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研究者选取大麦种子进行萌发及幼苗栽培实验,请分析回答:
              (1)大麦种子萌发初期鲜重增加明显,此时大麦种子内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变化趋势是______(增大、减小或不变)。
              (2)发芽的大麦种子中含有α-淀粉酶,该酶的作用是催化______分解为______分子(填具体名称)。
              (3)为研究大麦幼苗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将大麦幼苗及CO2缓冲液置于透明的密闭玻璃罩内,并将装置置于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装置内植物气体释放速率的变化。那么影响装置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若在上午8:30和下午16:30测得的氧气释放数据相同,能否说明两时间点大麦幼苗的光合速率相等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
            • 2.

              某研究小组想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蚯蚓呼吸速率的差异,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分别以20粒萌发的种子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5min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结果如表1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表1

                              时间/min

                     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mm

              生物

               

              0

               

              5

              10

              15

              20

              25

              萌发的种子

              0

              8

              16

              23

              29

              34

              蚯蚓

              0

              4.5

              9

              11.5

              13.5

              15.5


              (1)装置图中的Y溶液的作用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置乙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后保持注射器的活塞不移动,有色液滴将向_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

              (3)另一组该实验装置每隔5min测量时,将注射器活塞往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待有色液滴回到实验开始时的位置停止,根据活塞移动距离可测出气体的变化量,其中以小麦为材料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注射器量取的气体变化体积/mL

              0

              1.5

              3.0

              4.2

              5.0

              5.5


              分析数据可知该段时间小麦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越来越___________________。

            • 3.

              皇妃芹菜有清热平肝、健胃降压等功效,生长发育受温度影响较大。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不同昼夜温度条件对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其他与自然条件相同,10周后植株生长高度结果如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生长高度/dm

              夜温

              6 ℃

              10 ℃

              14 ℃

              18 ℃

              22 ℃

              26 ℃

              30 ℃

              昼温

              15 ℃

              1.2

              1.3

              3.0

              4.2

              5.2

              3.2

              2.0

              25 ℃

              1.3

              1.5

              4.5

              8.0

              7.0

              6.5

              4.5

              30 ℃

              1.0

              1.3

              2.8

              4.1

              4.6

              3.2

              3.0

              (1)实验结果表明该种芹菜生长的最适昼、夜温度分别是____;在此条件下若升高夜温,植株生长高度都将降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表明:芹菜必须要经过低温诱导才能开花,某同学推测感受低温诱导的部位是茎尖端,验证该推测的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研究发现芹菜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远高于其他非绿色细胞,但ATP的生成量却很低。据此推知,花序细胞呼吸释放的热量__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其他非绿色细胞,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图甲、乙、丙、丁、戊分别表示真核细胞中相关结构与功能的模式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用同位素标记的尿苷(尿嘧啶和核糖的结合物)培养甲图中的细胞,不久在细胞中发现被标记的细胞器除线粒体和叶绿体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2)图甲中的⑥具有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功能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

              (3)丁、戊两图所示的生物膜结构分别存在于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中;乙、丙、丁、戊图所示的生理过程可发生在动物细胞中的是________________;乙、丙、丁、戊图所示的生理过程可产生ATP的是________________。

            • 5.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活性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2个)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

              (3)利用提供的U形管(如图,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________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如果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则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