!学武器”自卫的本领.
              B.很多植物具有使用“化!学武器”自卫的本领.
              C.有些植物能使用“物理武器”进行自卫.
              D.有些植物能以自己特殊的生理机能来抵御外来侵袭.
              (2)下列概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植物之所以能在地球上占据着大多数的地盘,是因为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种种保障物种延续的防御自卫甚至是还击能力.
              B.三叶草和一些金合欢等植物,能产生毒性很强的“化学武器”--氰化物,昆虫吃了会中毒夕死亡.
              C.几百年前,在拉丁美洲有一种特殊的南瓜,人的身体只要碰触到这种南瓜,它随即发生“爆炸”.
              D.有“植物枪”之称的沙箱树,果实成熟后会爆破,爆开时种子像枪的子弹一样,飞速弹出十米外.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止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是按照“先结果后原因”的逻辑顺序对植物的防护能力进行说明.
              B.本文的结构形式为“总一分一总”,六个自然段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
              C.第④段中画线的【甲】句紧承上文“化学武器”的内容,【乙】句引出下文“物理武器”的内容,这两句话的顺序不能调换.
              D.第⑤段主要运刚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有些植物依靠自身的“物理武器”来御敌.
            • 5.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吃多少细菌才安全
                ①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只要碰上一次有害细菌,就足以令我们寝食难安.其实,人们因吃东西而出现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或者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②我们所吃的各种食物,不管是蔬菜、水果,还是肉、蛋、奶,都充满了细菌.绝大多数人喜欢的走地鸡、野味、农家肥种的菜、野生的鱼虾等等,携带的细菌比大规模养殖的更难控制.通常的洗涤,可以去掉一部分,但是对大多数细菌来说,任你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有时用“春风吹又生”来形容,都显得过于保守.细菌的繁殖速度,在适当的条件下,半小时就会增加一倍.换句话说,一个细菌在24小时之后,就可以给全国人民每人分上二十几万个.
                ③食物中细菌的存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今天可能还少,放两天却可能变得很多.细菌在食物上的存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菌种的来源,二是保存的条件.细菌的来源更多地取决于环境,卫生洁净的环境中较少,大规模科学种植养殖的食物原料中也较少.FDA(“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简称)推荐人们食用农场养殖的鱼类,也是出于这种考虑.经过高温处理的熟食中的细菌比原料中少.就保存条件来说,低温不利于细菌生长,所以大家才会把食物放在冰箱中.但是哪怕是零下20℃的冷冻室,也不能杀死细菌,只是让它们消停一下.一些顽强的细菌,在4℃的冷藏室内照样生长.所以,冰箱也只能暂时保存食物,最安全的方案还是尽量加快流通,减少存货.高浓度的盐是抑制细菌生长的有效手段,千百年来,没有冰箱的祖先就是用这种方式保存某些食物的,比如腊肉、咸菜.
                ④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121下加热15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就成不了气候了.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左右15秒.经过这样的处理,细菌量会被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如果对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就前功尽弃了.其他的食物也是如此.比如说鸡蛋,有些人喜欢吃那种蛋黄没有凝固的所谓“流黄蛋”.如果鸡蛋中含有较多的细菌,或者在满是鸡粪的鸡窝里的鸡蛋,鸡蛋中的致病细菌在蛋黄没有凝固的温度下不会被杀死,这样,“流黄蛋”就比较危险了.
                ⑤对于个人来说,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也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选自《初中生世界》有删改)
              (1)理清选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填空.
              食物出现问题,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细菌的来源和存在条件→    →提醒人们家中食物尽量减少存货.
              (2)结合全文,说说如何最大限度地控制食物中的细菌?
              (3)第④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④段画浪线的句子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5)根据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链接】:近日胥先生打开一罐过期的八宝粥,加热后和儿子一起吃掉,24小时以后父子二人均出现全身乏力、头痛、眩晕、视力模糊、复视、四肢瘫痪、呼吸衰竭等症状,经抢救后,孩子终于脱离了危险,而胥先生却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上述资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请你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 6. 阅读下面一篇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今日水世界
                                               孙红卫 编译
                ①就整个世界范围来说,农业用水所占比重接近70%.农业用水量的增加还源于饮食质量的提高,人们不断追求更为美味可口的食物.生产1公斤花生要比生产1公斤大豆多消耗近1倍的水,而生产1公斤牛肉所消耗的水 几乎是生产1公斤鸡肉的4倍,生产1杯橙汁也要消耗1杯茶用水量的5倍.随着全世界20亿人口将步入中产阶层,即便人口总量不变,农业用水量也会有增无减.
