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父亲的雨

              谢宗玉

              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垅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⑦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⑧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

              (1) 文中画线句“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请用第一人称,以父亲的口吻描写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篇文章在材料选择、语言表达、形象刻画、情感体现等方面都有亮点,请自选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写作提示:①赏析时请避开文中画线句;②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阅读《不要嘲笑有梦想的人》,回答下列小题。

              不要嘲笑有梦想的人(罗光太)

              杨安民是我的初中同学。平凡、本分、成绩垫底的他在班上默默无闻,就像“隐形人”一样,明明在眼前,也会让人熟视无睹。同学两年,我都没有和他说过几句话。

              临近毕业的最后半年,我们同桌了三个月时间。我不喜欢他,也看不起他,觉得他笨。那时面对呼啸而来的中考,大家都争分夺秒,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在最后兵荒马乱的冲刺阶段,老班为了增强大家的自信心,也为了让大家更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召开了最后一次主题班会:我的理想。

              毕竟要初中毕业了,大家说到理想时,都有些难为情,再不会像小学时那样天真,一开口,就是要当科学家、文学家、画家,讲一些遥不可及的宏大梦想。我们先是谦虚,然后闪烁其词,面对未知的人生,都不很明确自己真正的理想,但因为成绩还不错,比较有底气,说出的理想都比较让人羡慕。大家轮流而上。掌声阵阵。

              轮到杨安民时,他刚站起来,窃窃私语的教室里突然就传来一阵喧闹的哄笑声。我明白那些笑声的内容:杨安民成绩那么差,能混到一张初中毕业证书就不错了,他还能有什么理想呢?让他讲理想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他的脸倏地涨得通红。但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坚定地走上了讲台。可能是紧张吧,他的声音有些颤抖,他说:“我以后……以后要开一家属于我自己的汽车维修店。”他把“汽车维修店”几个字讲得铿锵有力。“呃,看不出来,杨安民同学理想蛮远大的,想当大老板呀?”“杨老板,那以后我们找你修车,能不能打折呀?”各种嬉笑声伴着此起彼伏的调侃很快就将杨安民淹没了,根本没有人相信,默默无闻的“隐形人”杨安民以后能当老板,会开起一家属于他自己的汽车维修店。

              “我说的是真的,我喜欢修车。”杨安民在大家的嘲笑声中再次肯定了自己的理想。但没有人理睬他,谁都当他在做“白日梦”。一个成绩垫底的学生还想当汽车修理店老板?他以为当老板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吗?

              主题班会结束后不久,中考也接踵而来,我们在嘲笑杨安民的时光里结束了初中岁月。中考后,我听同学说,杨安民考得很差,只能读技校。意料之中的事,我没有一点惊讶。我考上了重点高中,三年后参加高考,成绩不大理想,只上了一所二本院校。四年后大学毕业,考研不中后就开始马不停蹄地找工作。在忙碌的生活中,与以前的老同学渐行渐远。

              在日渐繁琐的生活中,我们早已遗忘了自己最初的理想,每天都是为了生活而工作。其实在青春年少时,我们都曾有过自己的梦想,只是未来那么遥远,我们没有勇气说出口,害怕被人嘲笑。

              没有想到多年以后,我会在杨安民的汽车修理店里与他相遇。看见他时,我们彼此都愣住了,过了一阵才相认。他热情地与我拥抱,然后招呼我到他的会客厅说话。我们聊起了青春年少时的岁月,聊起了曾经的梦想。他说,他初中毕业后去了技校学汽车修理。后来就先在别人的汽车修理店里打工,并且一直在筹备资金、积累经验。“我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并且在付诸行动,三年前,我终于开起了自己的第一家汽车修理店。”杨安民平静地说,他的目光坚毅且充满自信。

              眼前的杨安民让我疑惑,他就是以前班上那个平凡、本分、成绩垫底的“隐形人”吗?如今,杨安民已经开了三家汽车修理连锁店,经营得风生水起,生意红火。他说他的第四家店也在筹备中了。在他说话时,我的思绪却开始游移,久远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那时我们都在嘲笑他的理想,觉得他是在做“白日梦”。然而,在流逝的岁月中,经过多年的努力打拼,当年的同学中唯有他一个人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有梦想的人是值得尊重的,而能够一步步脚踏实地去实现自己梦想的人更值得尊敬。看着眼前的杨安民,我想到了自己,意识到自己是该重拾梦想的时候了。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叙写的主要内容。

              答:                                                              。

              (2)读完全文,你觉得杨安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对他的认识和感情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请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那时我们都在嘲笑他的理想,觉得他是在做“白日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请揣摩文中画线句子,说说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提示: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你也正值青春年少,读完本文,一定会从“我”和杨安民的经历中得到启发。请写出你得到启发。(任选一个角度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列《济南的冬天》选段,完成下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 用一句话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2) 选文第一段文字围绕哪个字描绘雪后山景?写景又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的?找出表示方位的词语。

              (3) 语段中加横线的“秀气”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赏析下列语句。

              ⑴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⑵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 4.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 回答下列各题

              (1)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2)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3)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4)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5)“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6)“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7)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8)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9)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10)“人都到那里去了!”

              (11)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12)“读书!”

              (13)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14)“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__  ___,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__  ___……”

              (15)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16)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1) 选文第(3)段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人物的哪种描写方法?从中可看出老先生是怎样的人以及“我”对他有什么态度?(老先生给我的印象及我对他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文段,用简要的语言概括(9)-(16)段中“我”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几个生活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同样是读古文,作者写孩子们读书的内容没有用标点,而写先生读书的内容却不但用了标点,还加上了“呢”、“噫”、“嗬”等语气词,这是为什么呢?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句中有丰富的言外之意,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别把我当陌生人

              ⑴“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⑵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
                  ⑶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⑷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机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⑸“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⑹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⑺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⑻“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⑼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 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
                 ⑽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 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⑾于是,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⑿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⒀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1) 请根据提示,将选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刚进包厢时,忐忑→深夜包厢门被打开时,(         )→想给孩子零食时,(       )→快到终点站时,(           )→ 与小姑娘分手时,(            )。

              (2) 文中第⑼自然段写“我”的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原因是什么?

