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说明文,完成下列各题 
                                              地球上的水从哪里来
                                                   毕东海
                  ①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0.8%.如果把地球上的所有高山和低谷都拉平,再把地球上的水全都均摊起来,那么地球表面的水就深达2400多米,地球,真正变成一颗“水星“了.而太阳系的水星,没有海洋,也没有水.
                  ②地球上这么多水是从哪里来的呢?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是地球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组成地球的物质逐渐脱水、脱气而形成的.地球是由星际尘埃凝聚而成的,在最初阶段,地球是一个寒冷的凝固团,是万有引力和颗粒间的相互碰撞,使这些星际尘埃物质紧紧地压缩在一起,形成了原始地球.后来地球内部的放射性元素不断蜕变,凝固团的温度不断升高,最终形成我们可以居住的地球.科学家对组成地球的地幔的球粒陨石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5%的水,最多的可达11%.如果当初组成原始地球的陨石,只要有
              1
              800
              是这些球粒陨石的话,那么就足以形成今天的地球水圈.问题是,当初是这样的情形吗?至今没有定论.
                  ③另一种解释是,火山喷发喷出大量的水.从今天活火山的研究发现,伴随滚滚浓烟、炽热熔浆的喷发,的确是有大量水蒸汽释放到地球的大气中.在喷出的气体中,水汽占75%,数量很大.如美国阿拉斯加有一座叫“万烟谷“的火山,在每年喷出的气体中,水汽就有6600万吨.自地球诞生至今,不知有多少火山喷发过,其次数也无法统计,喷出来的水汽就更多了.有的科学家甚至认为,至少地球上现有水的一半来自火山喷出的水汽.火山为什么能喷发水汽?因为地下深处的岩石、岩浆里含有相当丰富的水.火山喷发时熔岩温度高,使岩浆里的水自然蒸发,逸出地球表面.这些水汽到了高空遇到冷气,凝结成水,最终落到地上,形成涓涓水流,进入海洋.据科学家研究,早期地球很热,大约在6亿年前,地球表面的温度才降到30℃,此时大气中的水汽有99%降落到地面,地球上才开始有海洋及江河湖泊.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地球上才开始有生物.
                  ④但是,也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冰陨石.关于冰陨石不仅美国、西班牙等国有发现,而且在我国也有报道.如1983年我国江苏无锡市就有一块直径50~60厘米的冰陨石从天而降.落到地面的冰陨石比较小,大多在大气层中融化掉了,它们成了大气水蒸汽的重要来源之一.科学家说,这些来自宇宙空间的以冰的形式落到地球上的陨石,其主要成分是冰,一年之中可以使地球获得11亿吨水.
                  ⑤关于地球上水的来源的三种解释,都有一些事实作为根据,但这三种解释都存在片面性.地球上的水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一定能找到答案.
                                                                                 (节选《青年科学》)
              (1)关于地球上的水资源,科学家们有哪些解释?请简要说明.
              (2)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选项中,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冰陨石是来自宇宙空间的以冰的形式落到地球上的陨石,其主要成分是冰.
              B.地球上的水有一半来自火山喷出的水汽.
              C.地球水圈就是由地幔中含水的球粒陨石构成的.
              D.选文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式,对水的来源有所定论.
            • 2. 阅读王宁的《话说黄金》,完成下列各题.
                  ①财货之贵,莫过于黄金.
                  ②“金”在西周的典籍里多指铜.《周礼•考工记》记载的“攻金之工”,包括制造削刀的筑氏、制造箭头的冶氏、制造佩剑的桃氏、制造乐钟的凫氏、制造量器的栗氏和制造农具的段氏,他们所用的原料都是铜和锡的合金,也就是青铜.铜可以直接称金,例如,制造镜子的青铜合成比例是“金锡半”,也就是铜与锡各占50%.那时的青铜是十分珍贵的.
