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①用于与其它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需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的同化量应包括自身的____________和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某种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过程越激烈,其用于繁殖的能量分配百分比相对就越____________。

              (2)图中情况____________(填A、B、C或D)最可能代表群落演替早期的一般情形,一段时间内,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

              (3)从上图分析,为防治农田鼠害,可考虑引入____________(填“食物竞争”、“捕食”、“食物竞争或捕食”)关系的动物,使其能量分配向情况____________转变,从而达到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的结果。

            • 2.

              在锥形瓶内装入一定量液体培养基,接入N0个乳酸菌之后密封,放在25℃温箱中连续培养若干小时,其间每30分钟测定一次菌数,测得数量变化曲线如下图。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用N表示总菌数,N0表示初始菌数,t表示增殖世代数,乳酸菌数量增长的数学表达式为N=N0*2t(假设生长条件理想稳定,细胞进行二分裂)。当在理想条件下乳酸菌每30分钟繁殖一代,按上式计算,当N0=1000时,连续培养5小时,总菌数可达_________________个;

              (2)在实际培养条件下,乳酸菌增长速度与理想条件下乳酸菌增长速度不同,如果5小时前的总菌数等于活菌数,请在上面的图中将5小时后的活菌数的变化曲线画出来;造成菌群密度变化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养基中不断产生的乳酸来自乳酸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在25℃的条件下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I)、如图1是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图2是该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若图1食物网中戊摄食丁和丙的比例为3:1,丙摄食的两种生物所占比例相等,则戊每增加10 kg生物量,按10%的能量传递效率计算,需要消耗生产者__________kg。

              (2)在图2生态系统的成分中, F属于________。碳是以_________的形式在A和E之间传递的。

              (3)草原上景色宜人,不同地段自然风景各异,从群落空间结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群落的_______结构。过度放牧,草原可能会出现荒漠化,这说明______。从演替的类型来看,因放牧、烧荒引起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__。

              (4)在草原上,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捕猎后者,兔同样能够根据狼的气味或者行为特征躲避捕猎,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的作用。

              (II)、下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

              (5)图示鼠种群在1~5年以_____型曲线增长,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____年。在调查过程中,如果部分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____(偏高/不影响/偏低)。

            • 4.

              下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________。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________。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环境阻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2)若图示物种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的野生扬子鳄,其环境容纳量即K值是指______________。 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Ⅱ、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_(填“K1”“K2”或“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Ⅰ或Ⅱ或Ⅲ)时,此时东亚飞蝗不断地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功能。

            • 5.

              有一片长有马尾松和山毛榉的针、阔叶混交林,逐年对两个树种的存量进行统计,马尾松和山毛榉存量的比值记作C,作出曲线如图1所示。请据图回答:

              图1            图2

              (1)对两树种进行存量统计时使用________法,样方大小为_____m2。两个树种处于竞争平衡状态的年份段是________。

              (2)在a年的优势种是________,在如图2的虚线框中画出d至f时期内这两个物种之间的数量关系曲线图。

              (3)两树种之间的关系体现了群落演替是__________的取代,在演替过程中,某种群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

              (4)由于对木材的需求,人类大量砍伐山毛榉,使马尾松的数量逐渐增多,这体现了人类的活动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

            • 6.

              美国白蛾已经悄然潜入北京地区成为一个严重的生物入侵事件。起初采用喷洒农药的方法进行防治,效果不理想,而且出现了防治效果逐年下降的问题。后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小蜂——“白蛾周氏啮小蜂”,它拥有异常尖锐的产卵器,能刺透美国白蛾坚硬的蛹表皮,将卵产在美国白蛾的蛹内。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白蛾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从A点到C点,在施用农药的初期,白蛾种群密度先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变异是                     (定向或不定向)的,某些白蛾具有抗药性变异。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白蛾起                     作用,这种作用是                     (定向或不定向)的。

              (2)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生物防治害虫的优点是                    

              (3)在该生物防治期中,这种小蜂与美国白蛾之间的关系是                    

            • 7.

              Ⅰ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1)①A、B图中能反映该鱼种的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______。

              ②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    ___有限,种内斗争加剧使种群的增长停止。

              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

              ④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保持这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这种鱼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___水平。

              Ⅱ 如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几种情形,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据此分析:

              (2)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图中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

              (3)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_______(K、K1、K2、O),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_。

            • 8.

              研究人员对某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调查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得到的曲线。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种群增长率在______段最大,e点种群数量比d点____。曲线中d~e段变化表明该生态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它的基础是 __________________ 。

              (2)若将该草原开垦成农田,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将_________。

              (3)图2中,AB段的种群年龄组成类型为____;C点后,该种群死亡率明显增加,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Ⅰ、某一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物量变化如图所示(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它们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2)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会呈现出镶嵌分布,从而形成了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

              (3)b~d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该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三类植物在b~d段的增长方式近似于________型曲线。

              (4)演替过程中,乔木在幼苗阶段为了尽快生长,突破灌木层的遮挡,会表现出顶端优势,这与生长素的____________有关。

              Ⅱ、下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课本上说:“一般地说,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看图理解.这句话,回答下列问题:


              (1)向光生长的幼苗,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_______(高/低)于向光面,_____(大/小)于B点。

              (2)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其侧芽生长素浓度______(高/低)于顶芽,______(大/小)于B点。

              (3)生长素在植物体胚芽鞘内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 10.

              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2)福寿螺和鸭舌草之间构成              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           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            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              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将降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