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解释下面加线的词。

              ①蒙 以军中多务 ______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

              ③卿今 当涂掌事 ______

              ④蒙始就学 ______


              (2) 下列对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C.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______________


              (4) 文中哪一句话证明了吕蒙学有所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            

              (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 ②外舅:岳父。 ③率(lǜ):标准。 ③子弟:家中的晚辈。 ⑤觇(chān)偷看。 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 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1) 用斜线(/)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遂满饮一大白

              (2)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1)蒙以军中多务( ) (2)及鲁肃寻阳( )

              (3)饮酒( ) (4)又案曰(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同为喜欢读书之人,孙权与苏子美,你更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 下列句中加横线虚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下面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 )
              A.公亦 此自矜                钱覆其口
              B.尝射 家圃                      取一葫芦置
              C.见 发矢十中八九            以钱覆
              D.自钱孔入, 钱不湿         笑 遣之

            • 4.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近拇/之指皆为之痛。
              B.余/因是思之。
              C.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D.越旬/而愈,药可治也
            • 5.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身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节选自《士人画鼠》)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1) 

              断句。(断两处)

              令 初 不 知 爱

              (2) 

              解释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佛印绝弥勒   (2)右臂支船    (3)一士人画    (4)令

              (3) 

              翻译下列句子。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旦而过之,轴必坠地。

            • 6.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农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农人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若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厝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选自《汉书》,略有删改)


              注:跸:帝王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上 行 出 中 渭 桥 有 农 人 从 桥 下 走 乘 舆 马 惊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行过,即出,见车骑,即走耳。

                               


              (2)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3)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 7.

              范石湖使北 

              淳熙中,范至能使北,孝宗令口奏金主,谓河南乃宋朝陵寝所在,愿反侵地。至能奏曰:“兹事至重,须与宰相商量,臣乞以圣意谕之,议定乃行。”上首肯,既而宰相力以为未可,而圣意坚不回。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至虏庭,纳之袖中。既跪进国书,伏地不起。时金主乃葛王也,性宽慈,传宣问使人何故不起。至能徐出袖中书,奏曰:“臣来时,大宋皇帝别有圣旨,难载国书,令臣口奏。臣今谨以书述,乞赐圣览。”书既上,殿上观者皆失色。至能犹伏地。再传宣曰:“书 词已见,使人可就馆。”至能再拜而退。虏中群臣咸不平议羁留使人而虏主不可。至能将回,又奏 曰:“口奏之事,乞于国书中明报,仍先宣示,庶使臣不堕欺罔之罪。”虏主许之。报书云:“口奏之说,殊骇观听,事须审处,邦乃孚休。”既还,上甚嘉其不辱命。由是超擢,以至大用。     

              (选自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①范石湖:即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至能(致能),自号此山居士,又号石湖居士,世称范石湖。

              (1)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愿侵地(2)议定行(3)至能出袖中书(4)虏主

              (2)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虏中 群臣咸不平议 羁留使 人而虏主不可。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至能遂自为一书,述圣语。

              (4) 同样是出使,范成大使北,始终“伏地不起”;唐雎使秦,最终“挺剑而起”。你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请简要分析。
            • 8.

              陈轸贵于魏王

                 陈轸贵于魏王。惠子日:“必善事左右。夫杨,横树之即生,倒树之即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之,而一人拔之,则毋生杨。夫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而不胜一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子虽工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子必危矣!”

              ——《韩非子·说林上》

              (1) 下列加下划线词解释错误的是( )
              (2) 给划线句断句正确的是( )
              (3) 下面理解正确的是( )
              A.陈轸 魏王   贵:高贵
              B.必 事左右   善:善于
              C.横 之即生   树:种植
              D.树之难而 之易也   去:除去
            • 9.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B.全石/以为底 C.四面/竹树环合 D.皆若空游/无所依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1)日光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 _______________

              (3)潭中鱼可百 头 _______________        

              (4)俶尔远逝 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细读全文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 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世耕 (        )    ②以钱币乞之(        )③到舅家(        ) ④父焉(         )


              (2) 我能判断出下列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余闻之/也久              D、父/利其然也


              (3) 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 方仲永自幼天资过人的具体表现有两处,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后来又发生_________和“又七年,泯然众人矣,”的变化,变得“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
              (5) 第一段着重描写方仲永的神奇有什么作用?本文给我们怎样的教育和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