                  ③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黄金开始出现,用以铸成货币,价值远远高过青铜,“金”便成为黄金的专称,不再指铜.同时,金又可作一切经过冶炼的金属的总名,因而不得不把黄金之名冠以“黄”字.《说文解字》说:“金,五色金也.黄为之长,久蕴不生衣,百炼不轻,从革不违.”“久蕴不生衣”,是说它不易氧化,不生锈,这是它的坚定;“百炼不轻”,是说它不合杂质,高温冶炼也不会折分量,这是它的纯洁;“从革不违”,是说它铸成器皿后不会变形,这是它的刚毅.难怪古人常用“金玉之德”来形容人的优秀品质!难怪至今人们还称赞纯洁而刚毅的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④黄金的宝贵性能,足以使它成为五金之长,并被选作货币的原料.东周楚地盛产黄金,楚国的“郢爰”要算是最早的黄金货币了.《汉书》记载:“秦币黄金方寸而重一斤,以镒为名.”这就是后来的金条.然而黄金一旦变成一切市场价格的转换物,它的那些优秀的美德便被人遗忘.它不止能成为美好心灵的象征,还能成为腐蚀灵魂的毒品.
                  ⑤见金而不见人的人,古今皆有之.但是,不为黄金所动的例子,也并不乏见.《韩诗外传》记载:“楚襄王遣使者持金十斤、白璧百双聘庄子,欲以为相,庄子辞而不许.”《鲁连子》记载:“秦师围赵而退,平原君以千金欲为鲁连先生寿.连笑日:‘所贵天下士者,为人释难,解人缔结,若即有取,商贾之事,连不忍为也.”’庄子和鲁仲连的做法,在今天怕要被人耻笑为“迂阔”,然而仔细想来,他们不过是不愿为了一点物质上的收获而舍弃自己精神上的追求,在得失的评判上,有自己的标准而已.
                  ⑥秦以一镒为一金而重一斤,千金就是一千斤黄金,可称“重币”.这倒使我想起三个与“千金”有关的典故来:吕不韦写成《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这叫“一字千金”.淮阴侯韩信为布衣时,人多厌之,曾受餐于漂母,志成之后,投千金以为报答.这叫“一饭千金”.季布为任侠,素有声望,楚人有俗谚说,“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叫“一诺千金”.一字千金者,以学识为贵;一饭千金者,以恩德为贵;一诺千金者,以信义为贵--这是传统的美德,也是古人
              的一种价值观.吕不韦的倨财慢世、淮阴侯的个人功利、季布的偏党侠义,固不能为令人所取;但学识、恩德与信义之可贵,古今应心同此理.可叹的是,为取千金之重币而亵渎学术、背弃恩德、出卖信义的人和事,实难杜绝,这恐怕是纯洁、刚毅而坚定的黄金的悲剧吧!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04月13日,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简要概括它都有哪些人为的特性.
              (2)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金在西周的典籍里多指铜”一句中“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
            • 3. 阅读说明文《鸟巢》,完成下列各题
                                              鸟 巢
              “鸟巢”是国家体育场的形象称呼,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它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 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的构架,外观看上去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它造型独特,简洁典雅,成为2008年奥运会一座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
              “鸟巢”外形结构主要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组成,共有24根桁架柱.建筑顶面呈鞍形,长轴为332.3米,短轴为296.4米,最高点高度为68.5米,最低点高度为42.8米.体育场外壳采用可作为填充物的气垫膜,使屋顶达到完全防水的要求,阳光可以穿过透明的屋顶满足室内草坪的生长需要.
              “鸟巢”钢结构所使用的钢材厚度可达11厘米,以前从未在国内生产过.另外,在“鸟巢”顶部的网架结构外表面还贴有一层半透明的膜,它不但有为座席遮风挡雨的功能,而且使用这种膜,体育场内的光线通过漫反射,使光线更柔和,由此形成的漫射光还可解决场内草坪的维护问题.滑动式的可开启屋顶如同一个容器的盖子,不管屋顶是闭合还是开启,它都是体育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它合上时,体育场将成为一个室内的赛场.
                  许多看过“鸟巢”的人这样形容:那是一个可容10万人的温馨鸟巢!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整个建筑通过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这种均匀而连续的环形也将使观众获得最佳的视野,带动他们的兴奋情绪,并激励运动员向更高、更快、更强冲刺.在这里,人,真正被赋予中心的地位.
