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 ______ ,其特性有 ______ 、 ______ 等,酶的作用机理是 ______ .
              (2)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 ______ 组.
              (3)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 ______ .
              (4)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 2.
              为了检测某种酶X在37℃时对三种二糖(糖A、糖B、糖C、三种糖均为非还原糖)的作用,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5min后检测每支试管中的单糖和二糖,结果如下表。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单糖
              二糖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______ (写出其中一项)
              (2)从本实验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3)为进一步检测该酶与pH的关系,请用下面所给的材料和实验室中的基本设备,
              设计一个实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材料:酶X,糖A溶液、糖B溶液、糖C溶液(自选一种),斐林试剂,不
              同pH的物质(酸、水、碱)。
              实验步骤:
              ①取三支洁净试管,向三只试管中均加入1mL的酶X溶液,编号为A、B、C。
              ②向A试管中加入1mL酸,向B试管中加入1mL水,向C试管中加入1mL碱摇匀。
              ③将 ______ 溶液各2mL分别注入到A、B、C三只试管中,置于 ______ 中保温5min。
              ④在各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 ______ ,然后水浴加热5min,观察颜色变化。
            • 3.
              凝乳酶能催化乳汁凝固,常用于奶酪的生产.为探究温度对凝乳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取若干试管,分为A、B、C、D、E、F六组,每组两支试管,其中一支试管放入2mL凝乳酶,另一支放入2mL乳汁.
              ②将六组试管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水浴15min.
              ③将每组试管中的凝乳酶和乳汁混合后在原温度下继续水浴,记录凝乳所需时间,结果如下表.
              组别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 7.0 4.0 1.5 4.0 不凝
              请回答问题:
              (1)上述实验结果中,凝乳所需要的时间越短,表明酶的活性越 ______ .
              (2)A组中乳汁不凝固的原因是 ______ .F组中乳汁也不凝固,若将其温度冷却至40℃,乳汁将 ______ (会、不会)凝固,原因是 ______ .
              (3)通过以上实验, ______ (能、不能)得出“凝乳酶的最适温度是40℃”的结论.
            • 4.
              为生产具有特定性能的α-淀粉酶,研究人员从某种海洋细菌中克隆了α-淀粉酶基因(1656个碱基对),利用基因工程大量制备α-淀粉酶,实验流程见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PCR技术扩增α-淀粉酶基因前,需先获得细菌的 ______ 。
              (2)为了便于扩增的DNA片段与表达载体连接,需在引物的 ______ 端加上限制性酶切位点,且常在两条引物上设计加入不同的限制性酶切位点,主要目的是 ______ 。
              (3)进行扩增时,反应的温度和时间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定,下列选项中 ______ 的设定引物有关, ______ 的设定与扩增片段的长度有关。(填序号)
               ①变性温度 ②退火温度  ③延伸温度 ④变性时间 ⑤退火时间  ⑥延伸时间
               (4)下图表示筛选获得的工程菌中编码α-淀粉酶的mRNA的部分碱基序列:

              图中虚线框内mRNA片段包含 ______ 个密码子,如虚线框后的序列未知,预测虚线框后的第一个密码子最多有 ______ 种。
              (5)获得工程菌表达的α-淀粉酶后,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以浓度为1%的可溶性淀粉为底物测定酶活性,结果如下:
              缓冲液 50mmol/L Na2HPO4-KH2PO4 50mmol/L Tris-HCl 50mmol/L Gly-NaOH
              pH 6.0 6.5 7.0 7.5 7.5 8.0 8.5 9.0 9.0 9.5 10.0 10.5
              酶相对活性% 25.4 40.2 49.8 63.2 70.1 95.5 99.5 85.3 68.1 63.7 41.5 20.8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初步判断该α-淀粉酶活性最高的条件为 ______ 。
            • 5.

