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溶液中H2O2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在注射器A中加入体积分数为1%的H2O2溶液5 mL,在注射器B中加入体积分数为2%的酵母菌溶液2 mL;

              ②关闭止水夹,放置在恒温水箱中保温10 min;

              ③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A中的液体匀速推至注射器B中,关闭止水夹,记录注射器B活塞的刻度,5 min后再次记录注射器B活塞的刻度;

              ④改变恒温水箱的温度设置,重复①~③。

              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




              (1)酶之所以具有催化作用是因为它能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对照组的处理是在注射器B中加入与酵母菌溶液等量的__________。H2O2酶的活性则通过5 min内注射器B活塞刻度的____________表示。

              (3)每个温度条件下实验需要重复多次,最后取____________,绘制图乙曲线。

              (4)由图乙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温度对酵母菌溶液中H2O2酶活性的影响是____________。在60℃条件下,H2O2酶的____________被破坏,失去活性。

            • 2. (6分)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在生活实践中常用于酿酒和发面,为了探究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下图安装好并进行了相关实验。请据图分析作答:

              (1)甲、乙两组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分别是    
              (2)甲组实验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  ,乙组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以除去瓶中的  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
              (3)上述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4)若A、B两瓶中的酵母菌溶液起始的种群密度、体积等均相同,按图中装置培养一段时间,则实验结束时两瓶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大小关系是A  B(填“>”或“=”或“<”)。
            • 3.

              在验证唾液淀粉酶专一性的实验设计中,已知:①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后,如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证明有还原性糖的存在。②麦芽糖、果糖和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而淀粉和蔗糖无还原性。

              步骤

              操作方法

              试     管    号

              1

              2

              3

              4


              1

              加入1%淀粉溶液

              2mL

               

              2mL

               


              2

              加入2%蔗糖液

               

              a

               

              2mL


              3

              加入稀释的唾液

               

               

              b

              1mL


              4

              加入蒸馏水

              1mL

              c

               

              d


              5

              恒温处理10min

              37℃

              37℃

              37℃

              37℃


              6

              加入斐林试剂

              1mL

              1mL

              1mL

              1mL


              7

              水浴

              3 min

              3 min

              3 min

              3 min


              8

              观察现象

               

               

               

               


              (1)设1、2管的作用是_________。

              (2)表中a、b、c、d的数值分别是_________。

              (3)本实验中保持试管温度为37℃的原因是__________。

              (4)结果分析:1~4号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_________号,说明唾液淀粉酶使淀粉分解成了还原性糖,而_________号试管未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酶没有将蔗糖分解成还原性糖,从而证明了唾液淀粉酶具有专一性。

            • 4.

              如图所示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请仔细观察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事实。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图中所示标号              表示的物质                             

              (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盐分是经②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3)蟾蜍心肌细胞吸收Ca2+、K、C6H12O6方式不同,若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Ca2+吸收明显减少,但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转运Ca2+            的活动。

              (4)柽柳是泌盐植物,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于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①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柽柳幼苗植株,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K、C6H12O6的溶液中。

              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完全抑制呼吸;

              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K、C6H12O6的吸收速率

              ②实验结论:

              A.若两组植株对Ca2+、K、C6H12O6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

              B.若                                            ,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

            • 5.

              人类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历史源远流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其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主要来源于________。

              (3)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________;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________,再进一步转变为________。

              (4)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________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__色。

            • 6.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1、实验2均在最适条件下进行。实验3其他条件适宜)请分析回答:

              (1)实验1,2,3中的自变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l若温度升高 10℃,加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加Fe3+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____(填“增大”或“减小”)。

              (3)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见表。

              请完成实验设计:

              (1)3,4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①应为                  

              (2)本实验中要探究的自变量是          ,请为该实验拟定一个课题名称:                                  

              (3)本实验的因变量可以通过                  来确定。

              (4)在2,3号试管所研究的问题中,         号为对照组。

            • 7.

              请回答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问题。

              (1)利用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时,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2)设计实验探究Mg2+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            。一段时间后,实验组植物叶片发黄,对照组植物叶片为绿色,原因是                  

              (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时,用         染色,线粒体可被染成             

              (4)在“体验制备细胞膜方法”的实验中,应选择              作为实验材料。

              (5)在探究酶的特性时,蔗糖酶不能催化淀粉水解,说明酶具有        ,与FeCl3相比,过氧化氢酶使过氧化氢的分解更剧烈,说明酶具有               

            • 8.
              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请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2)实验原理:酵母菌(从结构上看,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的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 ______
              (3)实验材料和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带橡皮塞的锥形瓶五只、弯曲玻璃管若干、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凡士林(提示:假设酵母菌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
              (4)实验方法步骤:
              ①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上图(一)、(二)安装好.
              ②C瓶中加入10%的NaOH溶液,图(一)、(二)中 ______ ______ 瓶中分别加入等量酵母菌培养液,图(一)、(二)中 ______ ______ 瓶中分别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上述两组装置的温度适宜且相同).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溶液混浊程度变化情况.
              (5)结果预测和结论:若图(一)、(二)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混浊且图(一)中混浊程度比图(二)中大,则说明 ______
              (6)进一步探究:如果要进一步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中有无酒精,常用试剂是 ______ .若颜色由橙色变为 ______ ,说明有酒精产生.除用澄清石灰水检测CO2的产生情况外,还可以使用 ______ 溶液,看溶液由 ______ 变绿再变黄色的时间长短.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