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但总以为读一本好书,是面对着一处好风景,感受其间流露出来的或粗犷豪放或纤巧秀弱,或深远空灵或雄伟磅礴的风韵。当与我心有不可遏制的“戚戚焉”时,人达到心kuànɡ神怡、养心浴德的境地恐怕就不再是难事了。 此时,书已超脱出它本身的价值,婉若一个睿智的长者,一个推心置腹的朋友。他面你而坐,娓娓而谈;睛动睫转之间,便可得“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好处了。
              (1)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流 (      )             磅 (       )               心kuànɡ神怡(    )
              (2)划线句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不可遏制”中“遏制”的意思是________;“娓娓而谈”中“娓娓”的意思是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但总以为读一本好书,是面对着一处好风景。
            • 2.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世界的第三级,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hū(   ),在荒漠的zhě(  )皱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zhě(     )皱              谷(     )              疏hū(   )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应改为             

              (3)文中“寂寥”一词的意思是:                                                        

              (4)联系上下文,将划线句子由陈述句改为其他语气的句子。

            • 3.

                                                                                                                         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1) 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的什么特点?

                                                                                                

              (2) 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3)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4) 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4.
              文学里的塘栖
              材料一

              丰子恺 (1898-1975),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翻译家。丰子恺的散文随笔崇尚朴实自然,从平凡平常中流露率真纯情,个中蕴含他对万物丰富的爱和他的傲骨。《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先生的主要散文选。书中所选作品,字里行间无不折射出江南水乡独具的自然风貌和民俗乡情,揭示了某些人生的这里。
              材料二
              塘栖
              丰子恺
                  ⑴夏目漱石的小说《旅宿》,有这样的一段:“像火车那样足以代表二十世纪的文明的东西,恐怕没有了。把几百个人装在同样的箱子里蓦然地拉走,毫不留情。被装进在箱子里的许多人,必须大家用同样的速度奔向同一车站,同样地熏沐蒸汽的恩泽。别人都说乘火车,我说是装进火车里。别人都说乘了火车走,我说被火车搬运。像火车那样蔑视个性的东西是没有的了。……”
                 ⑵我翻译这篇小说时,一面非笑这位夏目先生的顽固,一面体谅他的心情。在二十世纪中,这样重视个性,这样嫌恶物质文明的,恐怕没有了。有之,还有一个我,我自己也怀着和他同样的心情呢。从我乡石门湾到杭州,只要坐一小时轮船,乘一小时火车,就可到达。但我常常坐客船,走运河,在塘栖过夜,走它两三天,到横河桥上岸,再坐黄包车来到田家园的寓所。这寓所赛如我的“行宫”,有一男仆经常照管着。我那时不务正业,全靠在家写作度日,虽不富裕,倒也开销得过。
                 ⑶客船是我们水乡一带地方特有的一种船。水乡地方,河流四通八达。这环境娇养了人,三五里路也要坐船,不肯步行。客船最讲究,船内装备极好。分为船梢、船舱、船头三部分,都有板壁隔开。船梢是摇船人工作之所,烧饭也在这里。船舱是客人坐的,船头上安置什物。舱内设一榻、一小桌,两旁开玻璃窗,窗下都有坐板。那张小桌平时摆在船舱角里,三只短脚搁在坐板上,一只长脚落地。倘有四人共饮,三只短脚可接长来,四脚落地,放在船舱中央。此桌约有二尺见方,叉麻雀也可以。舱内隔壁上都嵌着书画镜框,竟象一间小小的客堂。这种船真可称之为画船。这种画船雇用一天大约一元。(那时米价每石约二元半。)我家在附近各埠都有亲戚,往来常坐客船。因此船家把我们当作老主雇。但普通只雇一天,不在船中宿夜。只有我到杭州,才包它好几天。
                 ⑷吃过早饭,把被褥用品送进船内,从容开船。凭窗闲眺两岸景色,自得其乐。中午,船家送出酒饭来。傍晚到达塘栖,我就上岸去吃酒了。塘栖是一个镇,其特色是家家门前建着凉棚,不怕天雨。有一句话,叫做“塘栖镇上落雨,淋勿着”。“淋”与“轮”发音相似,所以凡事轮不着,就说“塘栖镇上落雨”。且说塘栖的酒店,有一特色,即酒菜种类多而分量少。几十只小盆子罗列着,有荤有素,有干有湿,有甜有咸,随顾客选择。真正吃酒的人,才能赏识这种酒家。若是壮士、莽汉,象樊哙、鲁智深之流,不宜上这种酒家。他们狼吞虎嚼起来,一盆酒菜不够一口。必须是所谓酒徒,才可请进来。酒徒吃酒,不在菜多,但求味美。     ▲    。( A.饮一饮花雕,尝一尝嫩笋,其味无穷  B.呷一口花雕,嚼一片嫩笋,其味无穷) 这种人深得酒中三昧,所以称之为“徒”。迷于赌博的叫做赌徒,迷于吃酒的叫做酒徒。但爱酒毕竟和爱钱不同,故酒徒不宜与赌徒同列。和尚称为僧徒,与酒徒同列可也。我是个酒徒,故能常识塘栖的酒家。我吃过一斤花雕,要酒家做碗素面,便醉饱了。算还了酒钞,便走出门,到淋勿着的塘栖街上去散步。塘栖枇杷是有名的。我买些白沙枇杷,回到船里,分些给船娘,然后自吃。
              ⑸在船里吃枇杷是一件快适的事。吃枇杷要剥皮,要出核,把手弄脏,把桌子弄脏。吃好之后必须收拾桌子,洗手,实在麻烦。船里吃枇杷就没有这种麻烦。靠在船窗口吃,皮和核都丢在河里,吃好之后在河里洗手。坐船逢雨天,在别处是不快的,在塘栖却别有趣味。因为岸上淋勿着,绝不妨碍你上岸。况且有一种诗趣,使你想起古人的佳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古人赞美江南,不是信口乱道,却是亲身体会才说出来的。江南佳丽地,塘栖水乡是代表之一.我谢绝了二十世纪的文明产物的火车,不惜工本地坐客船到杭州,实在并非顽固。知我者,其唯夏目漱石乎?                                     1927年
                                                              (选自《缘缘堂随笔》有改动)
              (1) 在丰子恺的艺术中,文学与绘画互为贯通。以下漫画中,主旨意境与本文最为相通的是(   )
                                                                           
