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图的探究实验,请分析回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顺序: ______ (用箭头和图中序号表示);无氧条件下的装置顺序: ______ (用箭头和图中序号表示).
              ②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 ______ ,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 ______ 代替.
              ③在温度和pH都相同的情况下,影响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______
              (2)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①要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该如何设计? ______
              ②若装置Ⅱ中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装置Ⅲ中红色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是 ______
              ③若酵母菌消耗的O2为3mol/L,而释放的CO2为9mol/L,则酵母菌厌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需氧呼吸的 ______ 倍.
            • 2. 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部分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请据图回答:

              (1)在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中,不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阶段是 ______ (填序号),释放能量最多的阶段是 ______ (填序号).
              (2)1mol葡萄糖在被彻底氧化分解以后,释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 ______ 中,其余的能量以 ______ 的形式散失了.
              (3)反应①、②、③、④、⑤中,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 ______ ,可在酵母菌体内进行的是 ______
              (4)请填写检测酵母菌呼吸产物时所用试剂和颜色反应比较表:
              被检测的物质 试剂 现象(颜色)
              CO2 澄清的石灰水 混浊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______
              酒精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______
            • 3. 酵母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材料,某校学生利用酵母菌探究细胞呼吸方式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酵母菌细胞中产生CO2的具体场所是 ______ .某兴趣小组想探究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a~d)所示:

              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是 ______ .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 ______ 代替,其颜色变化为 ______
              (2)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中,酵母菌呈 ______ 型增长,决定酵母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 ______ .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调查可采用 ______ 的方法.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细胞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可用无菌水进行适当的稀释,但酵母菌却不会吸水胀破,原因是 ______
              (3)在用血细胞计数板(2mm×2mm方格)对某一稀释5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16,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 ______ 个.
            • 4. 现有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无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如实验需要,序号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 ______ ;无氧条件下 ______ .                                            
              (2)乙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培养液(营养物质是葡萄糖)、带线皮塞的锥形瓶两只,100mL烧杯4个、两根弯曲的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清水、凡士林等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图Ⅱ所示安装好,探究酵母菌所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若期待得到准确的实验结论,还必须设计另一个人实验,设计如下(该装置编号为Ⅲ): ______
              (3)若将上述装置Ⅱ和Ⅲ均置于充分有氧条件下,发现Ⅱ装置10分钟内向左移动了8个单位,而Ⅲ装置在相同时间向右移动了1个单位,则酵母菌培有氧呼吸速率为每分钟 ______ 个单位.
            • 5. 如图为探宄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后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30℃温水的烧杯中,用重物拴住,再将整个装置置于30℃的恒温水浴锅中.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应设计一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不同之处是将气球中的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换成 ______ 的培养液.
              (2)实验开始后一段时间内,实验组烧杯中液面没有发生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酵母菌 ______ (填下列字母代号).
              A.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B.只进行了无氧呼吸
              C.既进行了有氧呼吸,又进行了无氧呼吸
              (3)再过一段时间后如果液面发生变化,则变化情况最可能是 ______ (“上升或下降”),原因是酵母菌 ______ (填“有氧”或“无氧”)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引起液面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
            • 6. 如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所设计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锥形瓶中装满了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了适量的酵母菌,将装置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后记录下初始液面的数据,实验过程中液体会进入玻璃管,从玻璃管的刻度上可以读出进入玻璃管的液体量.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与初始液面数据的差值.(单位:mL)
              时间(min) 4℃ 10℃ 20℃ 35℃ 55℃ 90℃
              5 0 0.2 0.4 0.7 0 0
              10 0 1.0 1.3 1.2 0.1 0
              15 0.1 1.9 2.2 2.8 0.2 0
              20 0.2 3.1 3.3 4.4 0.3 0
              25 0.3 4.0 4.5 5.0 0.4 0
              (1)该同学作了以下四种假设,你认为最合理的假设是 ______
              A.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有影响B.温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有影响
              C.氧浓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有影响D.氧浓度对酵母菌无氧呼吸有影响
              (2)假设实验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很低,则表中数据可以反映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 ______ 的量.
              (3)从表中数据分析得知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的温度是 ______ ,实验过程中应该用 ______ 方法控制温度,不可直接加热.对于在90℃条件下的实验数据,你认为得到的原因是 ______
              (4)实验开始前,实验装置必须密封并静置一段时间,以便消耗装置中的 ______
              (5)请写出该实验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反应式: ______
            • 7. 利用如图所示密闭装置进行有关实验,并回答如下问题:(图中E所对应的刻度为起点;D中供选择的溶液还有:蒸馏水、NaHCO3溶液、NaOH溶液)
              (1)若用该装置测定某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不考虑温度、气压等因素的影响),则该装置需要进行适当修改,具体方案是 ______ ;若在该光照强度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图中红墨水滴E并没有移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2)若用该装置(设为甲)测定绿色植物的呼吸速率,则需要将该装置进行 ______  处理,烧杯D中清水应该替换为 ______ .为了排除温度、气压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需要设置对照组(设为乙),其处理方法是 _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类型,还需对该装置进行修改(设为丙,已按要求进行了相关处理).在相同条件下测得甲、乙、丙三个装置中E移动的刻度如表:
              装置
              E移动刻度 0 左移1个刻度 左移1个刻度
              由此可以判断该植物呼吸作用类型是 ______
            • 8. 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的探究是同学们感兴趣的实验,现有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题设要求作答.
              (1)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如实验需要,序号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 ______ ;无氧条件下: ______
              (2)乙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培养液、带橡皮塞的锥形瓶两只、100mL烧杯4个、两根弯曲的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清水、凡士林等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图Ⅱ所示安装好,探究酵母菌所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计另一实验,请指出另一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
              ______
              请预测与结论相符合的现象,并填写在下表空格中:
              序号 装置中红色液滴的移动现象 结论
              装置Ⅱ 装置Ⅲ
              1 ②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③不移动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9. 酵母菌是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种群数量变化的理想实验材料,以下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围绕酵母菌进行的系列探究实验,请根据题设要求作答.

              (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 ______ ,所以可用来探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到一些特殊的颜色反应,如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是 ______
              (2)下图是甲兴趣小组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装置中底物(葡萄糖)充足且温度适宜,红色液滴可随容器中气体量的变化而发生移动.若装置1中液滴 ______ ,装置2中液滴 ______ ,则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又进行无氧呼吸.
              (3)乙兴趣小组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了相关实验.血细胞计数板的形状如下图所示,每个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格组成,容纳液体总体积为0.1mm3
              ①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试管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这种方法称为 ______ 法.
              ②下列关于本实验的部分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______
              A.从静置试管中直接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
              B.在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培养液
              C.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统计相邻两边及其顶角
              ③某同学将1mL酵母菌样品加9mL无菌水稀释后进行观察计数,如果观察到上图所示a、b、c、d、e 5个中方格内共有酵母菌48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酵母菌 ______ 个.
              ④如表是乙兴趣小组记录的实验结果:
              时间 第1天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酵母菌数(万个/mL 32 127 762 824 819 821 820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 ______ 型增长.从第4天开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基本停止,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素: ______ (举一例).
            • 10. 根据以下实验内容回答问题:
              ①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 ②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 ③大豆种子中蛋白质的鉴定  ④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⑤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⑥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⑦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完成的是 ______ (填序号),实验中需要水浴加热的有 ______ ,实验过程中用到酒精的是 ______ ,实验过程中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研磨操作的实验有 ______
              (2)在做实验⑥的过程中,第二次加蒸馏水的目的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