              (1)文章从四个方面对“鸟巢”作了介绍,请在空格内填上恰当的内容.
              整体造型--    --    --人文意义
              (2)第一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它都是体育场结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句中“必不可少”能否删去,为什么?
            • 4. 维生素A的是非非
                ①有些人一到了晚上光线黯淡的地方,就看不清东西,医学上叫夜盲症.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吃动物的肝脏可以治疗夜盲症,他们认为“肝主目”,直到现在,有的中国父母在鼓励孩子吃鸡肝、猪肝时,还会说:“吃肝明目.”
                ②经长期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维生素A的活性形态叫视黄醇,视黄醇能变成视黄醛,视黄醛与视网膜感光细胞中的感光蛋白结合,形成感光色素.如果缺乏视黄醇,就会影响到感受弱光的色素视紫红质的再生,导致夜盲症.吃肝脏能治疗夜盲症,是因为动物的肝脏碰巧是储存几种维生素的地方,其中就有维生素A.一个动物肝脏储存的维生素A,足够满足其一两年的需求.所以吃肝脏能治疗夜盲症,不是因为“肝主目”,而是因为它富含维生素A.如果体内不缺乏维生素A,吃再多的肝脏也不会让你的眼睛变得更明亮.维生素A参与了人体诸多生理功能,除了正常视力,对骨骼生长、生殖、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免疫功能也很重要.所以缺乏维生素A除了夜盲,还有其他的症状,例如皮肤干燥.
                ③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缺乏它,有可能导致死亡.但是吃得过多也会有不良反应,甚至引起急性中毒、死亡.历史上,就有北极探险家因为吃了北极熊的肝脏导致维生素A中毒差点死掉的事例.那么,一天摄入多少维生素A合适呢?推荐量是男性每天900微克,女性每天700微克,安全量的上限是每天3000微克,超过了这个量,就有导致肝中毒、畸胎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等不良反应的危险.
                ④维生素A缺乏症在发展中国家仍然很常见.据估计,全世界5岁以下的儿童大约三分之一患有维生素A缺乏症.每年有几十万名儿童由于维生素A缺乏症而失明、死亡.所以也不能因为担心维生素A中毒而忽视了补充维生素A.要补充维生素A,有比吃肝脏更安全的方式,例如鸡蛋、牛奶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A,但是量又不至于高得离谱.
                ⑤此外,植物中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A.胡萝卜素有几种,其中转化成维生素A效率最高的是β-胡萝卜素,在油脂中每2微克β-胡萝卜素相当于1微克维生素A.日常饮食中β-胡萝卜素通常不是溶在油里吃的,所以吸收效率较差,但也不像有人说的吸收不了,而是12微克β-胡萝卜素相当于1微克维生素A.这么算下来,吃100克生胡萝卜摄入的β-胡萝卜素的量,相当于841微克维生素A,足以满足一天的需求了.而且吃胡萝卜素是不用担心过量的.这是因为人体对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存在负反馈控制,如果维生素A的量够了,就不再转化了.所以吃胡萝卜素,是不用担心会导致维生素A中毒的,如果吃得实在太多,也只是让皮肤暂时变黄色而已,并无害处.
                ⑥除了胡萝卜,还有甘薯、南瓜、菠菜、哈密瓜等蔬菜瓜果也富含胡萝卜素.不幸的是,大米不含胡萝卜素,所以以大米为主食的贫困地区的人口容易得维生素A缺乏症.为解决这个问题,有人研究通过转基因技术让大米也能产生胡萝卜素,这样的大米从白色变成了金黄色,称为“金大米”.吃金大米,即使不吃别的食物,也足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A的需求,可以消灭维生素A缺乏症.
                                                                                      (选文有删改)
              (1)文章写了维生素A的哪些“是”与“非”?
              (2)阅读第②段内容,概括说明“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的原因.
              (3)第③段文字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吃动物的肝脏可以治疗夜盲症,但并不是吃得越多眼睛越好.
              B.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是吃得过多也会有不良反应,甚至引起急性中毒、死亡.