              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步骤①: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mL 5% 淀粉溶液。

              步骤②: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振荡。

              步骤③:将装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15℃水浴中。反应过程中,每隔1 分钟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 滴碘液显色。

              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此实验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即步骤②前应__。

              (2)纠正该实验的错误步骤后,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当第3组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下表(“+”表示蓝色程度):

              组别

              1

              2

              3

              4

              5

              处理温度(℃)

              15

              25

              35

              45

              55

              结果

              ++

              +

              棕黄色

              +

              ++


              ① 试管中取出的反应物滴加碘液后,呈棕黄色,说明 ____。

              ②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 ________之间。

              (3)该同学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反应时间过长。

              ①为缩短反应时间,请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________。

              ② 若改进前反应时间与反应底物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用虚线表示改进后反应时间与反应底物的量的关系曲线。

            • 6. 分析有关科学探究的资料,回答问题.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除了温度、pH以外,还有些化学物质能使酶活性增加,称为酶的激活剂,而有些化学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甚至丧失,称为酶的抑制剂.如Cl-是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Cu2+是唾液淀粉酶的抑制剂.
              实验试剂:唾液淀粉酶溶液(对唾液进行稀释后得到),3%淀粉溶液,
              碘液,0.3%NaCl,1%CuSO4,1%Na2SO4,蒸馏水.
              实验器材:略.
              实验步骤:
              取4支干净的试管,按照表的设置,加入相应的试剂.将4支试管都放入到温度为①,水浴锅中保温15min.期间每隔1分钟,取样,滴加碘液进行鉴定,观察反应进行情况.
              试管号 1 2 3 4
              唾液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1mL
              蒸馏水 1mL      
              1%CuSO4   1mL    
              1%Na2SO4      
              0.3%NaCl       1mL
              3%淀粉溶液 2mL 2mL 2mL
              (1)请为本实验拟定一个课题______.
              (2)步骤①中设置的温度应为______;表中②③应添加的试剂量分别为______、______.
              (3)请分析设置3号试管的目的______.
              (4)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下列属于需要控制的因素有______.(多选)
              A.淀粉溶液和酶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B.反应的温度和pH
              C.反应开始时间和取样的时间
              D.样液与碘液反应后呈现的颜色的深浅
              (5)若1号试管在第5min时取出的样液,滴加碘液后开始呈现出黄色(碘液的颜色),请预测其它3支试管的鉴定结果与1号试管的不同处.
              2号试管______.
              3号试管______.
              4号试管______.
            • 7. 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_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_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__。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_______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 8.

              低温迫使植物细胞产生大量对细胞有害的过氧化物,如脂质过氧化物(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够消除过氧化物,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研究人员进行了“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实验,实验步骤及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处理

              培养温度
              /℃

              1

              蒸馏水浇灌

              25

              7.3

              2

              9.4

              3

              0.5mmol/L水杨酸浇灌

              5

              10.3

              4

              1.0mmol/L水杨酸浇灌

              5

              11.6

              5

              1.5mmol/L水杨酸浇灌

              5

              13.6

              6

              2.0mmol/L水杨酸浇灌

              5

              8.5

              7

              2.5mmol/L水杨酸浇灌

              5

              7.9

              8

              3.0mmol/L水杨酸浇灌

              5

              6.5

              (1)表中①是 ______ ,②是 ______ ,实验设计时每组取50株水稻幼苗,目的是 ______。 
              (2)本实验自变量为 __________ ,需要控制的无关变量有 ___________ (至少写两个)。 
              (3)组别1和2对照可得的结论是 ______ ,对比组别2~8可得的结论是 ______ 。
              (4)在5℃的环境下,物质的量浓度为2.0mmol/L的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冷性的影响是 ______ (填“增强”或“减弱”)。 
              (5)请根据5℃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完成水杨酸浓度-SOD活性关系的坐标曲线图 ______ 。
            • 9.

              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表: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步骤

              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若步骤

              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 10.

              为探究不同离子对肠淀粉酶(最适pH为8)活性的影响,某同学开展了相关的实验,其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

              试管编号及试剂

              实验步骤   

              1号1% NaCl 溶液/mL

              2号1% CuSO4溶液/mL

              3号1% Na2SO4溶液/mL

              4号蒸馏水/mL

              ①加入试剂

              1

              1

              1

              1

              ②加入pH=8的缓冲液/mL

              1

              1

              1

              1

              ③加入1%淀粉溶液/mL

              1

              1

              1

              1

              ④加入肠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

              ⑤各试管室温下反应2 min

              ⑥加入刚配制好的斐林试剂1 mL

              ⑦将各试管放入盛有50~65 ℃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 min

              ⑧观察、记录结果

              深砖红色(或浅蓝色)

              无砖红色

              浅砖红色

              浅砖红色

              (1)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比较3号与4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2号与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1号与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

              (3)四组实验中属于空白对照的是____号试管的实验。

              (4)实验中加入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步骤⑤和步骤⑥能否对调(即先做步骤⑥,再做步骤⑤)?请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