               
              (世上如侬有几人)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前面好青山,舟人不肯住)
                    A                                                       B                                                              C   
              A. A              B. B C. C D. D
              (2) 阅读第⑷段,根据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 有读者认为:作者在第⑷段画线处发了许多议论,很有拖沓啰嗦之感。你是否赞成这种说法?如果赞成,请联系语境,对原句做出修改。如果不赞成,请联系全文,阐述理由。
              (4) 以下是对丰子恺作品的评论,请选取一句,结合《塘栖》,引用实例,加以证明。
              A.他的随笔是艺术家的著作。他得到江南市镇文化的熏陶,将日常物质生活艺术化。任何琐屑轻微的事物,一到他的笔端,就有一种风韵。
              B. 丰子恺的散文只用平常的字句,务求明白,不喜欢装修粉饰,文字有一种朴讷而又明亮的味道,未必字字珠玑,却是句句含情,妙趣横生。
            • 5.

              (二)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解释下列句中带下划线词。
              (1) 竹柏影也  盖 (        )  

              (2) 入则无法家士   拂 (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想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所描绘的情景,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怎样的情感?(3分)
                                                                                              

                                                                                                     

              (4) (乙)文的最后一句话“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作用是什么?这句话对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启示?

                                                                                             

                                                                                               

            • 6.
              根据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黑夜是凝滞的岁月,                     但也不畏惧这空kuàng的拒绝。

                岁月是流动的黑夜。                     只要心灵饮着热血,

              你停在门口,                           未来就没有diāo残的季节!

                回过头,                               秋风摇荡繁星,

                递给我短短的一瞥。                     哦,

                这就是离别吗?                         那是永恒在天空书写;

                难道一切都将被忘却?                   是的,

                像炫丽的秋天过去,                     一瞥就足够了,

                到处要蒙上冷漠的白雪。                 我已该深深把你感谢。

                我珍爱果实,                          

                (选自顾城《秋天》)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一(    )             空 kuàng(    )           diāo残(    )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的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凝滞”的意思是            

              (4)将诗歌中画线句改为陈述句。

                                                                                                

            • 7.

