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1)今年全国将有10个省、市、自治区试点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2)江苏省是试点省份之一,在沿江8市20所中小学试点开办京剧课。(3)除此以外,江苏还将鼓励各地区把地方戏种引入教学。(4)这有利于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意识。
              我选择______句,修改后的句子:______
              我选择______句,修改后的句子:______。
            • 2. 下面一段话中,一句有语病,一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在我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后,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②我看不到海伦丝毫的恐惧、凄凉和悲哀,看到的却是她那光明的内心世界、坚强的意志和她那对生活充满着的爱。③我不禁感慨:只要你的心是坚强的,那么,哪怕你永远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你也能感到满世界灿烂的阳光?
              (1)有语病的是第   句。修改: ______ 
              (2)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是第   句,将“ ______ ”改为“   ”。
            • 3. 下列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B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C但我觉得,人们在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的同时,也会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D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 4. 下面语段中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①大足是我国重要的石窟造像之一,始凿于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经五代至宋代达到鼎盛,②大约终成于南宋末期左右,明、清仅有一些零星雕刻。③大足石刻即使主要是佛教造像,④但历代匠师们却发挥了充分雕塑艺术语言的特点,把他们对美的理想融化在造像中,直到今天仍然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①处缺主语,应添加______
              ②处用词重复,应删掉______
              ③处关联词运用不当,应改为______
              ④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______。
            • 5.

              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1)班准备开展一次以“我爱园林”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主题语。

              (2)围绕这次活动,某同学在宣传栏写了下面一则材料,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A]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B]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大约六百多年的历史。[C]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①[A]句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在句末加“________”。

              ②[B]句有语病,应把“________”或“________”删去。

              ③[C]句存在标点误用的问题,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3)在一些园林里,常看到一些游客随意丢弃在池塘中的矿泉水瓶,如果你看到这种现象,你会如何劝阻他们呢?

            • 6.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tuī qiāo)    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    A     (孜孜不倦/饱食终日)。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zhāi yào)    ,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满,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cōng yǐng)      ,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1)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 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入A处。 A处应填               (3) 语段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加以修改。
            • 7.

              下面语段画线处有语病,请改正。

                ①深秋的东营是美丽的季节。012 -2013赛季CBA第八轮常规赛——山东黄金队主场迎战江苏南钢队的比赛在此开赛拉开战幕。比赛一开始,江苏南钢首先发力,取得完美开局。领头羊山东队凭借主场优势,从第二节开始将比分反超,③最终阴险狡诈的山东黄金队以102-100险胜江苏南钢,赢得七连胜

                                                          

            • 8.

              建筑的情态(节选)

              ①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②“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中国古代建筑不仅美在建筑形象,更美在其空间。它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早在东汉,就有《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这是一处很有情趣的庭院空间。诗中一对恋人依依惜别,赠枝叶留念,读来感人。这一情结,以美丽的庭院做背景;但反过来说,这个庭院由于有了如此美的生活而积淀起更多的情态符号。

              ③“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庭院春夜,形态朦胧,动人之至。“半人家”,有一半被月光所照,一半在阴影里,生动无比。在静谧中使人感受到有一股春的暖流弥散在空气中;虫声在夜静人闲之中,更表现出春的气息。若身历其境,仰望夜空,星斗横斜,会令人憧憬,感到时光在流逝,一切都留在这美好的庭院空间中了。

              ④苏州拙政园里有个小园——“海棠春坞”,院子三面围廊,一面是粉墙。靠粉墙处一个花台,上面植数竿修篁,一丛海棠。每当海棠花盛开,给小院增添许多美感。苏轼有诗《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与小院,似乎互为比兴,增色不少。相传这个小院就是仿照《海棠》诗意而作的。三面环廊,意象出自诗中的“月转廊”,表示夜已深。可以说,没有诗情画意之素养,就不会游园,也不懂造园。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全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顺序。 (2) 选出下列对第1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

              A.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形象化是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

              B.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唐诗中感人的艺术形象大多是建筑形象。

              C.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只有形象本身富有诗意,才能使人触景生情。

              D.作者引用唐诗是为了说明中国古代建筑多是诗化、情态化了的。

              (3) 选出下列不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多形成内向性庭院式空间,情态也在其中”这一观点的一项( )

              A.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B.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C.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D.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4) 选文第④段在介绍海棠春坞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5) 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出中国古代建筑的两大特征。
            • 9.

              “绿色”浅层地温能

              ①你听说过“浅层地温能”吗?它是蕴藏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一般小于200米)范围内岩土体、地下水和地表水中,一般低于25℃的热能。浅层地温能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 

              ②我们的地球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巨大的热库,它的资源量非常丰富,其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具有经济价值的浅层地温能大约是现在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45万倍。据专家测算,我国地处北纬30°~42°的许多城市,地下近百米深度内,土壤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是目前国内发电装机容量的3750倍,地下水中每年可采集的浅层地温能能量也有2亿千瓦。

              ③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这种能源的开发利用只需消耗少量的电能,就可以提取大量的能量,也不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等气体,对外界环境影响极小。由于浅层地温能资源无处不在,人们可以就近利用,就地取(排)热,为建筑物浅层地温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能源供暖或制冷,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不发生任何变化。与传统能源相比,可节省大量运输、传输和存放成本。

