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河北某地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植物优势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注:上表所示为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后,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变化进行分析的结果。

              请根据图形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该群落发展至第3阶段时,甲、乙、丙之间为________关系。该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应具有________现象。

              (2)在该演替过程中,由于群落的物种数目即________提高,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该群落中某些植物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光照,这说明__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4)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判断刺槐是否发生进化的依据是________,刺槐进化的方向是由________决定的。

            • 2. 切叶蚁切割收集的植物叶片,将含有消化酶的排泄物排在碎叶上,用来培养真菌,然后以真菌作为自己的食物来源.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切叶蚁“培养”的真菌是分解者,能促进碳、氮循环
              B.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能促进叶片中纤维素的分解
              C.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之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
              D.切叶蚁及与其培养的真菌之间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 3. 密林熊蜂直接在角蒿花的花筒上打洞,盗取其中的花蜜(盗蜜),花筒上虽留下小孔,被盗蜜的花仍会开花,但影响结实率.密林熊蜂偏爱从较大、较高的花盗蜜,其身体不会接触到花的柱头.据此作出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密林熊蜂与正常传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密林熊蜂不给角蒿传粉不影响角蒿的进化
              C.该盗蜜行为可能会影响角蒿的种群密度
              D.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密林熊蜂的盗蜜频率
            • 4.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A和物种B的关系,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信息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相互传递
              B.物种A和物种B可共同进化
              C.能量可在物种A和物种B之间循环流动
              D.物种A和物种B为捕食关系
            • 5.

              狼和兔子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

              A.能量交流
              B.相互竞争
              C.相互选择
              D.共同进化
            • 6. 下列有关科学探究方法及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表明感受单侧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
              B.林德曼通过定量分析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得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C.高斯选择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作为实验材料观察物种间的捕食现象
              D.温特以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证明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 7. 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______ 型.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______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______
            • 8. 一种日本特有的蚜虫的雌性个体在其出生后半年就开始不断繁殖后代,而且在丧失繁殖能力后仍能继续分泌黏液,攻击瓢虫等天敌,与其它雌性昆虫繁殖后会死去不同,因此获得“蚜虫奶奶”美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自然条件下,蚜虫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
              B.“蚜虫奶奶”现象涉及种内互助和种间斗争
              C.“蚜虫奶奶”现象可能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
              D.“蚜虫奶奶”与瓢虫之间不存在信息传递
            • 9. 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⑦
              C.②⑤⑥⑦
              D.②④⑤⑥⑦
            • 10. 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该植物耐贫瘠,入侵后可迅速侵占撂荒地、稀疏林草地,排挤当地植物,给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为研究其入侵机制,对某入侵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
              调查项目 重入侵区 轻入侵区 未入侵区
              植物
              覆盖度
              紫茎泽兰覆盖度(%) 67.2 20.3 0
              当地植物覆盖度(%) 3.1 45.8 52.5
              土壤
              微生物
              总真菌数(×104个) 17.9 5.8 8.3
              固氮菌(×105个) 4.4 2.9 2.2
              硝化细菌(×104个) 8.7 7.8 7.2
              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 NO3-(mg/kg) 92.0 27.9 15.7
              NH4+(mg/kg) 53.0 15.3 5.3
              植物可吸收磷(mg/kg) 8.7 3.4 2.6
              植物可吸收钾(mg/kg) 351.0 241.5 302.8
              注:植物覆盖度是指某一地区植物茎叶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区面积之比.
              (1)某种植物的覆盖度可间接反映该种植物的种群 ______ ,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在与当地草本植物对 ______ 的竞争中所占优势越大.
              (2)对土壤微生物的调查中,可将土壤浸出液接种在 ______ (液体、固体)培养基,通过观察菌落进行初步的 ______ ______
              (3)科研人员研究了紫茎泽兰与入侵地土壤状况变化之间的关系,由上表结果分析:
              ①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
              ②用紫茎泽兰根系浸出液处理未入侵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与重入侵区一致,说明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可 ______ 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③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而提高了土壤 ______ ,而这又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与竞争.这是一种 ______ 调节.
              (4)紫茎泽兰的入侵作为一种干扰,使入侵地生态系统的 ______ 发生改变,破坏了原有的稳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