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乎尔而与之,行到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所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乙】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給粥;郭内之田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为而不怍。”丘诵之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选自《庄子》)注释:①颜回:孔子的学生。②仕:做官
              (1)解释下列加点字
              为身死而不受 ______ ②是亦不可以 ______
              不仕乎 ______ ④孔子愀不容 ______
              (2)找出与乙文“失之而不惧”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______
              A、行道之人弗受 B、辍耕之垄上
              C、学而时习之 D、宋何罪之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善哉,回之意!
              (4)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请举出其中一例。
              ②甲乙两文都强调做人要有所坚守,请谈谈两文分别要坚守什么。
            • 2.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禹锡终连州: ______
              ②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还于京师: ______
              (2)下列加点字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是 ______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为神。 (《黔之驴》)
              B.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C.啮人,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
              D.策之不其道。 (《马说》)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4)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为友: ______
              ②为官: ______
              ③为师: ______ 。
            • 3.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日:”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日:”独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弋:系有丝绳的箭,用来射鸟。②主:掌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的一项是 ______
              A. 宫妇左右莫不 (私:偏爱)
              B. 时时而 (间:偶尔)
              C.烛邹已毕 (数:数量)
              D.寡人矣 (闻命:接受教导)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的一项是 ______
              例句:使诸侯闻之,吾君重鸟以轻士
              A.皆美于徐公 B.是人多以书假余
              C.属予作文记之 D.醒能述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的一项是 ______
              A.齐威王和景公都善于纳谏,能理解大臣的良苦用心。
              B.邹忌和晏子都采用了巧妙的规劝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C.两个文段都是用日常小事作类比,用排比手法增强语气。
              D.两个文段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
              (4)请把“文言文”【甲】【乙】两个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 4.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蒙以军中多务 ______ 鲁肃过寻阳 ______
              ③色愈恭,礼愈 ______ 趋百里外 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结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
              B.自以为大有所 慕圣贤之道
              C.录毕,送之 双兔傍地
              D.遇其叱咄 异二者之为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甲、乙两文都是劝学,甲文中孙权先指出 ______ ,继而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多读书,最后通过 ______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乙文中宋镰通过 ______ 和 ______ 这两件事来反映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介绍自己勤奋学习的经历和学习态度,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5)吕蒙和宋濂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在学习上必须具备 ______ 、 ______ 等优良品质,方能取得长足的进步,学有所成。
            • 5.

              [三]送东阳马生序(1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的含义。(4分)

              (1) 其欣悦    俟_________               (2)媵人持沃灌    汤_________

              (3) 同舍生皆绮绣    被_________     (4)白玉之环    腰_________

              (2) 请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3) 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3分)
              (4) 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2分)
              (5) 选文中起到总领和总结作用的语句分别是哪一句?请写在下面。(2分)

              总领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三】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思。

              (1)欲其林 穷:                 (2)阡陌交通  阡陌

              (3)便还家  要:                  (4)处处之  志:                  

              (5)欣然往  规:   

              (2) 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 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 7.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1) 解释下列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无与为乐者                  (2)少闲人                    

              (3)惟吾德                       (4)谈笑有鸿儒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 【甲】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运用            的手法,抒发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被贬的悲凉、壮志未酬的苦闷等复杂的思想感情;【乙】文作者因革新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安徽和州。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                  的情怀。
              (4) 19、【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话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品析其妙处。
              (5) 20、【乙】文中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
            • 8.

              [三]《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入。复行数十步,豁热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遵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目,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

              (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豁然________

              (2)男女衣着,如外人  悉________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________

              (4)便扶向路,处处之  志__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盘田美池桑竹之属。

              (2)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3) 阅读选文,说说“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 选文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它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