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随着工业进步和社会发展,水污染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头号环境治理难题.
              Ⅰ.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则被称为“绿潮”.

              (1)图甲表示温带湖泊浮游藻类生长的季节性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影响藻类大规模繁殖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
              (2)图乙表示对受到轻度污染的湖泊的调查结果.结果表明,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相当高的______.
              Ⅱ.为探究菖蒲(一种湿地植物)列不同种类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生物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请补充完整下面的实验步骤.
              ①从4个不同的地点采集生活污水(1号)、工业污水(2号)、混合污水(3号)、未受污染的池塘水(4号).
              ②测定4种水样的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氧气量)和总氮含量.
              ③取等量的上述4种水样,分别加入到4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再将______的4份菖蒲分别放入4个容器中,在______的条件下水培15天,定期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菖蒲在各种水样中生长良好.
              ④取经过菖蒲处理的4种水样,再次测定其BOD(单位:mg/L)和总氨含量(单位:mg/L),数据整理后如图所示:

              (2)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______.实验后4种水样中的总氮含量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3)从实验结果分析,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 2.

              千岛湖是1960年为建设水电站而筑坝蓄水形成的大型人工湖,人工湖构建以来气候变化相对稳定,1998、1999年发生大面积藻类水华。为探究这次水华爆发的原因,研究者分析并调查了影响藻类数量变动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如下图。

              (1)图1所示箭头所指方向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鲢鱼、鳙鱼与浮游动物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藻类水华的发生通常被认为是N、P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水体富营养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类大量增生,由于藻类的________,导致夜间水体中含氧量明显下降;另一原因是:藻类大量死亡,导致_________(填“需氧型”或“厌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体含氧量进一步减少。水中含氧量降低和藻类分泌的毒素都会引起水生动物死亡,加剧水体的污染,形成_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最终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3)分析图2发现,“水体富营养化”学说不能很好解释1998、1999年千岛湖水华发生的原因,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  不同年份鲢鱼、鳙鱼数量相对值

              年份

              鲢鱼、鳙鱼

              银鱼

              1993~1997

              6.66

              5.43

              1998~1999

              2.16

              7.72

              (4)由上表、图1、图2综合分析,湖中鲢、鳙主要捕食________,由于渔业的过度捕捞以及银鱼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藻类数量增加,最终导致了水华的发生。

              (5)由于千岛湖是人工湖泊,发育时间较短,因此生态系统的________简单,稳定性较差。千岛湖水华现象警示我们,要降低人工湖泊水华发生的频率,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

            • 3.
              高等植物凤眼莲可用于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程度对凤眼莲的治理效果会造成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部分数据如下图.

              (1)水体中的蓝藻和凤眼莲存在 ______ 关系,从细胞的结构特点来看,蓝藻与凤眼莲的主要不同是蓝藻 ______ .
              (2)分析图1可知,蓝藻水华聚集后,导致凤眼莲根区 ______ ,会抑制凤眼莲根细胞的 ______ ,造成根系发黑、发臭,老根大量脱落.
              (3)蓝藻水华聚集造成的环境变化对凤眼莲有不利影响,但分析图2实验数据发现T1组根系活力 ______ ,结合图1推测其原因是凤眼莲对逆境产生了 ______ .要证实上述推测,需进一步培养凤眼莲,若观察到有 ______ ,可证实上述推测.
              (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在利用凤眼莲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时,要尽量避免 ______ ,以充分发挥凤眼莲的生态净化功能.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