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中的甲、乙、丙分别表示不同条件下测定的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曲线。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改变图中曲线甲所处的温度和pH,在C点时要提高最大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

              (2)若不改变图中曲线甲所处的温度和pH,加入某化学物质后,曲线由甲变为丙,则该化学物质对此反应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变哪些因素可以使图中曲线甲向左移动变成曲线乙?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项)。

              (4)AB段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A、B两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作用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5)若要探究温度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则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为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项)。

            • 2.

              下图1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                                     

              (2)据图1,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图一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1可知表中③处应是_________________,⑧处应是_______________。


              温度(℃)

              A酶活性(mmol·S-1

              3.1

              3.8

              5.8

              6.3

              5.4

              2.9

              0.9

              B酶活性(mmol·S-1

              1.1

              2.2

              3.9

              3.4

              1.9

              0

              (4)图2表示30℃时B酶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他条件相同,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A酶(浓度与B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

              (5)适宜条件下,取一支试管加入A酶和蛋白酶溶液并摇匀,一段时间后加入纤维素,几分钟后加入新制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结果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结合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为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一部分图解,如看到________(答特征)的菌落,说明R型细菌转变成了S型细菌。

              (2)为了充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艾弗里还在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作为对照,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

              (3)后来,赫尔希和蔡斯利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被32P标记的DNA,表明DNA具有________性,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4)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子代噬菌体中找到两条链都被32P标记的DNA分子。________(填“能”或“不能”)在子代噬菌体中找到两条链都是31P的DNA分子。

              (5)艾弗里的细菌体外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共同设计思路都是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地、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 4.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于        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        (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               填“淀粉”或“蛋白质”或“脂肪”)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_______直接计数。

              (3)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设计了如下实验:取试管16支,分别加入等量的脂肪、脂肪酶、缓冲液,混匀,平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0℃、5℃、10℃、40℃下保温相同时间后,检测各试管中的脂肪的分解情况。该实验温度设置的不足之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取5组试管(A~E)分别加入等量的同种脂肪,在A、B、C、D4个实验组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缓冲液和不同量的脂肪酶,然后,补充蒸馏水使4组试管内液体体积相同;E组加入蒸馏水使试管中液体体积与实验组相同。将5组试管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后,测定各组脂肪的分解情况。通过A~D组实验可比较不同实验组脂肪分解情况的差异。本实验中,若要检测加入酶的量等于0而其他条件均与实验组相同时的脂肪分解情况,E组设计___(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其原因是                     

            • 5. (10分)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的淀粉酶主要有α-淀粉酶(在pH3.6以下迅速失活,但耐热)、β-淀粉酶(不耐热,70℃条件下15min后就失活,但耐酸)。以下是以萌发的小麦种子为原料来测定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实验,请回答下列与实验相关的问题。

              [实验目的]测定40℃条件下α-淀粉酶的催化效率。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

              [主要器材]麦芽糖标准溶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试管等。

              [实验步骤](1)制备不同浓度麦芽糖溶液,与斐林试剂生成标准颜色。取7支洁净试管编号,按下表中所示加入试剂,而后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min,取出后按编号排序。

              表中Z代表的数值是______________。

              (2)以萌发的小麦种子制取淀粉酶溶液,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____________,取出后迅速冷却,得到α-淀粉酶溶液。

              (3)取A、B、C、D四组试管分别作以下处理:

              (4)将Al和Bl试管中溶液加入到E1试管中,A2和B2溶液加入到E2试管中,A3和B3溶液加入到E3试管中.C、D试管中的溶液均加入到F试管中,立即将E1、E2、E3、F试管在40℃水浴锅中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分别加入2mL斐林试剂,并经过60℃水浴中加热2min后,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1、E2、E3试管中的颜色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进行比较得出麦芽糖溶液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平均值。

              [讨论]①实验中F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排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从而对结果进行校正。②若要测定β-淀粉酶的活性,则需要对步骤二进行改变,具体的操作是将淀粉酶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获得β-淀粉酶。

            • 6. 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果胶和纤维素,果胶酶能够水解果胶。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处理果泥.以提高果汁产量。某生物学习小组通过测定果泥的出汁量,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实验假设】不同温度条件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不同

              【实验过程】分别在10℃、20℃、30℃、40℃、50℃、60℃、70℃、80℃条件下重复如图

              1的实验操作,并记录果汁量.绘制出图2。

              请分析回答:

              (1)实验操作过程中,果泥与果胶酶混合前后(如①→②所示步骤)设置温度应________(填“不同”或“相同”)。在图2的实验结果中,当温度为________℃时收集的果汁量最多。

              (2)在40℃至80℃范围,随着温度升高,收集的果汁量逐渐减少,结果说明果胶酶的活性逐渐________。酶活性改变的原因是________.

              (3)果胶酶只能催化果胶水解,不能催化纤维素水解,体现了酶的________性。

              (4)从化学本质方面分析,绝大多数的酶是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