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十九世纪中期,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明食品发酵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如今,形形色色的发酵食品在食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回答下列与微生物发酵、培养相关的问题:
              (1)苹果酒清香、明快,风味清爽,它是由果汁发酵产生的。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 ______ 来检验。
              (2)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这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 ______ 。
              a温度控制    b溶氧控制    C.pH控制   d酶的控制
              (3)苹果酒在 ______ 的作用下,经过深层发酵可形成苹果醋;在此过程中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原因是 ______
              (4)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______ 。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来看,豆腐应该属于 ______ 。
              (5)在充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的条件下,乳酸菌仍然不能正常生长,还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 ______ 。应用平板划线法分离乳酸菌时,从第二次划线操作起,每次总是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并划线数次,其原因是 ______ 。
            • 2.

              回答下列以下有关酶的问题:

              (1)由图1曲线,可知: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是一个有关酶的实验,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A

              试管B

              试管C

              1

              加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2

              加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3

              温度处理

              60℃

              100℃

              0℃

              4

              加碘液

              2滴

              2滴

              2滴

              ①表中为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

              ②请指出实验操作步骤存在的问题?_____(单选)

              A.酶的量过少;B.实验步骤顺序错误;C.温度梯度设置过大。

              ③ 该实验能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的颜色?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完成下列相关填空

              (一)某工厂为了生产耐高温植酸酶饲料添加剂,开展了产该酶菌株的筛选、酶的固定化及其特性分析研究,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1)土壤悬液先经80℃处理15分钟,其目的是筛选出             

              (2)在无菌条件下,将经过处理的土壤悬液进行            ,然后涂布于含有植酸钠的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观察到单菌落,其周围出现透明水解圈,圈的直径大小与           强弱相关。

              (3)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         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                的利用率。

              (4)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植酸酶固定在          的介质上称为固定化酶。实验过程涉及两次蒸馏水洗涤反应柱的操作,其中第一次洗涤的目的是除去             

              (二)下图为绵羊多莉克隆过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5)步骤1中若要获得较多数量的卵细胞,通常对母羊注射相关激素使其超数排卵。步骤2可通过降低           浓度,实现对乳腺细胞的营养限制性培养,可以得到大量的          期细胞,从而实现细胞分裂同步化。

              (6)步骤3中科研人员采用         技术进行细胞融合,步骤4通过胚胎体外培养获得胚胎,待发育至              胚胎时进行移植,通常移植至代孕母羊的          部位。

              (7)若要将目的基因导入乳腺细胞中,在扩增目的基因时,除利用PCR技术外,还可将目的基因所在的重组载体导入大肠杆菌中,利用大肠杆菌  ▲ 使其扩增。

              (8)为获得大量的上述克隆羊,可用胚胎成纤维细胞进行体细胞克隆。因为胚胎成纤维细胞可进行           培养,理论上可获得无限只克隆羊。

            • 4.

              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________。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原因是________,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填“尿素”“NH4NO3”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 HPO4,其中KH2PO4和Na2HPO4即可构成缓冲液,维持培养基的_________相对稳定;又能为微生物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_。

              (4)筛选出的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可用含有____________指示剂的培养基鉴定,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培养基。这是由于尿素被分解产生的 ______使pH升高,指示剂将____________,且变色区域越大,表明该菌株分解利用尿素的能力 _______。

            • 5. 某种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一组相关的问题.
              (1)可以将______作为酶活性高低的指标.
              (2)在t1和t5的温度环境中,该酶的活性都极低.这两种环境中酶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温度达到t5时______.
              (3)已知经过t2温度处理的该酶,当温度提高到t3时,其活性随着提高;但不知道经过t4温度处理的酶,当温度降低到t3时,其活性是否可以恢复到较高水平.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对后一个问题进行探究.
              ①取3支试管,编号为A、B、C,各加入适宜浓度的该酶溶液1mL.将A和B设为对照组,分别在温度为t3、t4水浴装置中保温10min;将C作为实验组,其温度处理应是先在______,然后再转移到______.
              ②另取适宜浓度的反应物溶液各2mL,分别加入a、b、c的三支试管中,______.
              ③分别将a、b、c中的溶液对应加入A、B、C内,振荡摇匀后依次在各自温度环境中保温10min,检测各试管中产物的量,记录,比较.
              ④结果预测与分析:
              如果______,则说明随着温度由t4降低,该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如果______,则说明随着温度由t4降低,该酶的活性不能恢复.
              (4)本实验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______.(至少写2点).
            • 6.

              研究人员分别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分解纤维素和尿素的微生物,请就从土壤中获得该两种分解菌的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对于筛选土壤细菌所用的培养基,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

              (1)纤维素酶是纤维素分解菌中的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______酶。细菌可以分解尿素是因为其细胞中能产生__________酶。

              (2)纤维素分解菌分离过程中,完成土壤取样和选择培养后,需经__________,再将样品涂布到用以__________纤维素解菌的培养基上。涂布所用涂布器使用前要进行灼烧以达到__________(消毒/灭菌)的目的。

              (3)为了进一步鉴定尿素分解菌,可在以尿素为唯一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指示剂,如果指示剂变红,就可以准确鉴定。

            • 7.

              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 _____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这两种方法的共性都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法对培养皿等进行灭菌、____________________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无菌技术要求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                __________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5)实验室培养微生物过程中,对于不再使用的菌液或培养基要经过_______处理后,才能进行清洗。

            • 8.

              A.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从黄花蒿中提取出高效杀灭寄生在人体内的疟原虫的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侵入人体后,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

              (1)疟原虫对外界食物的获取方式主要是________,这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__特点。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________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进而侵入红细胞,引发疟疾症状。

              (3)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

              1

              疟原虫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

              100

              2

              加入青蒿素

              56

              3

              仓鼠细胞的线粒体

              不加入青蒿

              100

              4

              加入青蒿

              98

              ①1、2组和3、4组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

              ②1、2组结果表明________;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田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B.为探究大肠杆菌CV101菌株和CV103菌株的营养需求,某团队在营养成分相同的含醋酸盐的培养液中分别接种CV101菌株和CV103菌株,并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统计两种菌株的生长状况。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醋酸盐培养基从物理性质上来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该培养基主要应用是________;从功能上来看属于________培养基。

              (2)由图可知:更适应醋酸盐培养基环境的菌株是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

              (3)若要统计培养30小时后醋酸盐培养基中的CV101活菌数,为保证能在固体培养基上获得单个菌落,接种前,需取1mL该菌液进行________处理。

            • 9.

              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接种1 mL水样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在37℃下经24 h培养,所生长出的菌落总数不得大于100。某兴趣小组对某蓄水池进行细菌总数测定,以了解池水是否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回答下列问题:

              (1)用无菌三角瓶取水样前,取样器(玻璃制品)需使用_____________法灭菌。取水前的这种无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才能用来进行_________操作,冷凝后倒置培养。

              (3)该小组通过滤膜法测定细菌总数,将30 mL水样平均分成3份进行过滤,再将3份滤膜分别放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不同时间所观察到的平板上菌落特征的差异有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点)。为保证可信度,应进行对照实验,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区别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 。

              (4)在37℃下经24 h培养,结果如下表:

               

              平板1

              平板2

              平板3

              菌落数(个)

              370

              350

              380

              据上表结果判断,所取水样测定结果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

              (5)该小组若想检测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目,可将滤膜放在含__________培养基上,计算培养基上______(颜色)菌落的数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