                ②同样,工业生产也需要水.全世界用水总量的22%左右用于工业生产,8%左右用于生活用水.总的来说,这两方面的用水量在20世纪下半叶翻了两番,比农业用水的增长速度快一倍.专家预测,各方面的用水需求都还会进一步增加.
                ③世界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以地理位置为例,全世界淡水资源总量的约60%集中在9个国家.即便在这9个国家中,也只有巴西、加拿大、哥伦比亚、刚果、印度尼西亚和俄罗斯供大于求.美国的水资源相对富裕,而人口超过世界人口总量
              1
              3
              的中国和印度仅拥有世界淡水资源总量的约10%.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各地区水资源的丰富程度也大相径庭.印度东北部的年平均降雨量
              是其西部沙漠的110倍.
                ④其实,地下水的分布也很不均衡.当某地的雨水和地表水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时,地下水似乎解决了人们的燃眉之急.在印度和中国有数百万灌溉井孔,从地下取水.美国中部高地平原地下含水层覆盖45万平方公里,地跨8个州.南美洲瓜拉尼地下含水层则连绵120万平方公里,地跨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4国.墨西哥城及其周边地区20万居民生活用水的70%来自一个含水层,而按照目前的使用速度,这一含水层将在200年内枯竭.由于这一原因,墨西哥城已经开始下沉.在曼谷、布宜诺斯艾利斯和雅加达,含水层要么被透支使用,要么遭受污染,或被海水回灌.
                ⑤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障碍多来自政治或文化因素.人们已经寻找出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很多举措已广为人知.一些是物理方法,例如加固河堤、修建大坝;或在降水集中的雨季,选择水不易蒸发的地点储水;或为保护生态系统,加强污染监管等等.另一些举措则涉及到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习惯,达到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有效合理地用水的目的.
                ⑥对于农民来讲,干旱地区的农民则需更换作物品种,改种价值高、耗水少的作物,如坚果、草莓或蓝莓.同时,一些个人爱好最好也要做出调整,可以少吃肉、多吃豆制品;少打高尔夫球、多打篮球等等.
                                                              (选自《读者》2011年第10期,有改动)
              (1)本文围绕题目从            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2)请分析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所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请你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对第③段中的加点词语进行简要分析.
              (4)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从农业用水所占比重接近70%,工业生产占比重22%左右,生活用水占比重8%左右这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农业用水的增长速度比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的增长速度快.
              B.从世界水资源的分布可以推断出,我国的淡水资源相对匮乏,今后需要多方面拓展获取淡水资源的渠道,不断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率.
              C.第④段中“由于这一原因”中的“原因”指的是“墨西哥城及其周边地区20万居民生活用水的70%来自一个含水层”.
              D.人们还可以通过多喝茶水少饮果汁,对家庭生活废水二次利用,减少洗车频率等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做法,达到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有效合理地用水的目的.
            • 7.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成语里的歌声
                ①翻阅成语大词典,你能找到许多形容歌唱的词汇,你会听到许多成语里飞扬的歌声.这歌声唤出了历史,展现着我们祖国民族音乐五千年的文明底蕴和独特的迷人的风采.
                ②相传,古人唱起歌来,格外投入,常常放开嗓门,大声歌唱.于是,便有人用“引亢高歌”来描述其情状.歌声亮传播远,又有人用“响遏行云”形容赞美这嘹亮的歌声.“响遏行云”这个成语出自《列子•汤问》篇,是说秦国有个叫薛谭的人,拜秦青为师学习歌唱.不久他以为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要告辞回家.老师知其想法,未作劝阻,并摆酒为他送行.临别时老师在郊外大路旁,满怀惜别之情高歌一曲,其声音洪亮,震得树林瑟瑟作响,行云驻足不前.薛谭见此大吃一惊,深感自己无知和盲目,于是请求老师留下他继续学习.
                ③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于是,便产生了“字正腔圆”、“珠圆玉润”这两个成语.唱歌既要唱声,又要唱情.“声情并茂”这个成语,就反映了古人对歌唱的更高追求,只有用声情并茂的歌声,恰当表现歌曲的情感内蕴,才能产生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者为之动容,为之共鸣.这就要用上“回肠荡气”、“哀感顽艳”这两个成语.