              C.植物中转化成维生素A效率最高的是β-胡萝卜素,并且人体对胡萝卜素转化成维生素A存在负反馈控制,不用担心过量,所以吃富含β-胡萝卜素的瓜果蔬菜是补充维生素A较好的选择.
              D.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让大米生产维生素A,这样即使不吃别的食物,也足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A的需求.
            •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①很多人觉得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希望食品都能“零添加”;也有很多人觉得“天然成分”比“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更安全,所以要选择“纯天然”.但人们或许不知道,有些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危害健康,甚至加了比不加更有益;也有些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是“天然成分”,可谓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②在这些有益健康的食品添加剂中,首先要说一说营养强化剂,它们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大类,包括了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钙、铁、锌、硒等)和其他营养物质(深海鱼油、乳铁蛋白等).
                 ③对于某些特殊人群,营养强化剂是必需的,比如一些婴儿的母亲没有母乳,孩子需要吃婴幼儿配方乳粉,这些乳粉就必须加入多种营养强化剂,配合乳清蛋白等其他成分就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婴儿的全部营养需求,使宝宝健康成长.
                 ④近年来,粗粮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粗粮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膳食纤维.食品添加剂中有一大类叫增稠剂,一般是胶类、多糖类、糖醇类和改良淀粉类物质,其中有很多品种都是来自于天然食材的膳食纤维.比如,提取自豆类植物的刺云豆胶、槐豆胶、瓜尔胶、葫芦巴胶、决明胶、皂荚糖胶、田菁胶、大豆多糖;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黄原胶,可得然胶;提取自海藻的卡拉胶、海藻酸钠、海萝胶;提取自其他植物的黄蜀葵胶、亚麻籽胶、沙蒿胶、阿拉伯胶、果胶;提取自动物皮、骨和结缔组织的明胶;还有近些年保健品中较为常见的甲壳素、葡聚糖、壳聚糖也都是膳食纤维.
                 ⑤另外,安全高效的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也是对健康有益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因为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当然,对于那些听到化学名词就心里不舒服的“自然爱好者”,另一些抗氧化剂可能更适合他们的胃口,比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还有一些抗氧化剂是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的,比如茶多酚、甘草抗氧化物、迷迭香提取物、竹叶抗氧化物等,它们也包含多种抗氧化成分,不过在食品中添加的量也比较少.
                 ⑥食品添加剂里面还有些品种听起来十分“高端”“洋气”,比如番茄红素、蜂蜡、石榴果汁浓缩物、薰衣草油、紫苏油等.甚至有些百姓厨房里的常见调料也算食品添加剂,比如八角、茴香、丁香、肉桂等.另外,目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90%是来自鲜活农产品,仅有10%左右来自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威胁其实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怕,而且适当吃一些具有营养强化作用的加工食品,是有益无害的.
                                                                                 (摘自《百科知识》)
              (1)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主要说明方法有    
              (2)请你根据第④段文意理清“粗粮”、“膳食纤维”、“食品添加剂”之间的关系.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近年来,粗粮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其中
              就是粗粮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膳食纤维.
              (4)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自己平时的饮食中哪些是有食品添加剂的?(任举两例)现在你有了怎样的认识?
            • 6.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位名叫“新华”的“红颜知己”
                ①2011年7月4日,一个名叫“新华”的“红颜”同上百万个同胞姊妹一起,刚刚诞生,便占据了书店最显眼的位置.这个姑娘就是以红色封面亮相的第11版《新华字典》.自1953年起,这个小小的字典家族就在当代史上影响着数亿中国人.从初版首印至今,《新华字典》的总发行量愈4.5亿册
                ②2011年夏天,时尚的帽子被史无前例地戴在了“新华”姑娘的头上.人们发现,这个平常总是一脸严肃的女孩儿,居然能讲出不少潮语.她将“学历门”的“门”解释为“事件,多指负面的事件”.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她喜欢在电视里看“服装秀”,偶尔会“晒工资”,也会关注“房奴”和“车奴”.
