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汉字,是以汉语为基础而产生的记录汉语的符号体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小篆为标准统一了文字,成为中华民族交流的共同书面语。

              有学者在著作中写道,汉字是握在中华民族掌心里的纹路,循着它的指事象形,可以触摸到所有观念由来的秘密;汉字也是笔尖下流淌的乡土,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如孝(小篆:)字,是一个小孩背上驮着或用手搀扶着长头发的老人,让老人安身又安心。又如哲(小篆:)字,本由“折”和“心”组成,“折”表示将物体一分为二,“心”表示聪明或态度,“哲”字传递古人对思想、言语进行折中以追求智慧与和谐的思想。

              随着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汉字由最初的“手写”逐渐演变为“手敲”,各类手敲短信代替了书信。用键盘打字有很多好处,比如速度快、清晰度好、准确性高,还便于保存和传播,尤其是各种联想功能很强的输入法出现以后,键盘打字愈发迅速和简便,这使得手写汉字的机会越来越少,全社会汉字书写的整体水平也明显下降。对此有专家指出,书写和识读一样,是奠定学习能力的基础。汉字书写在情感交流、品性培养、艺术熏陶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运用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汉字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你对汉字“手写”和“手敲”的认识。


              (3)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学校应如何发挥汉字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作用?请你提出两条具体可行建议。

            • 2.

              材料一:“相比于京霾的沉重,冀霾的激烈,沪霾的湿热和粤霾的阴冷,我更喜欢故乡北霾的纯粹。黑土的甜腥与秸秆焚烧的碳香充分混合,再加上尾气的催化和低气压的衬托,使北霾口感甘冽适口,吸入后挂肺持久绵长,让品味者肺腑欲焚,欲罢不能。这是人类的辛劳与自然的馈赠共同作用的结晶,雾是帝都重,霾是故乡醇!说了,我得进屋了,辣眼睛!”

                                                                                                                                                                                                    ——《舌尖上的雾霾》

              近几年,频繁发生的雾霾天使空气质量不断下降。针对这种现状,某校高二年级的环保小组开展了题为“蓝天行动”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小明结合此次探究“看”—“行”—“思”三个环节,向大家出示了下表:

              我们看到的

              我们在行动

              “看”和“行”所体现的文化生活依据

              几十名劳模种下“劳模林”缘自他们常年所秉持的环保理念

              树立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志愿者在校园内开展环保活动

              绿色消费、绿色出行

              一些商贩已经在为“2016元旦”和猴年春节准备烟花爆竹等商品

              移风易俗,文明过节

              材料二:“一带一路”既是经贸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某校高二年级同学围绕“江苏省如何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展开讨论,提出了建议(见下表)。

              建议

              建议所体现的文化生活依据

              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段和旅游产品

              建设国际认知度高的文化网络平台

              注入时代精神,采用动漫、微电影等流行方式,讲好四川故事

              积极参与中国政府与沿线国家互办的文化年、艺术节、电影周等活动

              (1)在分析材料一的基础上,列出“看”和“行”所体现的《文化生活》依据。

              (2)在分析材料二的基础上,列出各建议相对应的《文化生活》依据。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文化向来主张有容乃大。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异质文化的激发和营养,从而使自身更具有生命力。但是在我国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一刹那,西方文化已经开始了对我国文化的侵蚀。市场经济意识形态的引进,使得西方近代工业革命造就的以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工业模式被移植到了中国。单纯照搬外国的模式而不与中国的固有文化相结合,将给中国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问题。坚持中华文化自觉和自信是应对“反中华文化狂想症”“黑中华文化症”“观望症”“怀疑症”“伪中华文化症”的良药。中华文化不是神学,不是完美之学,有其缺点和短处。遵循总书记“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的精神。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建立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内生力量。走进重庆老城,高高的石梯,深深的老宅院,大宅院里高高的石门坎,斑驳的黑色土漆双开大门,雕花的木栏杆,四方形的天井和长着青苔的院坝……让人流连忘返。重庆的老巷子、老街坊,沉淀着重庆的文化、重庆的文明、重庆的历史。有人说,历史文化,既是一座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是建立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助推之力。2016年G20峰会会标图案,用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以G20 2016 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形似光纤的线条组成的桥梁寓意着G20已成为各国合作的纽带。G20的“O”体现了各国平等、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CHINA相呼应。

              (1) 树立中华文化自觉和自信不是盲目自大,也不是妄自菲薄,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建立中华文化自信。


              (2) 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谈谈对“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的理解。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围绕G20峰会会标图案,设计一份解说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