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自花且闭花受粉植物,抗涝性和茎的高度是两对独立遗传的性状,抗涝和不抗涝分别由基因G和g控制;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不抗涝矮茎和抗涝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涝矮茎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__________合子。

              (2)若采用空间诱变育种方法培育抗涝矮茎品种,需要将大量抗涝高茎品种的种子随航天器遨游太空,然后选育,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少利多害性这三个特点。

              (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中选出__________个体,再经连续自交和筛选等纯合化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涝矮茎品种。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年限__________(填“越长”或“越短”)。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的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__________.理论上单倍体育种获得纯合的抗涝矮茎品种的概率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 2.

              (1)请写出蓝藻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种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相对性状,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___________

              (3)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_

              (4)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中认为:F1在产生配子时,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 3.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了人工动植物育种的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这一过程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

              (1)某农民在水稻田中发现一矮秆植株,将这株水稻连续种植几代,仍保持矮秆,这种变异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

              (2)我国科学家通过航天搭载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这种变异类型可能属于________、________。与诱变育种方法相比,DNA重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若以某植物抗病高秆品种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选育抗病矮秆品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该植物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用杂种一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其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父本的概率为________

              (4)“人工进化”和自然界生物进化一样,它们的实质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已知豌豆种子子叶的黄色与绿色是一对遗传因子Y、 y控制的,用豌豆进行下列遗传实验,具体情况如下:

               

              请分析回答:

              (1)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                      。

              (2)从实验        可判断这对相对性状中        是显性性状。甲、乙、戊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_、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二黄色子叶戊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4)实验一子代中出现黄色子叶与绿色子叶的比例为1:1,其主要原因是黄色子叶甲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为            


            • 5.

              科学家在研究玉米的粒色、糯性、甜性性状的遗传规律时,做了如下杂交实验。以紫冠、非糯质、非甜质(AABBDD)为母本,非紫冠、糯质、甜质(aabbdd)为父本,F1表现出紫冠、非糯质、非甜质(AaBbDd),让F1自交产生F2,F2代具体表现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F2代性状

              自交后代籽粒数

              紫冠、非糯质、非甜质

              4950

              紫冠、非糯质、甜质

              1650

              紫冠、糯质、非甜质

              675

              紫冠、糯质、甜质

              225

              非紫冠、非糯质、非甜质

              675

              非紫冠、非糯质、甜质

              225

              非紫冠、糯质、非甜质

              1200

              非紫冠、糯质、甜质

              400


              (1)研究过程中发现,玉米种植区有些玉米早熟、生长整齐而高大、果穗大、籽粒多。由此分析,这些植株最可能是________。

              A.单倍体 B.三倍体 C.杂交种

              (2)已知籽粒颜色是由细胞中的色素决定的,但该色素不是蛋白质,那么从基因控制形状的角度分析,籽粒的紫色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途径实现的。

              (3)根据上表,玉米的粒色和甜性的遗传________(填“符合”或“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让F2中紫冠非甜质性状的个体间自由交配,后代中紫冠甜甜质性状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4)由于玉米含赖氨酸较少,科学家采用了__________技术,将富含赖氨酸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导入玉米体内,在玉米植株内成功表达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下面①~④表示农业上常用的育种方式图解。

              ①甲品种×乙品种→F1→自交→F2→人工选择(汰劣留良)→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

              ②甲品种×乙品种→F1→F1花药离体培养→若干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芽尖→若干植株→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③正常的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④人造卫星搭载种子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种方法属于常规的_________育种,选中的个体还需要经过若干代自交、鉴别,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这是由于新品种一定是_________。

              (2)在第②种方法中,我们若只考虑F1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小苗应有_________种类型(理论数据)。

              (3)在第③种育种方法中,使用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促使染色体加倍,其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种方法中,所搭载种子的条件是_________(填字母);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变异对人类的影响是_________(填字母),所以要对其进行人工选择。

              A.干燥的      B.萌动的

              C.休眠的      D.完全有益

              E.不完全有益  F.完全有害

            • 7.

              如图示表示某农作物品种①和②两个品种培育出品种⑥的可能方法,请回答:

              (1)指出下列各种交配方式:由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③的过程Ⅰ____,由品种③培育出品种⑥经过的过程Ⅴ是________.这种育种方法叫做                                        
              (2)品种④是一种_______植株,由品种③经过过程Ⅲ培养品种④常用的方法是______,品种④形成品种⑥经过的过程Ⅵ中常用____________处理.
              (3)由品种①直接形成品种⑤的过程需经_____处理 ,由品种⑤产生品种⑥的最简便方法是______.
              (4)你认为最快培育品种⑥的途径是________(用过程Ⅰ、Ⅱ等及“→”表示)
            • 8. 在一个小岛上有两种蜥蜴,一种蜥蜴四肢的脚趾连起来(联趾)便于划水,使其有较强的游泳能力;另一种蜥蜴的四肢脚趾是分开的(分趾),游泳能力很弱。假设脚趾的这两种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W、w)决定的。请回答下面问题:

              (1)两只分趾的蜥蜴生了一只联趾的蜥蜴,可见显性性状是________,联趾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最初,小岛上食物充足,蜥蜴群体基因库中的W基因和w基因各占50%。当蜥蜴群体的数量增加,岛上食物不足时,W基因的比例________。

              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W和w基因比例变化,可知蜥蜴种群(产生、未产生)________了进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请绘制出由于食物不足等原因的自然选择,小岛上蜥蜴群体基因库中W基因和w基因所占比例的变化。


            0/40

            进入组卷