              【三】《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日星隐        曜:                  (2)国怀乡      去:           

              (3)沙鸥翔          集:                  (4)宠辱忘      偕:           

              (5)予尝古仁人之心  求:           

              (2) 翻译下列句子。

              (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②段中,“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水的“美”.
              B. 选文①.②两段在内容和情感上形成了对比.
              C. 选文第②段中画横线句子的停顿是“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D. 最后一句“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仁人同道的思想感情,也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4) 请结合名人事例,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
            • 8.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打碎的体温表
              毕淑敏
                   ①小时家中有一枚精致的体温表,它装在一支粗糙的黑色钢笔套里。大约七八岁的我,对天地万物都好奇得恨不得吞到嘴里尝一尝。我跳皮筋回来,经过镜子,偶然看到自己的脸红得像在炉膛里烧好可以夹到冷炉子里去引火的炭煤。我决定给自己测量一下体温。
                   ②我拧开黑色笔套,很利索地把它夹在腋下,耐心地等待了五分钟,小心翼翼地拿出来,像妈妈一样眯起双眼把它对着太阳晃动。
                   ③我什么也没看到,体温表如同一条宁澈的小溪,鱼呀虾呀一概没有。
                   ④我百般不解,难道我已成了冷血动物?对啦!妈妈每次给我夹表前,都要把表狠狠甩几下,我拈起体温表,全力甩去。我听到背后发生犹如檐下冰棱折断般的清脆响声。回头一看,体温表的扁杏仁裂成无数亮白珠子,在地面轻盈地游动……罪魁是缝纫机板锐利的折角。
                   ⑤怎么办呀?妈妈非常珍爱这支温度表,不是因为贵重,二是因为稀少。那时候,水银似乎是军用品,极少用于寻常百姓,体温表就成为一种奢侈。楼上楼下的邻居都来借用这只表,每个人拿走它时都说:请放心,绝不会打碎。
                   ⑥现在,它碎了,碎尸万段。我祈祷自己发烧,高高地烧。我知道妈妈对得病的孩子格外怜爱,我宁愿用自身的痛苦赎回罪孽。
                    ⑦妈妈回来了。我默不作声。我把那只空钢笔套摆在最显眼的地方,希望妈妈主动发现它。我坚持认为被别人察觉错误比自报家门要少些恐怖。
                   ⑧妈妈忙着做饭。我的心越发沉重,仿佛装满水银。实在等待不下去了,我飞快地走到妈妈跟前,大声说:“我把体温表给打碎了!”
                   ⑨妈妈狠狠地把我打了一顿。那支体温表消失了,它在我的感情里留下一个黑洞。潜意识里我恨我的母亲──她对我太不宽容!
                   ⑩不久,我病了。我像被人塞到老太太裹着白棉被的冰棍箱里,从骨头缝里往外散发寒气。“你可能发烧了。”妈妈说,伸手去拉缝纫机的小屉,但手臂即僵在半空。妈妈用手抚摸我的头。她的手很凉,指甲周旁有几根小毛刺,把我的额头刮得很痛。
                   ⑪“我刚回来,手太凉,不知你究竟烧得怎样,要不要赶快去医院……”妈妈拼命搓着手指。
                   ⑫妈妈俯下身,用她的唇来吻我的额头,以试探我的体温。母亲是严厉的人。在我有记忆以来,从未吻过我们。这一次,因为我的过失,她吻了我。那一刻,我心中充满感动。
                   ⑬妈妈的口唇有一种菊花的味道,那时她患很重的贫血,一直在吃中药。可是妈妈还是无法断定我的热度。她扶住我的头,轻轻地把她的额头与我的额头相贴。她的每一只眼睛看定我的每一只眼睛,因为距离太近,我看不到她的脸庞全部,只感到一片灼热的苍白。 她的额头像碾子似的滚过,用每一寸肌肤感受我的体温,自言自语地说:“这么烫,可别抽风……”
                   ⑭我终于知道了我的错误的严重性。
                   ⑮后来,弟弟妹妹也有过类似的情形。我默然不语,妈妈也不再提起。但体温表树一样栽在心中。
              (1)本文存在一条感情线索,请把它找出来。
                  看到体温计,心里 ______ →打碎体温计,备感 ______ →妈妈狠狠地把“我”打了一顿,潜意识里 ______ →妈妈用身体为“我”量体温,“我”心中 ______ 。
              (2)揣摩句中加点词语,品味其深刻的内涵。
                  那支体温表消失了,它在我的感情里留下一个
                  妈妈说,伸手去拉缝纫机的小屉,但手臂随即在半空。
              (3)第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⑬段中的划线句子。
              (5)选文结尾写道:“但体温表树一样栽在心中。”试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栽”包含着哪些内容。
            • 9.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 或异二者之(        )    ⑵ 进亦忧,退亦忧。(         )

              ⑶ 先帝不以臣卑鄙(         )  ⑷ 甲已足(         )   ⑸ 斟酌损(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⑴ 微斯人,吾谁与归?   ⑵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 【甲】文中作者认为“为官者”应有“               ”的情怀,【乙】文中表现了作者“                       ”的人生志趣。
              (4) 选文【甲】、【乙】都提到了“忧”,请你谈谈对两位作者“忧”的理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