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当植物被害虫危害后,感染部位会产生水杨酸(SA),后者能诱导植物释放挥发性化学物质,以吸引害虫的天敌,从而形成间接防御反应。水杨酸甲酯(MeSA)被植物吸收后可转化为SA。科研人员通过在无公害茶园喷施不同浓度的MeSA溶液,分析害虫及其主要天敌种群密度的变化,以期为茶树害虫的无公害治理提供依据,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

              MeSA

              /mmol·L-1

              处理时间

              /h

              植食性害虫

              /头·0.25m-2

              捕食性天敌

              /头·0.25m-2

              寄生性天敌

              /头·0.25m-2

              益害比

              天敌数∶害虫数

              0

              24

              338.2

              6.5

              13.8

              1∶16.7

              48

              586.6

              13.8

              22.3

              1∶16.2

              0.1

              24

              5.3

              9.4

              17.5

              1∶11.3

              48

              515.7

              13.2

              33.4

              1∶11.1

              0.2

              24

              298.8

              11.0

              23.2

              1∶8.7

              48

              436.3

              18.8

              40.4

              1∶7.4

              0.4

              24

              273.6

              12.7

              19.4

              1∶8.5

              48

              332.3

              15.6

              36.5

              1∶6.4

              0.8

              24

              259.6

              8.8

              15.2

              1∶10.8

              48

              327.5

              12.1

              34.6

              1∶7.0

              (1)水杨酸甲酯诱导茶树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信息,它引起植物形成间接防御的现象可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功能。

              (2)寄生性天敌在该茶园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成分)。

              (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MeSA处理后,植物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植食性害虫________(能/否)产生一定的驱避作用。与24h相比,处理48h对天敌诱集的效果________________。

              (4)研究表明,MeSA最佳处理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利用MeSA进行害虫防治,除可以减少农药污染外,还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2.

              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__________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_______、_______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

              (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_______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_______,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_________。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

            • 3.

              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据图回答:


              (1)能量流动的特点                

              (2)从不同营养级能量传递的多少看,图中②③④的关系是______(用“>”或“<”或“=”表示)。 

              (3)三级消费者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的过程应属于图示中的哪个序号?                                      

              (4)初级消费者自身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是图中的哪个序号?                                      

              (5)④中的能量大约只有③中能量的          

              (6)由于某种原因,该生态系统中的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全部灭绝,则首先受损害的生物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

            • 4.

              资料1:图1中的a曲线表示40年间人类燃烧化石能源所产生的的二氧化碳量,b曲线为环境中实际增加量。

              资料2: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 高原雪兔是一种常见动物,常栖息在低矮草地中,天敌有香鼬、艾虎、赤狐、狼等,特别是冬季高原雪兔几乎成为唯一的食物来源,为了观察预警,高原雪兔会把巢穴周围较高的草从基部咬断;另外高原雪兔废弃的洞穴还能为褐背拟地鸦和多种雪雀提供繁殖场所。图2为冬季雪兔能量流动的图解(单位:J/hm2•a)。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返回大气,除了化石能源燃烧、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外,还有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图1中a、b两条曲线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

              (2)试根据资料2写出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图2中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

              (3)草原中有一种植物的根分泌萘醒,能抑制其他植物种子的萌发,这属于     信息。

            • 5.

              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它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

              (1)稻田中鸭子与吃杂草的昆虫之间的关系是                              

              (2)稻田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          ,稻鸭共作后会对其产生影响。

              (3)由表中数据可知,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            ,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由于稻鸭共作,杂草中                        的优势地位上升最多。

              (4)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鸭共作可以                                 

            • 6.

              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外激素,可以把3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外激素的量不到0.01mg,但雄蚕蛾却仍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

              材料二 卡尔逊(Karison)和林茨(Liischer)于1959年倡议采用性外激素(Pheromone)这一术语。它是昆虫分泌到体外的一种挥发性的物质,是对同种昆虫的其他个体发出的化学信号而影响它们的行为,故成为信息素,目前已人工合成20多种性引诱剂,用于防治害虫,效果显著,如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

              (1)材料一说明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外激素属于       信息,而不是物理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

              (2)材料一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                                  

              (3)微量的性外激素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这说明性外激素具有              性和                性。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从而使害虫种群的          率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

            • 7.

              某温带草原里有鸟、昆虫、猫头鹰、鼠、蛇5种生物,它们间的关系是:①猫头鹰捕食蛇、鼠、鸟;②昆虫、鸟、鼠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③鸟捕食昆虫;④蛇吞食鼠。请回答:

              (1)在方框内画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                                             

              (3)此生态系统共有    条食物链。该食物网中,蛇和鼠的关系是     ,昆虫和鸟的关系是           ,猫头鹰共占有哪几个营养级?       

              (4)假设由于某种原因,蛇大量减少,试问短时间内鸟的数量变化最可能是       

              (5)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图中未体现的成分有 __           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