              (3) 结合语境,品析词句。

              ①那颗荔枝,我一直在手里,舍不得吃。(品味带横线的词)

              ②“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赏析句子)

              (4) 请说说本文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5) 文章的题目“别把我当陌生人”你是怎样理解的?读完文章你有何感想?

            • 6.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①往先:先去表明意图。②愿以境内累矣:希望把国内政事托付于你,劳累你了。③巾笥(sì):“巾”“笥”都活用为动词,即装在竹箱里用巾盖住。④曳:拖着。⑤涂:泥。⑥往矣:去吧。

              (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提示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

              (1)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_______________

              (2)比喻前程远大。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甲】文中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乙】文中,庄子对两位大臣诉说神龟的故事,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 8.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注] 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 下列划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知创业

              (3)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对两文内容和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5) 对两文写作手法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傅说 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    
              B.困于心, 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梗塞,不顺 
              C.创业与守成 难?        孰:哪一个    
              D.人恒 ,然后能改  过:过去 
            • 9.

              钱学森49年没挪窝

              苗向东

                 ①钱学森去世时,人们到他家吊唁,方才发现他住的地方太简陋了。

              ②那是位于北京航天桥附近的航天部大院,是一片老式普通红砖旧楼。钱老家门厅很小,最多只能站4个人,而钱老整套住房的面积竟然还不到100平方米。墙上还有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留下的裂纹和加固筋。他的家具也极其简单,还有印着“中国科学院”的红漆金属铭牌,这些家具是早年发的,后来折价给住户的。他家中最多的家具是书柜,将近五十个。蒋英说:“我不羡慕人家装修这、装修那的。教授的家就应该是这样的,都是书。”于是房间更显得狭小了。人们不禁疑惑:难道这位大科学家、全国政协副主席就一直住在这样的蜗居里?这套房子和钱学森的职务地位太不相称了吧。

              ③1949年钱学森带着新婚妻子蒋英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并在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拥有了一栋洋房。之后钱学森想回国时却被美国政府软禁,那几年他们全家一夕三惊,为此经常搬家。他雇用了一家搬家公司,把钢琴、盘碟、床上用品、书籍,甚至还有一个洗碗机全部打包,准备用船送回中国。五年后钱学森才得以回国,开始住在北京饭店。不久,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当时,力学研究所尚在筹建中,没有办公楼,数学研究所挤出了几间办公室供力学研究所使用。于是钱学森一家也就被安排住在离数学研究所不远的一套三居室宿舍。

              ④后来,钱学森被任命为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副院长。他的工作重点从力学研究转移到火箭和导弹技术的研究,他搬进航天大院的这幢公寓楼里。本来钱老夫人蒋英在音乐学院当教授,也遇到过很多次分房的机会,但是蒋英也是都让给别人。

              ⑤随着钱老地位的提高,职位的提升,贡献的增大,1970年钱老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组织和领导多次按照标准要给他换大的新的房子,可是都被他拒绝了。钱老说:“我现在的住房条件比和我同船归国的那些人都好,这已经脱离群众了,我常为此感到不安,我不能脱离一般科技人员太远。”

              ⑥其实后来,科技人员的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于是秘书如实地说:“钱老,现在都90年代了,一般科技人员的住房条件都有很大改善,和您同船回国的许多人都评上院士,住进了新盖的院士楼,您说的那是老皇历了。”但钱老仍然没有答应搬新房。

              ⑦1986年,钱学森当上了全国政协副主席,按照规定要给他建独立的小洋楼,于是组织上又派人来做他的工作:“若有一栋小楼和一个小院,你就可以在院子里晒晒太阳,有利于身体健康。”可是钱老却笑了,说:“我在这儿住了几十年,习惯了,感觉很好,身体很健康。”

                 ⑧可是按规定分配的房子是不要白不要,自己又不要掏一个子,工作人员三番五次请钱老搬家。可是钱老说:“我在这住习惯了,对这地方和旧房子的一砖一瓦都有了感情。另外我知道搬家是很麻烦的事,你们就别折腾我了,你们以后就别再提这个问题了。”话说到这个份上,尽管此后他又担任了两届副主席,真的就没有人再为搬家的事来“烦”他了。

                 ⑨就这样,钱老连同他穿了一辈子的中山装,上学用的牛皮箱、羊皮箱从来都不舍得丢弃,五十年如一日住在老旧的楼房里,一直没有挪窝,过着清贫的生活,到他去世,留下了一世英明。

              (1) 文中有个词统领全文,这个词是      
              (2) 面对多次换房的机会,钱老一家人坚决不搬家的原因有哪些?
              (3) 你认为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4)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在后面跟上一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2007年,钱学森获得“感动中国”人物称号。颁奖词中说:“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2009年10月31日上午,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先生在北京逝世。

            • 10.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②。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③,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⑥方至,造门⑦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选自《世说新语·任诞》)

               【注释】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皎然:洁白的样子。③左思《招隐诗》,表现隐居的乐趣。④戴安道:戴逵,字安道。 ⑤剡(shàn):县名,今浙江嵊县。⑥经宿:一整夜。 ⑦造门:这里是到门口的意思。

              (1) 

              下列句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 

              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无与为乐者  念:想到    
              B.夜乘小船 之 就:拜访、访问  
              C.夜 大雪  大雪:下起大雪    
              D.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但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