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0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坎昆市举行,“节能减排”和“森林保护”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碳在A→B和B→C过程中分别以______和______的形式流动.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E代表______.图中参与组成生物群落的是______(填字母).
              (3)请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出图中包含的一条食物链:______.若生产者固定了1000KJ的能量,则图中最高营养级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______kJ.
              (4)“周一请吃素”,这是坎昆会议中支持环保的青年提出的新理念,这一理念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______的特点是相吻合的.
              (5)请根据上图提出两项实现“低碳”、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______.
            • 2.
              千岛湖是1960年为建设水电站而筑坝蓄水形成的大型人工湖,人工湖构建以来气候变化相对稳定,1998、1999年发生大面积藻类水华.为探究这次水华爆发的原因,研究者分析并调查了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如图.

              (1)图1所示箭头所指方向 ______ (能、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 ______ .
              (2)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 ______ ,导致夜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导致 ______ (填“需氧型”、“厌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水中含氧量降低和藻类分泌的毒素都会引起水生动物死亡,加剧水体的污染,形成 ______ (正反馈、负反馈),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3)分析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 ______ .
              表1 不同年份鲢鱼、鳙鱼数量相对值
              年份 鲢鱼、鳙鱼 银鱼
              1993-1997 6.66 5.43
              1998-1999 2.16 7.72
              (4)由表1、图1、2综合分析,湖中鲢、鳙主要捕食 ______ ,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 ______ ,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
              (5)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 ______ 简单,稳定性较差.千岛湖水华现象警示我们,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 ______ 措施.
            • 3. 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才能维持相对稳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 ______ 是维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信息传递的作用之一是能够调节生物的 ______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大气中 ______ 含量过高,目前缓解温室效应最有效途径是采取 ______ 等措施,进而维持生物圈的稳态.
            • 4. 磷是植物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在植物代谢、生长和繁殖中有着重要作用.
              (1)植物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PO43-的主要方式是______,吸收后的磷元素可用于合成______等化合物(要求2项)
              (2)根据含磷化合物的作用,叶片中磷元素含量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最可能是下列中的______.

              (3)如表是冬小麦和棉花对磷的吸收量
              生育期
              对磷的吸收量(%)    
              作物种类
              幼苗期 开花期 成熟期
              冬小麦 7 42 16
              棉花 9 60 31
              表中数据表明,作物对磷的吸收量因______和______的不同而异.
              (4)农民每年都需要施磷肥来提高作物产量,但残余的磷肥成分进入江河湖泊后,常常促使蓝藻等生物的大量繁殖,出现______现象.
              (5)研究人员发现,土壤中存在着一类细菌,能够将土壤中难溶的含磷化合物溶解转变为植物能吸收的磷酸盐离子.对这类细菌进行分离并计数的方法是______.如果要进一步提高天然菌株的溶磷能力,则可以通过______等方法.
            • 5.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成为“水华”.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严重的水华往往会引起沉水植物死亡,这是因为 ______ .在某住宅小区的人工生物浮床能起到净化水质和增加水体景观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
              (2)若想防止水华,可以选择种植能富集 ______ 营养元素的植物使生态系统修复.经生态系统修复后,该群落的 ______ 将会升高.已知凤眼莲能通过富集Cu、Hg起到净化水体污染的作用,该植物吸收Cu、Hg的方式是 ______ ,采收后的凤眼莲不适合做家畜饲料,原因是重金属会沿着食物链 ______ ,造成对人、畜的危害.
              (3)若在发生水华的水域内种植挺水植物并投放鲢鱼、草鱼等植食性鱼类,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该生态系统的 ______ ,恢复其稳态.上述措施是利用生物之间的 ______ 关系,来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
            • 6.
              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的环境中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
              (1)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平均受害面积(%) 气孔
              被测植物 气孔密度(个/m2 每个气孔面积(mm2
              甲植物 13.5 218 272
              乙植物 33.4 162 426
              丙植物 57.7 136 556
              ①该研究说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 ______ 关系,与每个气孔的面积呈 ______ 关系.