                ③事实上,半个多世纪以来,《新华字典》始终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中国人
                ④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字典,它并不只是要引领时尚语言的潮流,更要普及科学常识于大众.《新华字典》1965年版和1971年版中,“鹅”被解释为“一种家禽,比鸭子大,颈长,脚有蹼,雄的头部有黄色突起”.后来,一名读者写信向编辑抱怨,由于不知道如何分辨鹅的性别,他在杀鹅前特意查了《新华字典》,于是将“头部有黄色突起”的鹅杀掉.没想到,这只倒霉的鹅居然腹中有卵.因此,编辑才发现不管雌鹅还是雄鹅,头部都有突起,只是雄鹅突起较大.这一错误在1979年版中得以修正.
                ⑤一个字的新义项想要进入“新华”的世界里,需要经过一段相当漫长的考察期.早在第10版出版前,修订第11版的主持人之一的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程荣就注意到了“秀”作为“表演、展示”的新含义,因为担心这些流行词不够稳定,当时她并没有贸然进行修改.直到8年后,“作秀”才算通过考察,正式进入《新华字典》.眼下,已经71岁的词典室前主任韩敬体像年轻人一样熟悉“神马”和“有木有”.但学者们认为,这两个词其实都是年轻人为了图新鲜而使用的错别字,无助于指导语言的规范,所以眼下并不会被收入字典.
                ⑥但人们注意到,“晒”和“奴”等字的新义并没有出现太久,却已经登堂入室.就连常用的“byebye”也真正走进了汉语世界,“拜拜”有了二声读音.“不管这个音译词合理不合理,但是它太常见了.”韩敬体笑着说.
                ⑦有媒体人甚至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从发行量、普及面、影响程度还是读者的忠诚度来看,它对中国人的意义都类似于《圣经》之于基督徒.”
              (1)第①段画线句中的错别字是    ,它的正确写法是    
              (2)第②段加点字“晒”在文中的意思是    
              3)第③段中画线句“半个多世纪以来,《新华字典》始终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中国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述其“影响”:①    ;②    ;③    
              (4)第⑤段主要运用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5)文章标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对其作用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形象地描绘出《新华字典》引人注目的红色封面.
              B.形象地说明了《新华字典》占据书店显眼的位置.
              C.形象地表现出了人们对《新华字典》的喜爱之情.
              D.形象地证明《新华字典》的义项随着时代而变化.
            • 7. 说明文阅读
                                         怪风揭秘
                                          邓万祥
                 ①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是,大自然也造出了许多怪风.
                 ②有一句俗语:“清明前后刮鬼风”,这种所谓的“鬼风”能转着圈跟着人走.世界上当然是没有鬼的,这种风其实是一种尘卷风,它一旦遇到障碍物,便会改变前进的方向,在一个地方打转,有时它还挟带着泥沙、纸屑旋转上升.
                 ③有一种叫“焚风”的风,最早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奥地利和瑞士山谷出现的一种风.它的特点是热而干燥.实际上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焚风,如北美的落基山、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等.焚风主要是因为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当受阻气流上升到山脊附近后,变得干燥,然后在背风坡一侧顺坡下降,气温常有大幅度的升高,从而形成焚风.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白天温度可升高20℃以上,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不仅热,而且十分干燥,易引起森林火灾,遇特定地形,还会引起局部风灾,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④在怪风家族里,还有一种叫“布拉风”的风,这种风具有飓风力量而且无比寒冷.经研究发现,这种可怕的风是由于陆地上空控制的冷空气团和不断上升的海上热空气之间的气压差而形成的.布拉风的风力可以达到12级,甚至更高,具有极强的摧毁力与破坏力.约10年前,俄国黑海舰队的四艘舰艇停在海岸边,忽然刮来一阵怪风,卷起千层巨浪,刹那间船被冻成了一座冰山,最后全部沉没.