                ④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这便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心理效果.“余音绕梁”这个成语也出自《列子•汤问》篇.说的是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美丽歌女,一次来到齐国临淄城,因带的口粮吃光了,只好在西城门卖唱谋生.她的歌声哀婉悦耳,使人们张大嘴,听得出神.直到韩娥走了很久时间,听者的嘴巴还未闭上.她那优美的歌声,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过了三天,人们还感觉到歌声的余音仍在屋梁周围回旋荡漾.古人唱歌还十分讲究节拍韵律.“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有眼”这三条成语即是.板、眼是民族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⑤从成话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这便是“移宫换羽”和“引商刻羽”两成语播出的音响.“移宫换羽”的意思是先唱原宫调,后再转换唱羽调,相当于现在的“1”大调转为“6”小调,这显然是难度较大的艺术歌曲,演唱需有一定的音乐造诣.而且,从这些文献中,还知道在战国时就已经有了通俗音乐和高雅音乐两大流派.当时楚国的歌曲中有两首很有名气,那就是《阳春》和《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涤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均属于较高级的音乐.于是,便产生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两个成语,后泛指高雅的文艺作品难以得到大众的理解和应和.
                ⑥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成语“高山流水”(见于《列子•汤问》)记载此事,传为美谈:春秋时,晋国大夫俞伯牙善于弹琴.一个皓月当空的中秋之夜,伯牙乘兴弹起琴来,意境表现高山.曲犹未尽,只听有人赞道:“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抬头一看,见迎面走来一人,相貌平常.伯牙未加理会,又弹一曲,意境表现流水.曲音未绝,来人朗声赞道:“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十分吃惊,起身施礼,得知此人叫钟子期.伯牙与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知音”.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几千年前,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弹《高山流水》,而《高山流水》并没有因伯牙不弹而失去知音,它源远流长,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的珍品.
                ⑦古人还悟出了音乐在战争中的积极作用,以歌声迷惑敌人、涣散敌方军心.成语“四面楚歌”的声波将真情传递:楚汉相争时,楚军被围垓下.一天夜里,项羽听到汉军中的楚歌从四面八方传来,觉得楚地全被汉军占领,十分惊恐.“四面楚歌”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它为刘邦打败项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⑧从摘引的部分有关歌唱的成语里,我们可以知晓古人与音乐的美丽传说,证实祖先创造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而精深.
              (1)第⑤段“曲高和寡”中“和”的读音是     意思是     
              (2)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3)以下从第③、⑤、⑥段中摘出的句子,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古人不但喜好歌声的高亢、嘹亮,而且注重吐字清楚,行腔流畅,发声自然圆润,以达到表意之目的.
              B.从成语中,人们还能听到一种结构复杂,音域宽广,演唱中还要改变调性的歌曲.
              C.古人不仅能歌通曲,而且有着纯熟的演奏技艺和惊人的欣赏水平.
              (4)第⑤段“相传为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所作”这句话中的“相传”能否去掉?为什么?
              (5)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有些语言十分生动、传神,请把第⑥段中对《高山流水》高度赞赏的两个句子,认真地抄在下面的方格里.
              (6)A.详细介绍“晌遏行云”是为了说明古人唱歌时歌声亮传播远.
              B.详细介绍“余音绕梁”是为了说明歌唱含情,歌声美妙,回荡耳畔,久久难忘.
              C.详细介绍“高山流水”是为了印证俞伯牙与钟子期凭音乐的共鸣结成了“知音”.
              对详细介绍三个成语在说明语段中所起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7)第①段和第⑧段首尾照应,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知识一:    
              知识二:    
            • 8. (2011•阜新)18、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阳光与流感
                ①为什么冬季流感会大规模爆发并危及所有人的健康和生命?
                ②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但现在流行病学的一些研究给出了部分答案.原因之一是,由于冬季人们较少晒太阳,结果导致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造成抵抗力低,容易患流感.同时,晒太阳少也意味着无法充分利用太阳的杀菌功能,给了流感病毒进攻人的机会.
                ③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冬至后的那个月是流感和感冒最厉害的时期,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病情严重,严重时会致人于死地.对全球的流感疫情统计表明,平均每年死于流感和与流感相关的疾病的人数达100万.