              ②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 ______ 植物为行道树种.
              (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图所示(除图中有特别说明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
              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2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①探究的问题: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的假设: ______ .
              ③实验步骤(简要叙述): ______ .
              ④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其中3种并加以分析): ______ .
            • 7.
              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导致水体出现富营养化,多地湖泊均爆发了蓝藻水华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湖泊中有沉水楦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 ______ 结构.水华发生时,蓝藻大量繁殖,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蓝藻属于 ______
              (2)若使用血球计数板检测水体中蓝藻的数量,需在盖盖玻片 ______ (填“之前”或“之后”)滴加水样.
              (3)大量蓝藻漂浮在水面,使水面下的植物由于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大量死亡,水质恶化,鱼虾死亡,导致水质进一步恶化,这说明生态系统的 ______ 稳定性已经被破坏,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超过了 ______ .
              (4)水华结束后,水生植物重新长出属于群落的 ______ 演替.研宄发现,挺水植物茂盛的湖泊中蓝藻发生水华的现象相对较少,原因是挺水植物与蓝藻竞争 ______ .
            • 8.
              汽车尾气中含有氮氧化物、CO、铅等多种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呼吸、免疫、生殖等系统的功能都会产生一定的危害.研究人员选取长期生活在交通严重拥堵的闹市区的成年居民为一组,长期生活在同一城市郊区农村的成年居民为另一组,分别测定其精子活动率、精子中SDH酶活性和血液中铅的浓度,结果如下.
              组别 精子活动率(%) 精子中SDH酶的灰度级 血液中铅的浓度(μg/L)
              郊区组 68.45 77.78 108.5
              闹市区组 55.38 195.96 145.8
              (注:SDH酶的灰度级:特定染料在SDH酶的催化下被还原成不溶性的蓝色产物,仪器根据样本颜色深浅测出的数值.灰度级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酶的活性)
              (1)实验前,要对两组成员的年龄、吸烟、饮酒等情况进行调查,其目的是 ______ .
              (2)在男性的睾丸内,由精原细胞形成精子必须经过 ______ 和 ______ 两个过程.
              (3)已知SDH 酶是一种分布在线粒体基质中的脱氢酶.精子中SDH 酶的灰度级数值增大,此酶的活性 ______ ,通过影响有氧呼吸中的 ______ 过程,最终导致精子运动所需的 ______ 不足.
              (4)根据上表检测结果推测,铅对SDH 酶的活性有 ______ 作用,且随血液中铅浓度的增加其作用 ______ .
              (5)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______ .
            • 9.
              哈瓦苏湖是一个位于科罗拉多河上的人工湖,非常受人欢迎,湖内有机质较丰富,有较多的蓝藻、绿眼虫、变形虫、草履虫、鱼类以及水生植物等(见图).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湖中的一只变形虫属于 ______ ,所有的变形虫构成 ______ ,湖中所有的鱼类 ______ ,各种生物构成 ______ ,整个湖泊构成 ______ .
              (2)某学校的生物兴趣小组在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从湖中取了一瓶水送到实验室,用于研究这个湖的污染情况.他们首先检查所带回的水中是否有生物存在.请问:
              ①这个过程中一般常用什么仪器检查有无生物存在? ______ .
              ②请推测,怎样通过水中生物数量的多少判断湖水的污染情况? ______ .
            • 10.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植被,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广东是我国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雷州半岛和深圳湾的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的保护和发展也被列为广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八大工程之一.
              材料二 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导致十多万人死亡,几百万人无家可归.但因为有茂密的红树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一个渔村里的172户人家在这次海啸中幸免于难.
              (1)红树林含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______ 价值,除此之外,生物多样性还有 ______ 价值和、 ______ 价值.
              (2)红树林的 ______ 稳定性较强而 ______ 稳定性较弱,原因是红树林 ______ .
              (3)海啸过后,灾区沿海的多种生态系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短期内难以恢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生态系统的 ______ 都是有限的.
              (4)生态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全球性环境问题包括 ______ .(试举两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