                 ⑤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还得算台风.它既大刚又大柔,一边画圈一边大呼大啸大跃进.台风是一种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太阳的照射使海面上的空气急剧变热、上升,冷空气从四面八方迅速赶拢来,热空气不断上升,直到到达高空变为冷空气为止.这些热空气冷凝后,立即变为暴雨,四面八方冲来的冷空气夹着狂风暴雨形成了一个大漩涡,从而形成台风.它对人类危害极大,有时会把大树连根拔起,把房顶掀掉,伴随狂风而来的瓢泼大雨还会淹没庄稼、中断交通.海面上台风的破坏力更是惊人,它掀起滔天巨浪,威胁着海上作业人员和海上航行船只的安全.翻一翻苍茫历史,可知1970年11月13日,台风曾“叩问”孟加拉湾,飓风上岸潮高约6米,顷刻之间20多万人成鱼鳖,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⑥如果台风在空中产生带有垂直转轴的旋涡,就会形成龙卷风,这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旋风,其破坏力远远大于台风.上海浦东地区就曾受到过龙卷风的袭击,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
                 ⑦怪风家族里的一些“微风”也具有一定的破坏力.一个晴朗的夏夜,一座70米高的铁塔在一声巨响中轰然倒塌了.当时除了阵阵微风外,没有任何异常情况,人们不知道铁塔为何而塌.后来,人们才发现当气流贴着物体流动时,会形成一个个小旋涡,这旋涡会产生一种使物体左右摇摆的力,从而危及建筑物.建筑物的设计师们没有注意到这种微风的破坏力,那座铁塔就是被这微风吹倒的.
                 ⑧怪风虽怪,但如果我们巧妙地加以利用,有些怪风也可以为人类造福.比如,人们在经常出现焚风的地方种植一些作物和果树,便可利用焚风带来的热量来促进植物的生长,从而使当地也可种植一些原本要栽在南方的植物.同时,作物和水果的品质也得到了改善.由此看来,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它们,就一定会找到兴利避害的好办法.
              (1)阅读文章③-④段,请用短语完成填空.作者是从怪风名称、            这四个方面对焚风、布拉风、台风进行揭秘的.
              (2)文章第⑥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 8. 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下列各题.
                                                 欧洲试验海下“风车”发电
                  欧洲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利用海水潮汐能发电的新技术,将一个开放式的“风车”放置海底,利用海水的流动来转动叶片使之发电.科研人员已开发出第一台试验样机,并于近日在英国西海岸试运行.
                  这项耗资600万欧元的研究项目由德国、英国和欧盟提供资助,数家欧洲研究机构参与.首台被命名为“海流”的试验样机安置在英国西海岸布里斯托尔湾海面下20米深处.机组形状宛如一个倒立的风车,其叶片直径为11米,以每分钟15转的速度随海水水流旋转.考虑到海水涨落变化,风车上端固定竖塔有5至10米露在水面以上.
                  科学家说,由于海下“风车”的叶片转动装置是开放式的,因此不用建造水坝.此外,由于海水水流中的能量密度在同比情况下比空气大许多,因此发电设备尺过相对较小.比如,同为一兆瓦的普通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风车的叶片直径需达到55米左右,但海下“风车”的叶片直径只需20米左右.
                  据英国运营首台试验机组的MCT公司估算,利用这项技术将可满足英国20%到30%的电力需求.试验样机的发电功率约为300千瓦,但今后科学家将制造出兆瓦级功率的海下发电机组.据目前的勘测,欧洲共有100多个地方适合安装这种新型发电装置,理论发电功率可达1.25万兆瓦,约相当于12个普通核电站的发电功率.
                  参与研究的德国卡塞尔太阳能供应技术研究所科学家巴尔德说,这项新技术是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最佳补充,其优势在于不受天气影响.他说,只要地球自转,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潮汐能就会一直存在.
                  尽管海下“风车”发电成本约为每千瓦小时5到10个欧分,略高于常规发电成本,但它具有无污染、可持续使用等显著优点.不过也有科学家提出,海下“风车”叶片转动时力量很大,会对周边海水流动产生较大影响,也容易对一些海洋生物造成伤害.
              (1)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海下“风车”发电以海水潮汐能为能源,该技术是世界最先进的.
              B.经勘测,欧洲有100多个地方适合海下“风车”发电,可见对海洋地理环境有特定要求.
              C.海下“风车”发电是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最佳补充,发展下去,将成为发电的首选方式.