                ④早在1981年,英国流行病学家埃德加•霍普•辛姆普森就提出,流感的季节性高发病率可能与太阳辐射有关.只是当时几乎没有其他专业人员把这个假说当回事.但此后持续不断的证据显示,维生素D可能在人的免疫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⑤今天,一些研究再次证明辛姆普森的流感季节性理论,而且有了更为深入的发现.美国加利福尼亚阿塔斯卡德罗州立医院的约翰•坎内尔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流感的各种研究结果的综合性调查,提出维生素D可能是冬季流感中重要的一环.比如,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进行的和在克拉斯诺达重复的一项研究证明,接种了流感灭活疫苗的年轻男人在冬至后的冬季出现发烧和免疫反应的症状是他们在夏季时的8倍.这可能是在严寒的冬天人们晒太阳少,而在夏天晒太阳多,因而维生素D在冬天生成少的缘故.
                ⑥而在印度进行的另一项研究显示,血液中维生素D水平低于每毫升10毫克的儿童比那些血液中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儿童患呼吸道感染的机会高11倍.对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多项流感研究回顾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如果人们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鳕鱼油,可以减少患流感的几率.成年人以每日正常剂量服用鳕鱼油4个月以上,可减少50%的流感发病.
                ⑦人类在进化中形成了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方式,只要晒太阳就可以迅速并大量生成维生素D,以满足身体之需.比如,在夏季只进行几分钟的日光浴,人的身体就会制造出约2万国际单位(500微克)的维生素D.这种生产维生素D的机制对生命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维生素D帮助人吸收钙,以制造骨骼和维持骨密度.同样,维生素D在免疫上的作用也是重要的.
                ⑧但是,另一些研究人员则认为,维生素D的作用只是一种假说,需要双盲对照研究来证实.同时,冬季人们易患流感是有很多相关因素的.美国纽约医学院的退休教授埃德温•基尔本认为,冬季让人置身于许多与流感相关的因素中.比如,相对低的湿度形成了流感病毒最容易藏身的气溶胶,而且在户内的密集人群和设施中易于传播.即使在实验室中对小鼠控制这些环境因素,如拥挤和湿度,小鼠的流感也仍然存在着重要的季节因素,最重要的是流感病毒的传播.
                ⑨但不管怎样,如果针对流感在冬季发生的几个要素来预防,就可能较大减少流感的发病.如勤开门、窗通风,多晒太阳(既补充维生素D,又帮助杀毒),食物多补充维生素D,有条件时尽量接种流感疫苗,平时多锻炼,提高抵抗力等等,都可以有效减少流感的发病.
                                                         (选自“半月谈”系列刊物《品读》,2011年第2期)
              (1)文章开头有什么特点?
              (2)选文第④段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请举一例说明.
              (3)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人类在进化中形成了自身合成维生素D的重要方式,只要晒太阳就可以迅速并大量生成维生素D.
              B.约翰•坎内尔等人进行了一项关于流感的各种研究结果综合性调查,提出维生素D可能是冬季流感中重要的一环.
              C.目前,国际医学专家对引发冬季流感的病因已经达成共识.
              D.由于冬季人们较少晒太阳,导致体内维生素D合成减少,造成抵抗力低,容易患流感.
              (5)阅读选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有哪些预防流感的方法?
            • 9. 淘米水的妙用
                ①淘米水很不起眼,平时常被白白倒掉.可是你知道吗?它在生活中却有许多妙用.
                ②淘米水是天然的去污剂.与一般的工业去污产品相比,淘米水不仅洗净力适中,而 且无任何副作用.比如,浅色衣服用淘米水浸泡一下,然后用肥皂洗涤,就会洁净如新; 起霉斑的衣服,放入淘米水中浸泡一夜,可退斑洗净.又如,面对一堆有油污的碗、碟、瓶子时,与洗洁精相比,淘米水是更好的选择.淘米水经加热后,其淀粉质变性,而变性 淀粉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和亲水性,所以油污一旦遇到淘米水,就会被淘米水中的淀粉吸附,从而脱离碗碟.
                ③淘米水是不花钱的化妆品.淘米水里含有淀粉质、维生素、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 可以对皮肤起到保湿、抗老化、美白的作用.经常用淘米水洗手、洗脸,皮肤会变得光滑 白皙.淘米水还具有护发、亮发的功效.据说,傣族姑娘的一头秀发就是淘米水的佳作. 傣族姑娘常用糯米的淘米水来护发.不过,她们用的淘米水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 才能使用.因为淘米水经过沉淀发酵以后,含有非常丰富的 B 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可以 帮助头发的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的色素颗粒.所以经常用淘米水洗头,可以营养头发,使头 发变得乌黑亮丽.如果你想保持美好的形象,又不使身体受到任何伤害,还想节省费用,那么淘米水不失为一种首选的化妆品.
