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研究小组为探宄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1、实验2均在最适条件下进行。实验3其他条件适宜)请分析回答:

              (1)实验1、3中的自变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在b点之前的H2O2浓度范围内,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会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l若温度升高10℃,加过氧化氢酶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加Fe3+的催化反应曲线斜率将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实验3的结果显示,当pH小于d或大于f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某兴趣小组成员发现新鲜土豆和新鲜猪肝有间样的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效果。他们利用新鲜土豆完成了一组过氧化氢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实验,请回答有关的问题:

              (1)实验原理:新鲜的土豆研磨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Fe3+是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

              (2)材料用具:量筒、试管、滴管、大烧杯、酒精灯等。新鲜的质量分数为30%的土豆研磨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洛液;质里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蒸馏水。

              (3)方法步隳:

               

               

               步骤

              分组

              1号试管

              2号试管

              3号试管

              4号试管

              第一步

              2mLH2O2

              2mLH2O2

              2mLH2O2

              2mLH2O2

              第二步

              2滴蒸馏水

              2滴蒸馏水,90℃水浴加热

              2 FeCl3溶液

              2滴土豆研磨液

              (4)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应以_______________作为观测指标。

              (5)结果预测:①1号试管和2号试管相比,1号有微量气泡产生,2号试管有____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其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②3号试管和4号试管相比,_________号试管产生的气体量大。这一结果的对比说明____________,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6)将制备好的土豆研磨液分别进行高温和冷藏处理,经高温处理后,实验效果不明显,而冷藏后不影响实验效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Ⅱ和Ⅰ相比,酶促反应速率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B段和BC段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限制因子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 在酶浓度相对值为1个单位,温度为25℃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最大值应比Ⅱ的_______(“大”还是“小”)。

              (4)为了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有人做了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加入物

              现象

              1

              2ml猪肝研磨液 + 1ml蒸馏水 + 2ml 3%的过氧化氢

              放出大量的气泡

              2

              2ml猪肝研磨液 + 1ml NaOH + 2ml 3%的过氧化氢

              无气泡

              3

              2ml猪肝研磨液 + 1ml HCl + 2ml 3%的过氧化氢

              无气泡

              实验中的底物是___________,自变量是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无关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

              (5)有同学准备以H2O2为材料来研究温度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你认为是否妥当?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某同学设计了关于酶活性的一组实验。实验步骤及所需药品试剂如下表所示。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步骤

              1

              2%蔗糖液2mL

              2%蔗糖液2mL

               2%蔗糖液___mL

              2

              蒸馏水1mL

              酵母提取液1mL

              稀释唾液1mL

              3

              37 ℃恒温水浴,保温10分钟

              4

              斐林试剂1mL

              5

              ________℃温水中加热5分钟

              结果

              蓝色

              砖红色

              蓝色

               

              (1)丙组中2%蔗糖液应为_____ml;三组实验中,________组为对照组。步骤5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方式,温度应设定为________℃。 

              (2)乙组试管呈砖红色,是试管中的___________与斐林试剂反应的结果。实验结果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性。 

              (3)该实验不能说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8分)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品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I: 取穗发芽时间、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1)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    ▲    ,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    ▲    

                 (2)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    ▲    ;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的发芽率越    ▲    

                 (3)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则为保持该实验中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适当    ▲         

                 (4)步骤④中实验保温反应结束后,“迅速加热至沸腾”的操作目的是    ▲    

                  II: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

                      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上图B组实验中,X处理的作用目的是使   ▲  

                 (2)若A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B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    ▲  (填“深于”或“浅于”)白粒管,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 6.

              蓝色牛仔裤常选用质地较粗的棉布料,为了美观和穿着舒适,以往采用“石洗”法,把成捆的布料和浮石放在机器中翻滚,使它变得柔软。现在改用“生物石洗”法,用含有纤维素酶和蓝靛染料的溶液水洗布料,当达到一定柔软度时,冲洗掉纤维素酶。

              (1)自然界中纤维素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_的基本组成成分。纤维素酶能使布料柔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了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进行了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

                 提示: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纤维素分解菌在含有刚果红和纤维素的培养基上形成有透明圈的菌落。

                 材料用具:采集的土样,研钵,配制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的各种原料,琼脂,纤维素粉,刚果红溶液,培养箱,无菌水。

                 实验步骤:

                 ①利用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培养基的各种原料、琼脂及________________配制固体培养基,灭菌。

                 ②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在研钵中研碎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成土壤匀浆。

                 ③利用无菌操作方法把土壤匀浆___________到培养基上,放在培养箱内培养一段时间。

              ④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素分解菌时,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挑取材料制成临时装片。

              (3)在用平板计数法纤维素分解菌数目统计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低,这是因为                        

              (4)如果探究温度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                ,应该保持                               等不变(至少答两项)。

            • 7.

              酶的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甲表示酶的抑制作用示意图,图乙表示受到X、Y两种抑制剂作用后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的关系(底物浓度及其它条件相同条件下测得),图丙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A、B、C、D四种酶的催化效率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酶的本质是___________,其通过__________加速化学反应。

              (2)结合两图信息可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的方法可以降低或解除__________(填“X”或“Y”)抑制剂对该酶的抑制作用,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与甲图中__________(填“b”或“c”)模式相同。

              (3)当为10℃时,催化效率达到最大值的酶为________。 

              (4)  能说明温度对人体内酶活性影响的曲线是________。 

              (5)  对于一般情况而言,________曲线很可能是错误,因为________。

            • 8.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的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1)查询资料得知,18℃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




              (2)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间.他们设置15℃、16℃、17℃、18℃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有/无)影响?

              ②探究试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可用_____________试剂鉴定。

              ③胃蛋白酶实验组pH应控制在_____________

              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不能确认该假设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


            • 9.

              酶的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甲表示酶的抑制作用示意图,图乙表示受到X、Y两种抑制剂作用后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的关系(底物浓度及其它条件相同条件下测得),图丙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A、B、C、D四种酶的催化效率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丙

              (1)酶的本质是           ,其通过          加速化学反应。

              (2)结合两图信息可知:通过增加底物浓度的方法可以降低或解除          (填“X”或“Y”)抑制剂对该酶的抑制作用,该抑制剂的作用机理与甲图中          (填“b”或“c”)模式相同。

              (3)酶的作用原理就是降低了代谢反应的________。   

              (4)当为10℃时,催化效率达到最大值的酶为________。   

              (5)能说明温度对人体内酶活性影响的曲线是________,因为________。   

              (6)对于一般情况而言,________曲线很可能是错误,因为________。  

            • 10. 解读与酶有关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本质绝大多数是__________,少数是_________,酶的作用机理是 _______________。

              (2)酶的作用机理可以用图甲中_________(填“ab”或“ac”)段来表示。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__________(填"上移"或"下移")。

              (3)图乙中160 min时,生成物的量不再增加,原因是_______。

              (4)联系所学内容,分析图丙曲线:

              ①对于曲线MNQ,若X轴表示pH,则曲线N点的生物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于曲线MNP,若X轴表示反应物浓度,则Y轴可表示__________,制约曲线NP段增加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