              D.海下“风车”发电不会污染环境,但容易伤害海洋生物,又有一些物种将会灭绝.
              (2)下面句子采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其叶片直径为11米,以每分钟15转的速度随海水水流旋转.
            • 9. 黑匣子
                  ①马航MH-370航班失去联系很多天了,各国救援船只现在都在客机可能坠落的海域进行搜索,但马航波音777客机仍杳无音讯.马航航班失联事件,再次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事件,这一事件表明全球航空业的数据通信、数据备份实在太落伍.业者建议,黑匣子的数据,应该实时传回地面,这样无需在出现事故之后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进行寻找.
                  ②所谓黑匣子,就是一种飞行数据记录仪.黑匣子的外壳坚实,为长方体,约等于四、五块砖头垒在一起一般大.黑匣子被漆成明亮的桔红色,这种明亮显眼的颜色,以及记录仪外部的反射条件,都使得事故调查员们可以在飞机失事后很快地找到记录仪,特别是当飞机坠落在水上时.为了承受飞机坠毁时的猛烈撞击和高温烈焰,黑匣子的外壳具有很厚的钢板和许多层耐热防冲击保护材料. 根据欧洲的标准,黑匣子必须能够抵受2.25吨的撞击力,在1100℃高温下10小时仍不会受损.即便飞机已完全损坏,黑匣子里的记录数据也能完好保存.
                  ③“黑匣子”是一位墨尔本工程师在1958年发明的.1908年,美国发生了第一起军用飞机事故.此后,随着飞行事故不断发生,需要有一种追忆事故发生过程原因的仪器.二战期间,飞行记录装备仪器在军用飞机上应用,后来又用到民航飞机上.飞行记录仪之所以被称为“黑匣子”可追溯到1954年,当时飞机内所有的电子仪器都是放置在大小、形状都统一的黑色方盒里.
                  ④大多数的飞机上安装的黑匣子有两种.一是称为飞机数据记录器的黑匣子,专门记录飞行中的各种数据,如飞行的时间、速度、高度、飞机舵面的偏度、发动机的转速、温度等,共有30多种数据,并可累计记录25小时.起飞前,只要打开黑匣子的开关,飞行时上述的种种数据都将收入黑匣子内.一旦出现空难,整个事故过程中的飞行参数就能从黑匣子中找到,人们便可知道飞机失事的原因.另一种称为飞行员语言记录器的黑匣子,就像录音机一样,它通过安放在驾驶舱及座舱内的扬声器,录下飞行员与飞行员之间以及座舱内乘客、劫机者与空中小姐的讲话声,它记录的时间约为2个小时,录完后,会自动倒带从头录起,若发生空难,之前的两个小时会被完整保留,并持续发出讯号,直到断电为止.
              (1)选文开头由马航航班失联事件写起,有什么作用?
              (2)根据文章第②段内容填空
              黑匣子是一    的桔红色的飞行数据记录仪.
              (3)下面句子中括号里的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黑匣子外壳坚实,为长方体,【约】等于四、五块砖头垒在一起一般大.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5)时至今日,历时两个月的搜索,失联的马航MH-370航班黑匣子仍未找到,从中可以暴露出现在大多数航空公司使用的黑匣子存在着一些弊端,请结合内容说说这些黑匣子在使用上还存在什么问题?
            •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植物也有血液
                                                 张晓天
                  人们都知道动物有血液,而且绝大多数动物的血液是鲜红色的,当然,也有极少数物种的血液呈其他颜色.同时,动物的血液还分为不同的血型,人的血型就可分为A型、B型、AB型及O型.但你是否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植物也有“血液”,那就是它的汁液,它们也有不同的颜色.更令人称奇的是,植物也有血型.
                  植物的血液
                  植物“血液”的颜色多种多样,有的是透明的,有的呈乳白色,有的与人血一样为鲜红色;有的呈流质状,有的很粘稠;有的芳香四溢,有的臭气熏天.