              ④可见,浅层地温能具有众多的优点,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利用这种比人类体温还要低很多的能源呢?科技人员采用了“热泵”原理。“热泵”和“水泵”类似。大家熟悉“水泵”吧,它是一种利用管道将水从低位抽到高位的机械,只不过“热泵”传递的是热能。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一般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冬季时,我们利用热泵可以把地下的热能“抽”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时,再把室内的热能“取”出来,排放到地下储存起来。这样,可以通过自然和人工等补给方式,保持地温能量的动态平衡,使浅层地温能得以长期循环利用。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水都是传递热能的载体,被加热后以便用来储存热量。由于电流只是用来传热,而不是用来产生热,因此热泵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便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通常情况下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以上的能量。

              ⑤浅层地温能在过去一直被人们忽视,但随着地球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危机日渐凸现,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将会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1) 第①段从“地源热泵空调”谈起,有什么好处? (2) 从文章内容看,“浅层地温能”有哪几方面的优点? (3)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浅层地温能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B.地球内部的总热能约为地球储存的全部煤炭所蕴含能量的1.7亿倍。

              C.我们居住的室内环境和地层土壤中的温度通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温差。

              D.热泵每消耗1000瓦的能量,就可以得到4000瓦的能量。

              (4) 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内容,解决问题。

              材料:据报道,上海世博会的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与众不同,它在世博桩基下埋藏了700千米长的塑料管道。这些管道是"热泵"的一部分。

              问题:世博轴安装的空调系统是如何利用浅层地温能的?

            • 10.

              会龙庄——“西南第一庄”

              尹业光 蒋焰

                 ①在重庆南部的四面山深处,有一座神秘的庞大庄园。它占地约2.05平方米,巍巍三重堂由中轴线贯穿,以复式四合院布局,整体气势磅礴,华贵典雅,与千里之外的紫禁城格局极其相似。

                 ②会龙庄是一个由328根石柱擎起的石木结构建筑群,据传在巅峰时期共有16个院落、27个天井,满园亭台楼阁全是雕梁画柱、绘彩描金,因此享有“西南第一庄”的美誉。

                 ③会龙庄建筑规模庞大,建筑繁多,却丝毫不乱,秩序森然,并且还配有非常完备的防御体系。庄园外曾设有3道围墙,每道间隔10~30米,内两道为土墙,最外一道是酷似长城的石头墙,高4米多,墙顶筑有巡逻用的步道,每隔一段,还分设有小型堡垒,进行重点防御。过去,这座“小长城”绵延数千米,不过遗憾的是,几十年前因四面山水库大修,急缺石料,城墙被拆除了大半,后来,一些村民修房、修路,也来此“就地取材”,致使城墙被毁坏殆尽,仅有零星地基残存。

                 ④外有城墙,内部则有碉楼。全土木结构的碉楼位于庄园东北角,至今保存完好,名为绿堃亭,外形如塔,共  (1)  层,高  (2)  米,墙体厚度达半米以上,并且在每层的四面墙体上,设有不规则的漏斗状枪眼和遮蔽式小窗,能上下左右封锁周边要道。在碉楼一楼的大门后,还有一间密室,用于扼守碉楼大门,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拥有如此强大防御体系的会龙庄,俨然是固若金汤的坚城。

                 ⑤除了城墙与碉楼之外,许多细节设计也同样体现了注重防御的观念。于中堂天井往左而行,穿过几重院落,就来到了庄园中的女眷居所——绣楼。登上木楼梯,会发现二楼全部采用木墙、木地板格局,但鲜为人知的是,绣楼的墙壁中有一道非常隐秘的夹墙,其宽近一米,且连通了整座绣楼的所有房间。平时,夹墙用来储藏贵重之物,关键时刻,它就成了抵御土匪抢夺的有效设施——如果土匪强行进入,女眷和老人、小孩可进入夹墙躲避,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它暗中转移到其他房屋,甚至逃出院外。

                 ⑥这样的暗藏式设计还有很多,比如在碉楼附近的会客厅——会龙轩中,“会龙轩”三字匾额背后,也有一条暗道,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猫着腰穿行于房梁附近,神不知鬼不觉地穿过这座厅堂。在庄园南侧的“鸳鸯池”中,有一座圆形石拱桥,桥肩以巨石砌成台阶,形成隐蔽的中空结构,桥面的正中有一块活动的石板,撬开石板,就可钻进去。靠近水面的位置有4个隐蔽小孔,既是气孔,又能汲水,紧急时刻藏身于此,绝对是土匪意想不到的“安全区”。这座“鸳鸯池”还有一个特色,那就是从会龙庄建成的那一天直到现在,不管干旱还是洪涝,水池始终不枯不溢,令人惊奇。事实上,无论多大的降雨,庄园内的所有天井都不会有积水,其优秀的排水系统,堪称典范。

                 ⑦登上碉楼顶层,从碉楼上俯瞰会龙庄全景,可见全庄严格按照中轴线对称的结构修建,这种格局乃是仿照紫禁城而来,这样一片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华贵典雅而又不失森严气质的建筑群,不同于普通的民宅宗祠,也不同于西南地区常见的豪门巨宅,隐隐有紫禁城的“皇家气势”,因此有人称它为“深山里的紫禁城”。

              (2016年4期《环球人文地理》)

              (1) 素有“西南第一庄”之美誉的会龙庄有什么特点?请引用文中的一个句子回答。

              (1).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会龙庄的防御体系?

              (2) 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绣楼的墙壁中有一道非常隐秘的夹墙,其宽一米,且连通了整座绣楼的所有房间。

              (1).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2).选文③~⑥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