                ④淘米水还具有
              药用价值.淘米水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 别是头一两次淘米水含有钾且呈弱酸性,加入食盐入药后,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的功效. 用淘米水加食盐煮开后,外洗或外擦皮肤,对皮肤有比较温和的清洁作用,而且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正常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防止皮肤搔痒,等等.
                ⑤此外,淘米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质、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作上等饲料; 淘米水中含有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成分,可用作上好的肥料.
                ⑥淘米水有如此多的妙用,你还会白白倒掉它吗?
                                                                                     (选文有改动)
              (1)请将选文所介绍的淘米水的妙用依次填入下面的方框内.
              作饲料、肥料→            
              (2)傣族姑娘用来护发的淘米水,为什么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才使用?
              (3)选文第④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可以去掉吗?请说出理由.
              (4)选文第⑥段在全文的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 10. 阅读《雷声大雨点小?》(林之光)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雷声大雨点小”是个常见的成语.它形容计划很大,说得响亮,或者声势造得很大,而实际行动却很少.
                ②不过,从科学角度看来,“雷声大雨点小”却是不符合天气事实的.
                ③因为,在各种降雨天气过程中,雷雨的雨滴不仅不小,反而可以说是最大的.原因是降雨的雨滴都是在云内上升气流中凝结生成和长大的.因而只有在强烈上升气流云中,才可能降下大雨滴.有气象学家2004年在马绍尔群岛和巴西观测到直径1厘米的大雨滴,并被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巴西和马绍尔群岛都是热带,那里的雨基本都是从电闪雷鸣和积雨云中降下来的.而积雨云,正是自然界中具有最强烈上升气流的云.相反,世界上最小的雨滴---毛毛雨,则反生在上升气流最弱的云中,连最微小的雨滴也托不住就给降下来了.
                ④当然,成语属文学范畴,本也无需完全拘泥于事实.而且,雷声的雨滴虽然不小,但雨滴却“不多”.而“雨点小”和“雨点少”在数量方向上是一致的.
                ⑤雷雨天气主要有三个特点:除了雷电和雷阵雨外,还有雷雨大风.大家知道,雷声、闪电可以传得很远(有谚语说 A );雷雨大风是积雨云后部下沉的冷凉空气(密度大)迅速堆积到地面上时,因气压远高于周围,而向四周发出的冲击波,它也可以传得很远.但是,雷阵雨则不同了,它的范围虽然和下沉冷凉气流基本相同,但却不会扩张,雨区随着积雨云的前进形成的也是一条窄(与大风和雷声区相比)带.也就是说,在雷雨天气影响区中,大部分地区是只有雷声和大风而没有雨点的.谚语 B 就有“雷声大雨点少”的意思.不过,毕竟“雨点小”和“雨点少”还并不是一件事,成语必另有来源.
                ⑥确实如此.这个成语最初根本不叫“雷声大雨点小”,而是从 C 发展变化而来.有趣的是,这倒是很符合事实的,因为在雷声天气影响区中,除了雷雨带以外都是这样的情况.可是,这八字不成成语,说起来也不上口.如要减成六个字,而且仍要保留“雷声大”的话,那么“雨点”后的字同样也就难有别的选择,只能是“小”了.因为“大”也只和“小”对仗.当然, D 也对仗,但对比不强烈.
                ⑦更重要的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说法很符合某些社会实况.因为,“造声势者”多少总会有一点实际行动.甚至还可以认为,只是由于组成成语需要,使用了“雷声”和“雨点”两个科学名词而已.这些人为因素可能都是成语化为“雷声大雨点小”的重要原因吧.
              (1)本文依次从    、文学和    三个角度来探究“雷声大雨点小”这个成语的来源.
              (2)第②段说“雷声大雨点小”这个成语“不符合天气事实”,其原因有:
                  
                  
              (3)把下列谚语、成语填入文中适当的位置.
              ①“雷声有,雨点无”
              ②“雷声浩(甚)大,雨点全无”
              ③“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④“雷响天下知”
              A.     B.        C.      D.    
              (4)根据第③段的内容,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