                  牛奶树是一种生长在巴西境内,亚马孙河流域的树木,当地居民戏称它为“哺乳女神”.只要割破它的树皮,就会有大量的白色乳汁流出,颜色和味道都很像牛奶,其成分含糖、蛋白质和脂肪,也与牛奶相似.当地人把它的汁液煮沸,再加上白糖,就成了美味可口的饮料.
                  箭毒木生长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里,这些树木的汁液含有剧毒,“见血封喉”.这种树的树皮里有一种白色浆液,如果误入眼睛,就会造成失明;如果误食,就会造成心脏麻痹而导致死亡.因此,当地猎人常常把这种白色浆液涂抹于箭头上,用于猎杀野兽.
                  在我国广西、云南等地,有一种专门依附于其他树木生长的藤木本植物--鸡血藤.如果用刀将其砍断,它就会流出一种棕红色的汁液.更奇怪的是,这种汁液的颜色还会慢慢改变,逐渐变成鲜红色,就像杀鸡刚流出的鸡血颜色,“鸡血藤”因此得名.经科学家研究分析,它的“血液”含有鞣质、还原糖等物质,有极高的药用价值,用它制成的药物,如鸡血藤膏、鸡血藤片等,都有散气、活血和止痛的功效.
              原产于加那利群岛的龙血树,是一种百合科的小乔木.这种树木高10多米,树干很粗.龙血树的茎干受伤后,会流出一种暗红色的液体,这是该树的树脂.人们常常将这些树脂用于医学和美容.
                  为人类造血
                  人类的血型,是指血液中红血球细胞表面分子结构的类别.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为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并排出废物.科学家发现,植物体内也有类似于人体的附在红细胞表面的血型物质,即血型糖.人的血型是由血型糖决定的,植物体内也有和人类血型物质相同的东西,其中以红色果实的植物中数量最多.科学家还发现,大多数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中都含有血型物质,并且植物的血型物质在果实成熟和发育过程中,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待果实成熟时,血型物质含量达到最高值.
                  在玉米、油菜和烟草等植物体中,含有类似于人体血红蛋白的基因.这表明植物也有造血功能!如果再把铁原子加入其中,就能够制造出人体所需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人体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易与氧原子发生结合和分离,因此具有输氧的功能.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认为利用植物制造人体所需要的血液将会成为现实.
                  科学家已经利用植物培育了两种血液产品,通过临床试验,已经可以帮助患有血友病的患者,这些血液产品能帮助人体内的血液快速凝结.科学家指出,目前使用的血液凝结药物,是用人的血浆或哺乳动物的细胞制造出来的,成本比较高,而且使用人或动物细胞制造出来的血液药品,有传染艾滋病毒、肝炎病毒的危险.如果使用从植物培育出来的血液产品,不仅可以避免疾病的传染,成本也相对低廉.植物或将会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血库.
                                                                       (选自《科学24小时》,有删节)
              (1)从全文看,植物的“血液”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2)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①原产于加那利群岛的龙血树,是一种百合科的小乔木.这种树木高10多米,树干很粗.龙血树的茎干受伤后,会流出一种暗红色的液体,这是该树的树脂.
              ②人类的血型,是指血液中红血球细胞表面分子结构的类别.
              (3)语言准确是说明文的基本要求之一,请从下面句子中任选一句,作具体分析.
              ①从某种意义上说,植物也有“血液”,那就是它的汁液,它们也有不同的颜色.
              ②科学家还发现,大多数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中都含有血型物质,并且植物的血型物质在果实成熟和发育过程中,从无到有,并逐渐增多,待果实成熟时,血型物质含量达到最高值.
              (4)要实现用植物为人类造血,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与目前使用的动物血液产品比,植物“血液”有哪些优势?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植物的“血液”是指一些植物体含有类似于人体血红蛋白的基因,具有一定的造血功能的汁液.
              B.产于巴西的牛奶树和产于加那利群岛的龙血树流出的白色乳汁和暗红色液体,就是这些植物的“血液”.
              C.由于一些植物具有造血功能,科学家已经利用植物制造出了人体所需要的血液产品.
              D.现在使用的动物血液产品有传染艾滋病、肝炎病毒的危险,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取之不尽的植物血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